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艺术

记得有一次丈夫出差,刚刚和我们分床睡的女儿晚上迟迟不肯睡觉,我感觉到了孩子的胆怯,问她:“今晚是不是想和妈妈一起睡?”孩子点点头,她说:“今晚爸爸不在,我不敢一个人睡觉。”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爸爸在孩子心中的分量,她认为爸爸能保护她。尽管平时我在家里处于强势地位,但是在孩子眼里,爸爸依然是她坚强的后盾。

我的性格比较强势,丈夫则性格温和,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教育孩子方面,他都没有发言权,一切以我的“号令”为准。比如有一次,女儿没有完成作业,老师在家长群中对此进行了点名批评。女儿放学回家后,我问她为什么不完成作业,她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随口就说: “忘了。”我顿时怒火中烧,“既然写作业能忘掉,那把吃饭也忘掉吧。” 听出了我语气中的怒火,女儿在一旁有些害怕地抽泣起来。这时丈夫看出我与女儿之间气氛紧张,上前来劝道, “以后记得就可以了,晚饭还是要吃的。”我不满丈夫的话,简单粗暴地制止了他。

我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一个人既能充当母亲的角色,又能充当父亲的角色,但是孩子却向我暗示爸爸的重要性。夜晚,看着睡熟的女儿,我思来想去,正是因为我的强势使得丈夫作为父亲的角色在家中缺失了,我不禁开始思索,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一天,我们带着女儿外出郊游,谁知女儿对大好风光丝毫不感兴趣,只是低头不停地玩手机,我看女儿的眼睛一刻都舍不得离开手机屏幕,便说:“今天是出来放松心情的,你从出门到现在一直专注于手机,我们郊游还有什么意义?”可女儿把我的话当作了耳旁风,我反复劝说了几次,她都无动于衷。看到她这副模样,我只好用原来的口气命令她把手机收起来。“凭什么?我不喜欢看风景,为什么不能玩手机?”

这时,丈夫看到我和女儿僵持不下,于是走到她身边,示意她将耳机摘下,笑眯眯地对女儿说:“你把手机收起,爸爸要考考你。”丈夫指着地上的一株绿草,“你知道这株草叫什么名字吗?”“那不就是杂草吗?”很快,女儿的注意力便转移到一旁的草地上去了。“它可不是一般的杂草,这叫金银花,是一种药草,晒干后可以当茶饮。比如,夏天你上火了,将金银花泡水喝就可以起到下火的作用。”

女儿对这株不起眼的金银花产生了好奇心,继续指着其他的绿草询问,完全被引入到了大自然的奥秘中。在女儿无视我多次的警告后,丈夫巧妙地转移了女儿的注意力,化解了我们母女之间的尴尬,我才意识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永远无法代替丈夫扮演“父亲”的角色。

生活中,丈夫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每次手机充完电后,总是忘记拔掉充电器,女儿自从拥有了自己的手机之后,也和丈夫出现了同样的问题。那天我看到女儿又一次犯错,对她提出警告:“妈妈说过很多次了,手机充完电后,充电器要记得拔掉。”“爸爸的充电器不也是总忘记拔吗?为什么不说爸爸?”女儿反驳道。

丈夫听到女儿以他为“榜样”,赶快跑进卧室纠正自己的错误,“爸爸的充电器拔掉了,你妈妈提醒得对,充电器不拔有安全隐患,以后咱们相互监督,谁如果再犯这个错误,就罚仰卧起坐50 个。”女儿对这个约定很感兴趣,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去检查爸爸的充电器有没有拔掉。有时,她看到电动车在楼道里充电,还会在电动车上贴上小便签: “要记得及时关电源,否则会有危险。” 而她自己再也没有忘记拔掉手机充电器的插头。

女儿喜欢与爸爸相处,在生活中获得安全感,在旁征博引中获得知识,在乐趣中改正错误。我也试图改变自己说一不二的形象,增加教育女儿的艺术性,以女儿乐于接受的方式与她真诚沟通。女儿在和风细雨的环境中,慢慢地收敛了逆反,不再与我“针尖对麦芒”,而是与我推心置腹,坦诚相待。

(编辑 遐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