钱晓茗 | 四顾坪里的两个和尚
四顾坪太极宫旧照(色驴摄)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作者:钱晓茗(作于2006年)
原标题:两个和尚
摄影:朱军校、林克刚等
今天见到了两个和尚,都是半路出家的。
一个年纪大点,五六十岁光景,住在加爵科村(据说原来叫鸦雀窠,比现在的名字生动多了)四顾坪山上的太极宫里。和尚就是山脚下的薛岙村人,俗名薛维通,法号释净峰。十七年前出家时,儿女都已团圆,续继香火的俗世使命已经完成。他一意出家,父母坚决反对,倒是老婆孩子没什么意见。
孤山古院旧照(林克刚摄)
入宫古道(葛劲松摄)
《孤山太极宫》古碑(林克刚摄)
太极宫内景(葛劲松摄于2000年)
八卦鱼眼井(葛劲松摄于2000年)
太极宫原是道观,有八百多年历史了,建筑外形很有特色,是一个棱角分明却团团围起的八卦图案。道观庭院内,有阴阳两口井,据说是太极鱼的鱼眼,一口大,一口小。两口井内都有放生的乌龟。道观内供奉的是梅妻鹤子的林逋处士和文昌菩萨。和尚说,他一开始是做了几年道士的,后来道士宗教局批不下,只好做了和尚。听了觉得好笑,笑问做道士和尚也能随便改行吗,和尚有点尴尬,说,没办法啊。其实之前,这太极宫里就有林逋、有文昌菩萨、有阴阳八卦,就是儒、释、道三教合一不伦不类的,倒不关和尚什么事。从头看到脚,除了脚上的僧鞋,和尚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
和尚是要做早课晚课的,凌晨三点起来,晚上就睡得很早。漫漫白天,和尚更多的还是在做农民。他在道观四周种了许多果树,樱桃、黄梅、枇杷、杨梅、桃子、梨、板栗……我们挑最成熟的枇杷摘了,把那些没成熟的酸涩的黄梅也塞进嘴里,心里还惦记着铁青的杨梅什么时候也能吃了。和尚笑呵呵地任由我们摘,完全一副自家种的菜、爱吃吃的姿态。和尚说,下次你们来,可以在这里吃饭,买一些你们自己喜欢的菜,一般的蔬菜,山上都有。
和尚在山上养了两只小狗,链了链子,毛发乱糟糟的,但很可爱。看见有生人上山,兴奋得朝人直扑,尾巴都快摇掉了。我们怀疑是山上太寂寞了,小狗才会看见陌生人也那么亲热。还有鹦鹉,两只绿毛红嘴,一只黄毛黄嘴,一律不怕生,比我有镜头感。虽然凌乱,但方圆四十几亩地,被整饬得一派和谐。和尚说,造边上的厢房,他已经欠下了八万元的债,不知山下有没有人愿意来投资,把这太极宫翻修一下,再造个大殿什么的,让太极宫更像个寺庙。那神情,就像是在愁自家建房子。
说他是和尚,他更像是一个隔壁阿伯。
太极宫内景(东方红摄于2005年)
太极宫内景
300多年的古茶树(葛劲松摄于2000年)
另一个和尚头上可见白发,其实年轻,三十七岁,属狗,安徽安庆人,是下蒲村一个小寺庙里的当家和尚。
和尚请我们吃黄梅,帮我挑了个最红的,还是酸得倒牙。他也吃,眉头都不见皱一下。小庙不是很地道,佛殿供佛,后厢住人。和尚住楼下,楼上住着俗家人,叽叽嘎嘎的。和尚出家十年了,他是长得英俊的那种,虽然个子并不太高,我暗自揣测他出家前是不是谈过恋爱结过婚生过孩子。他说因为小时候爸爸妈妈长年卧病在床,后来求神拜佛才能下地行走,所以才皈依了佛门。我听着觉得这理由有点勉强。他是在五台山出家的,最早到奉化溪口挂单,后来就来了这小庙。他说佛的神力是没有的,但是学佛的人佛学修为是有的,有佛学修为的僧人,才能是高僧,才能普渡众生。
我觉得他似乎有点道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