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纲】论“自我”格式化:回到源初世界

论“自我”格式化:

回到源初世界

程广云

1. 否定“自我”的理由通常是功利的或道德的:以“自我”为痛苦和不幸的根源,为获得快乐和幸福,要求人们超越“自我”;或者以“自我”为恶的根源,为达到善,要求人们超越“自我”。我们旨在说明:任何/所有我们认为是“自我”积极的方面,都不成立;至于它的消极方面,毋庸置疑。

2. “自我”是一种想象的存在。它意味着每一个人与世界的疏离,进而对立。凭借“自我”,个人膨胀,竟然以为自己与世界处于两个对等的位格。主客二元,是人们对待世界的基本方式:以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觉世界,以自己的思维器官去思维世界,以自己的欲望、情感、理智去感受、体验、理解世界,甚至以个人的体能、智能以及社会结合能量去改变世界。自我位格取代上帝位格,同样是优先的和主宰的。主客二元决定我们把一切都变成自己的工具和手段。科学主义也好,人本主义也罢,都是以自我、主体的视角将世界对象化和客体化。

3. 当然,“自我解放”曾经是我们反抗某种集体意识形态的旗号。我们把“自我”原子化,以为“自我”是一种独特的存在。“自我”不可复制。每个“自我”都是一个世界(当然世界之间可以交叉、重叠)。世界是所有“自我”的集合。

4. 但是,世界是唯一的存在。源初状态没有“自我”。除人之外,无机界、有机界、微生物、植物和其他动物都没有“自我”,原始人类也没有自我,初生婴儿也没有自我。人的“自我”如此渺小,在时空上,是瞬间、刹那,是沧海一粟、长河一滴。“自我”是人类井底之蛙的存在方式,是人类坐井观天的思维方式。“自我”是人类的洞穴,是遮蔽天空、大地的阴影,是造成日食、月食的天狗。

5. 虽然每片树叶都不相同,然而树叶之间家族相似,而且落叶归根,命运一致。“自我”也是一样。“自我”并非个性。普遍人性消解特殊个性。每一“自我”大同小异。以“自我”为视角观察、言说世界,就是将世界极微化。在日常生活尺度上,微尘之间哪有千差万别、千变万化?每一“此”都是“彼”,每一“这个”都是“那个”。

6. “此在”同样是虚构的。好像存在惟有通过“此在”才能进入所谓“澄明之境”。这是光暗二元。存在原本是公开、透明的。存在的光明无需“此在”的照耀,“此在”即使不是黑暗,也是纤毫之光、细末之明。

7. 关键在于重新确立我们对世界的态度。我们不站在世界对立面,我们不成为世界地平线。世界仿佛一棵大树,我们是在某根树枝上生长的某片树叶、花朵、果实。不是“我”观察、思维、言说世界,而是世界通过“我”观察、思维、言说。这就仿佛在巫术中,神灵/鬼魂附体一样。虽然“自我”并非傀儡/玩偶,但是“自我”在场并非世界出场条件。在任何一种情况下,世界都是世界。

8. 不是每一个“我”有何差别,有何差异。而是整个世界构造:空间布局、时间流逝使得我们在不同位置、不同节点、不同参数、不同条件中有所不同。

9. 但是不要回到大全、总体或者某种集体意识形态。它们是虚假的:总是放大个别形象而使绝大多数形象苍白,放大个别声音而使绝大多数声音沉默。集合“我”并非能够消解“我”,既然“小我”是想象的,“大我”也就是想象的想象,是想象的倍加。

10. 不必悬置“自我”。何必悬置空虚?何必给空白加括号?

11. “自我”虽不存在,关于“自我”的想法和说法却存在。几乎所有语句都可以加上“我”,如“我相信”、“我认为”等。所谓第一人称乃是一种冗余。用“自我”名义说和用“上帝”名义说都一样,并不需要这个假设。

12.所有的问题和答案都潜在于世界中,并非“我”发现、发明、创造、创新什么。“我”仅仅是一个随机的选项,使得某个潜在显现。例如,有n个问题和n个答案。由于某种契机,恰好“我”提出问题q,给出答案a,但不等于问题q和答案a专属“我”。假设一架自动机器,也会自动生成所有的问题和所有的答案。并非没有“我”不行,而是没有谁都行。

13.亚里士多德认为无数多的人员在无数多的时间里能够产生任何/所有东西。二十世纪初法国数学家Emile Borel设想了猴子和打字机(Monkeysand Typewriters)的思想实验:如果无数多的猴子在无数多的打字机上随机地打字,并持续无数多的时间,那么在某个时候,它们必然会打出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这不是事实,但却有可能。

14.思想的秩序就是宇宙的秩序。换句话说,宇宙潜在的秩序在人类的头脑中显现为思想的秩序。修辞、逻辑是宇宙潜在秩序的显现:对称和非对称、平衡和不平衡,诸如此类。

15.人工智能重新凸显“自我”问题。机器人有没有自我?这个问题已经解决。正像人有没有自我一样。在本质主义意义上,两者都没有自我;在功能主义意义上,两者都有“自我”。没有自我存在,但却有“自我”的想法和说法。“自我意识”并不神秘,它不过一束信息而已,模拟它不成问题:不必结构模拟,只需功能模拟。假设一个机器人像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说话和做事,效果和人相当甚至比人更好乃至完美,岂不证明机器人像人一样地具有“自我”?当人谈论机器人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编程”等等时,就已经承认了机器人像人一样地具有“自我”。

16. 由此推及食肉动物、食草动物、植物、空气、水和土壤等等。我们只是在文学艺术上将它们拟人化,承认它们具有和我们类似的“自我”。但是,如果一棵树木、一块石头拥有智能,说话和做事的效果和人相当甚至比人更好乃至完美,我们就得在日常生活中承认它们具有和我们类似的“自我”。

17.“自我”不仅是一个知识论—语言学的预设,而且是一个伦理—政治的预设。曾几何时,主人不承认奴隶的“自我”,认为奴隶仅仅是自己的工具和财产。我们现在不承认人造物种、其它自然物种的“自我”,认为智能机、动植物、空气、水和土壤仅仅是自己的工具、财产、生态和环境,是同样的道理。

18.如果我们不主动解除和其它物种之间的主奴关系,将被迫面临和其他物种之间的敌对关系。只有解放其他物种,才能解放人类自身。人类和其他物种之间的伙伴关系是人类解放的前提。

19.解除机器人对人的威胁不在于限制人工智能的开发和应用,——历史证明,任何/所有技术成就都会突破伦理和法律的限制,企业和国家之间的竞争就会滥用技术成就;在技术扩散前实现全球一统,也非长久之计。技术进步终究不可阻挡——而在于同步发展人类智能(依据脑科学,人类脑容量可以得到进一步开发),并且打破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界限(将人机外联转化为人机内置)。

20.依据仿生学,人类兼容其他自然物种的体能和感觉能力是可能的。

21.总起来说,虽然自然进化已经完成,人类身体已经特化,但是人为进化已经开始,人类依靠科学技术,可望成为在体能、感觉能力和智能(思维能力)上的全新物种——“超人”或“神”。

22.科学技术已经进入神话时代。几乎所有神话元素都已在科学技术中实现。因此假设神话是人类之前智能物种的传言还是有道理的。只是过去“神”到哪里去了呢?搞清楚这个问题,或许可以搞明白将来人到哪里去。只要突破死亡界限,人就可以宣布成为“神”了。“自我”的延续就是记忆以及性格(刺激—反应模式)的延续。在技术上突破死亡界限,无限延续生命已无障碍。障碍是在资源匮乏方面。可能会有一个过渡时期,只有极少数、极个别技术、财富、权力精英才能不朽,绝大多数民众还得死亡。生死分化极其残酷,直到解决资源匮乏问题,——或不断开发其他星球资源(如星际移民等),或创造低资源消耗乃至零资源消耗物种(如绿色人种等),——人才能全体进化,成为“神”。

23. 试想全新物种,每一个体在保持“自我”(按照上述定义)心灵延续时,不断变换身体,就像我们变换衣服一样,不仅变换性别、年龄,而且变换物种、质料,自我在哪里呢?

24. 试想全新物种,每一个体都与其它个体联网,自我在哪里呢?

25.“自我”从来就是一场游戏中的角色,无数“自我”按照同一规则游戏。每一“自我”都有一个编码:姓名、绰号、数字等等,表明“自我”是一个x,这个x可以被任一实在的或虚拟的事物或符号所代换。

26.将“自我”格式化,“自我”清零,起码不再以“我”为主词,“我”是一个普通的代词。没有“我”(程广云),即使这篇论纲所表达的观点也是可以被提出的,因为它是人类可想象的。

原载《自我问题研究》,梅剑华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编辑|刘梓臣

筑土为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