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水气辨析(3)

2021-09-09

2 成因

《伤寒论》中水气的成因主要有:

①素体虚弱,卫外不固,复感寒邪、水湿,水寒相搏,津气不能畅行,则水液代谢失常;

②风湿邪气入侵,痹阻筋脉;

③太阳病误用汗法、吐法,伤及人体津液、阳气,致使津液不布、代谢失常或误用下法伤及中阳致使肠鸣腹泻;

④久病迁延不愈,正气日渐虚损,脾肾阳虚终致水饮停聚;

⑤大病后,正气未复,气化不能畅行,胃气不胜新谷,致使水湿壅滞;

⑥少阴受邪,不能主水,致少阴寒化,肾水上泛。水气的形成,主要与肺、脾、肾、膀胱及三焦功能失常有关,在经则主要涉及太阳经、太阴经和少阴经等。

总的来说,水气的产生由各种原因引起体内水液运化失常所致。水液在体内不能进行正常的运化,导致水停气阻或气阻水停,聚而为邪则形成水饮邪气。

3 致病特征

《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中有“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可见水气是循着津液运行的道路而流动的。水气作为机体内部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及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寒水射肺,则为咳有微喘、发热不渴; 停于胸胁,则干呕、引胁下痛; 上干清阳,则气上冲胸、起则头眩; 上凌于心,则为脐下悸,欲作奔豚; 阻滞于胃,则为呕逆、心下满微痛、水入即吐之水逆、伤寒水厥; 下注大肠,则腹中肠鸣下利; 蓄于膀胱,则腹满胀痛、小便不利;泛溢肌肤、骨节,则身体痛、骨节痛、腰以下肿。在脉象上则有脉沉、脉沉紧、脉浮、脉浮数。另外还有兼症、或然症,如水气停聚,致使津液、阳气敷布失常引起的口渴、肢冷、痞满、眩晕等症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