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道德与法治》课
2017学年新学期,我告别了持续近三十年的数学教学,接受了学校分配的新任务——任教《道德与法治》课。迄今为止,经过约30课时的新授,初步完成了教学任务。
《道德与法治》课属于“副科”,它的地位和作用远不及《数学》!仅限于课堂时间,局限于课本和补充习题,没有其他的额外课和教辅资料,也没有考试的压力,更没有补课一说!所以相比过去轻松了许多。
然而对我来讲,三个班的《道德与法治》课就是主业!为了尽快适应身份的转变,教好这门课,开学初我参加了区教研室举办的新教材培训;为了上好这门课,我不时向本学科资深同行陈先生请教;为了上好这门课,我坚持认真备课,理清教学重点,明确目标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领悟,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
10月份曾有一位来自西藏网名叫“阿香罗罗”的老师,在公众号上读到我写的《学着教“道德与法治”课》,留言问我如何上《道德与法治》课?当时还真的说不出所以然来,不过,经过近一学期的实践探索,已不再那么茫然,能谈出一点体会了。
首先教者仔细研读教材,再结合教参,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案。设计出由浅入深切合学生实际、适应学生需求、合乎逻辑关联的系列问题。通过对问题的阐述分析,通过教师的启发讲授,特别是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思想认识上领会并接受新的理念,在原有的思想基础上觉悟并提升。
其次,教者在上课时,要巧妙地导入新课,让学生能很快进入角色。可借用教材中的例子,也可以自行选择或设计。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引例的问题越接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效果越好。由此再不断深化挖掘,教者要善于引出新话题,启发学生思考表达,师生交流各自的认识和想法,形成趋于一致的结论,板书出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如讲“爱的碰撞”时,我们对父母双亲都怀有感恩之情,可时而又出现对他们的看法做法不能认可,对他们的某些要求难以接受。想一想,有没有这样的例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当你与父母出现矛盾冲突时,我们应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在讲授完以后,让学生在书上把有关要点“字句”在书上找到读出来!
第三点也是我感受最深的,教者要上好这样的课,不至于照本宣科,不至于枯燥乏味,自身需要有充分的知识积累,还要有相当的灵活应变能力,再加上绘声绘色的讲解,就一定能焕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唤醒学生沉睡的思维,那样师生共同演绎精彩纷呈的课堂,达到我们追寻的教学胜境。而在这方面,作为教者我觉得还需狠下功夫才行!
如谈到“活出生命的精彩”,能用学生熟悉的一些中外名人的故事作为佐证,必将使主题充盈增色使学生受益良多,尽管能随便说出一些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等,至于学生期待的人物故事还说不好。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顿感知识的匮乏,语言苍白无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承载重要的育人功能,在诸多课程中凸显突出!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围绕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解决好与自我,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任课教师理应并担当好时代赋予的这一育人使命。
为了上好《道德与法治》课,教者要善于学习自我充电,开阔视野扩充知识面;需要同行间加强交流探讨,让课堂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富有成效;需要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力求优质高效。
为了崇高的教育事业,为了莘莘学子的健康成长,老师们需要各司其职又精益求精,需要通力协作培育好每个学生。我们希望考试分数证明自己教学的成效,更期待学生的文明素养和发展后劲彰显教育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