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问题上,《矛盾论》让我们避免了经常出现的三个错误

90%的时间去研究问题,10%的时间去解决问题,效率是最快的。

我们必须在思想上有一个转变,阻碍你发展的不是答案,是问题,是正确的问题。找到了真正的问题,事情就解决了一半。

按科学的划分,问题分为性质问题、规律问题、结构问题、联系性问题、现象问题、表面问题。

性质问题,决定着其它一切问题,是问题的核心,关乎质变,是量变的决定性因素。

规律问题,决定着来龙去脉的发展,也就是发展问题。

结构问题,决定着事物发展的稳定性。

联系问题,决定着事物发展的通畅度。

现象问题,是一切内部问题外部问题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

表面问题,是对外界带来的影响。

看透本质,实际上就是看透了六大问题之间的权重,联系,隶属,导向。

举个例子来说,孩子不喜欢学习是每一个家长最头痛的问题。如何全局的看,中心的找,是解决学习的关键。

性质问题,孩子的天性是玩,是兴趣驱动,而不是勤奋,熬时间。很多孩子不用功但成绩很好,原因就是建立兴趣和学习链接。

规律问题,孩子由不爱学习,被动学习到孩子喜欢学习主动学习的这个发展逻辑、路径。

结构问题:对于学习来讲,精力集中不集中,会不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是否有好的学习方法等,对于学习本身来讲就是学习的结构。

联系问题,对外的互动度,对学习方法是否跟老师、学习更好的学生进行沟通。

现象问题,作业做不完,粗心大意,不会做,或者作文拉分数等,这就是现象问题。

表面问题,孩子太懒、孩子太笨、孩子没天赋等,这就是学习的表面问题。

那么,要解决孩子的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找出了所有问题以后。答案自然就来了。

批评,鼓励,甚至体罚其实都不是解决学习问题的关键,关键是找到孩子不爱学习的内因,不要用表面的、现象的这些问题初级阶段而下结论,忙于找方案。要问题的高级阶段,即性质的、规律的、结构的、联系性的去找方案。

《矛盾论》阐述“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阶段,用不同的解决方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