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臧克家当年数学考0分,也能上大学,现在的你,却不能偏科
【家教智慧 第658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 ……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 ……
这首脍炙人口的《有的人》,是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的。虽然时光过去了近70年,但今天读起来,仍发人深省,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在很多人的思想中,像臧克家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文学大师,小时候学习成绩一定很好,用现在话来说,一定是“学霸”、“考霸”。,但实事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而是相反:臧克家青年时候,诗文虽然好,但却有点偏科,数学极差,差到什么程度呢?
1930年臧克家报考青岛国立大学(今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入学考试时,数学是一道题也不会,得了个零分;作文有两道题目,一道是《你为什么报考青岛大学》,一道是《生活杂感》。
臧克家选择了《生活杂感》,写下了三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
这样的奇葩答卷,评卷人是不敢擅自评阅的,于是呈报当时的主考官闻一多先生。
闻一多先生拿到试卷,眼睛立马亮了起来,这三句短小精悍“杂感”,紧扣主题,极富哲思,异彩独具,闻先生咏诵再三,不禁拍案叫绝,欣然挥笔,批上了98的高分,并让学校破例录取了他。
当然,闻一多先生没有看走眼,后来的臧克家果然成了大器!
但是,时代不同了,如今的高考实行的是“总分制”,虽然对特殊才能的学生,也有“破例”,——有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这样的“特殊”渠道,可以降分录取,但是,“降”的这个分是很有限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一般是降10——60分,最最特殊的考生,也要达到当地本科的最低录取线才行。
因此,偏科的同学,一定注意,当今高考制度下,我们的学习、复习,不能率性而为,要做到各科均衡发展,最起码,不能出现严重的偏科,无论如何,要保证所偏那科不能扯总分的后腿。否则,一科失利,就会导致你高考落榜,你在某个方面纵有“通天”才能,但却无法跨入大学校门去深造发展!而当今时代,已然不是过去,一个人,没有大学背景,是很难像莫言等大家自学成才——至少成大才的!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