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初在家庭,教育最好是熏陶

最近总有这样的想法,孩童时即人生最初恰如一张白纸,在家庭环境中受熏陶被染色,再经学校的教化、社会环境的各种影响(当然也不排除自身的因素),最终呈现出各自的个性特征。

最初最重要的是父母的言行举止、情感态度、习惯作风等悄无声息地驻进孩子的内心深处。说孩子的形态酷似父母,那属遗传基因;说孩子的处事风格犹如父母,那就是长期熏染感化的结果。

常听人这样说,某人出自书香门第,怪不得他如此文雅谦恭;他牌技高超是有原因的,从小就在牌桌旁“观摩研习”;幼时的苦难可能会成就一个人,有道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俗语云“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棒打出孝子,惯养忤逆儿”,无不蕴含着家庭对人成长及发展走向的潜在影响力;目睹单亲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因缺少温暖缺乏关爱,很可能性格怪异不健全;令我们敬而远之的精神病患者,很可能源于幼时遭受了精神创伤。

有一个朋友,喜爱戏剧爱唱爱说。现在常与爱好者们一起参加社区的各种演出活动。据她说,没人教我,更没参加过什么培训,记得小时候在家里常听戏剧,跟着哼哼自娱自乐,没想到自己竟还有这种天赋。

也有发现孩子的兴趣或某种天赋,然后着力去培养的智慧家长。一个亲戚家的孩子从小喜欢吹奏乐器,也许旁人以为这不是正道,可他父亲并不这样看。给他请专门老师指导,不惜代价参加培训,寻找机会给他搭建舞台。现如愿进入大学深造,课余被聘为音乐爱好者的教练。

就本人而言,一直生活在偏僻的农村,与父母共同生活有四十余年时间。记得幼年家庭经济异常拮据,常跟父母去田间地头劳动,那经历体验深深地刻在心底!童年的经历令我养成节省节约的生活习惯。因为耳濡目染看着学着,对刨地种菜甚至播种收割等农活,也都无师自通了。

再说现在的阅读写作,也是缘于父亲的影响。当年退休后的他还像上班一样,与书本为伴。当时对他的做法并不认可,觉得既无社会效益也无经济效益。可碍于尊长,焉能指责?谁会相信,如今的我,仿佛也成了当年的他!

所以,我认为最初的教育在家庭,最好的教育是熏陶。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莫大的深远的,尤其是在幼年!所以呼唤家长朋友们,为了孩子的未来前途,必须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以最好的家庭环境养育孩子,在他早年涂上恰当的人生底色,为他的成长发展筑牢根基。

要想孩子有所作为,从小就得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比如都想孩子爱上读书,家长就应该以身示范;让孩子懂得整洁,需要优美的环境使他潜移默化;要孩子友好待人,家庭成员率先做到礼让谦恭。

要想孩子有所作为,需要从小让他吃得苦受得累,只有经历生活的磨练,一个人才能真正长大;要想孩子有所作为,我们做家长的需要加强学习,善于总结,不断交流,当好孩子的人生导师;想孩子有所作为,我们要善于发现、引导、培育他的兴趣爱好;学校与教师担负着育人使命,可在孩子成年之前,家长的教育职责始终是不可或缺的。

愿我们的家庭教育得到改善与加强。少些空洞说教,多些以身作则;少些责备批评,多些鼓励感动;少些包办代替,多些独立自主;少些溺爱保护,多些探究尝试。让孩子在经历体验中成长壮大,在发展成长中奋发有为,在自主奋发中追求崇高与卓越!

最后再说说应试升学,这不是教育的全部,只能说是教育的一部分或者是教育的一种走向!过于追求分数,忽视品行教养,属于本末倒置,贻误孩子的成人成才。本文所说的教育侧重于做人做事,在学会做人的同时,结合个人的禀赋爱好,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力求每个孩子都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