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翡翠特征与鉴定
专 业人士指出,老翡翠艺术品也没有ABC之分,只要是天然的老翡翠,那么它一定是A货。因为在民间流传仅300多年,其存世量本就稀 少,价格也相较低廉,因此是有待开发且具有巨大潜力的收藏品类。近年,许多老翡翠交流会上的火热场面,也正印证了这一点。
据纪晓岚所言,云南翡翠玉在京都传播了五六十年,这正是乾隆初年至其成书之年。仅仅乾隆一世,翡翠由石升扬为玉,价格由相当蓝田干黄上攀并超过羊脂白玉,如此快速的发展趋势实是惊人,在古今玉器史上也是空 前的。
一般情况下说的老翡翠都是清代的翡翠。清代的翡翠又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乾嘉之前的翡翠,这个时期的翡翠大多都是云南的翡翠材料,质地都比较温润;另一个是咸、同之后的翡翠,这个翡翠主要是缅甸进口的翡翠原料。
中国人爱玉,崇尚玉,而且使用玉的历史已达到万年!翡翠在清代中国已广为流传,这是不争的事实。清中期翡翠更是进人了辉煌期,全国各地的清代墓葬中都有大量的翡翠出土,传世的翡翠更是不胜枚举。
在那个时代,一般人故去以后,其家人一般都会把他生前的爱物随葬。若随葬器物价值太高,为防贼人觊觎,家人或者会选择当众敲砸破坏这个器物,使之受伤但又不致完全损毁,只是世俗价值大减,从而打消恶人盗墓窃财的念头。这些内部结构受到破坏的翡翠,会出现失色现象(失色是内部结构变化所导致的颜色变浅,一般可以通过盘养逐渐恢复)。这些破坏失色部位在墓葬环境下会发生侵染和腐蚀。如果入墓时间很长久,翡翠会逐渐产生石化现象,即从晶质集合体向非晶质方向进行变化。石化的翡翠会出现透明度降低和颜色僵硬的观感(石化的翡翠也是可以通过盘养逐渐恢复一部分的)。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大量翡翠制品,最早即为清代。笔者梳理了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翡翠器物,结合文献档案中关于翡翠的记载,通过档案中翡翠名称的变化及不同时期实物的变化可以看出翡翠在历史上由石变玉,价值由低变高,由民间走向宫廷的一个过程。
从明晚期的嘉靖年间(嘉靖元年1522年)至清末光绪七年(1881年)约360年间,缅甸雾潞河矿区开采的翡翠是举世公认品 质 最 好的老坑翡翠,其中大多数都以纳贡或官民商业渠道方式收纳于明清两朝了,这是历史的客观存在,不容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