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首望——琅琊王氏之六字家规

  家族,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的社会群体。中国人对家族的观念由来已久,根据血缘的远近,小可以指某某家族,大可以指整个华夏民族,炎黄子孙。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家族的延续都非常重视,有些时候甚至完全超出个人的利益。“富不过三代”一直是许多家族的困扰,但令人震撼的是,一条仅有六个字的家规,却让历史上的一个家族历经劫难,跨越了几个朝代后依然兴旺。 他就是山东临沂琅琊王氏家族。 琅琊王氏,是长期生活于琅琊郡这一特定行政区域内的王姓望族,是中古时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自这一世族的奠基者王吉,由琅琊高虞(在今山东即墨市温泉镇西高虞村)徙家于同郡的临沂县都乡南仁里(今山东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孝友村)后,王氏在此繁衍生息长达400余年,遂以郡望为名,称“琅琊王氏”,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琅琊王氏自临沂衣冠南渡、举族迁居金陵。南渡之后,因对故乡的思念,一直都以北土地名为称呼,东晋元帝时,侨置南琅琊郡(今南京市栖霞区)。

  说起这个家族,我们先说说他们祖上的一位鼎鼎大名的名将——战国末年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

王翦是继白起之后,秦国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才。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除了韩国以外,齐、楚、燕、赵、魏全是被王翦父子所灭的。司马迁认为他和白起比较可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两人都对秦国的统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秦朝统一天下后,秦始皇所封的列侯并不多,可王翦却是例外,不仅功高震主而得善终,而且祖孙三代(王翦、王贲、王离)都被封为了列侯,与白起被赐死的下场可谓是天壤之别。从此时,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家族的为官处世之道是多么厉害!

琅琊王氏家族是我国古代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素有“华夏首望”之誉称。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出过许多的名门望族,有些家族的谱系可能续的比王家长,却没有王氏家族权位那样高;有些家族可能曾经在权势上胜过王家,却没有王氏家族蝉联的那么久。

琅琊王氏家族作为汉唐时期名门望族,发迹于西汉,发展与曹魏西晋,鼎盛于东晋,延续至唐末五代。由于东晋皇帝司马睿的支持,王氏家族势力最大时候在东晋,朝中官员四分之三以上都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真正的是“王与马,共天下”。

据《二十四史》中记载,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王元姬等人为代表的35个宰相、36个皇后和36个驸马和186位文人名仕。可谓是朝代更替,家族依然稳如泰山,名到底是哪六个字的家规,让这个家族风光无限呢?

它就是“言宜慢,心宜善”。

相传这六个字是王氏祖先王吉从汉武帝时的著名宰相公孙弘那里得到,凭借这六个字,王吉在险恶的官场上顺利地渡过各种难关,10年时间从一名小知县成为朝廷重臣、西汉名臣。

王吉惊叹于这六个字的作用,此后,就把这6个字定为王氏家规,让这6个字造福王氏子孙后代。这六字家规,也不负所望的创造出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言宜慢,就是告诉我们,说话要经过认真思虑再出口,这样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谨慎、稳重和冷静,练就我们成熟大气的人格,避免因为说错话而得罪人、甚至付出惨痛代价;其次就是说话语调要舒缓,这样听的人才会感到受尊重、亲切,更舒服顺耳。

心宜善,心存善良能生发人的阳气,中国文化有一句名言:“行善最乐”。假使你真正无条件地行善,帮助人家,做了一件好事,心境自然非常快乐。另外一方面就是,随着时间的积累,你身边的人会对你有良好的印象,形成得道多助的有利局面。

  这六个字看似简单平淡,却包含了古人做人做事的道理,从中我们能看到仁爱之心,进退之道。时代虽然不同,但是为人处世之道却是相同的,希望这六个字能对你有帮助!

(高鹏程 整理 2020.02.01修改)

『教育会客厅』

投稿人简介

高鹏程,男,1966年出生,临沂高新区湖西崖东社区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临沂师范学校毕业,现为临沂河北小学书法教师,原临沂市象棋协会副主席、临沂高新区书协副主席。著有《舒同书法(楷)技法精解》、《舒同书法(行)技法精解》等。爱好广泛,喜欢文学,尤其擅写舒同体书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