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二十六)

(紧接上期)

许攸叛变

正如荀彧所料,事情果真发生了变化。袁绍重要谋士之一的许攸背叛袁绍,投靠曹操。

许攸,字子远,南阳人。袁绍在洛阳营救党人时许攸就跟随袁绍,与袁绍结为奔走之友,此后一直没离开过,如今是袁绍的重要谋士之一。

跟随多年的生死之交怎么会突然背叛呢?大致有以下原因:一、计谋未被采纳,有失落感。许攸献计在官渡拖住曹操,另派一支轻骑兵绕道偷袭许县。攻下许县,抓获献帝,再前后夹击,定能擒杀曹操。就算曹操的部队没有溃散,腹背受敌,疲于奔命,也一定会失败。

袁绍已经几次派出包括刘备在内的人马绕道偷袭许县,都没能成功,对此种战术已经失去信心,一心想要正面突破,一举歼灭曹操。于是拒绝了许攸的提议。

二、家人被抓,愤懑不平。恰好此时许攸家人犯法,审配收押了许攸的妻儿。袁绍内部帮派之争激烈,主要是郭图、审配的河南派与沮授、田丰的河北派之争,许攸被边缘化了,一气之下叛变。

三、许攸贪财,袁绍不能满足。

因为袁绍的关系,许攸与曹操也是多年的朋友。灵帝末期,曹操年轻时退隐还乡时,许攸还写信来邀请曹操一起行刺灵帝。

曹操听说许攸来了,兴奋得光着脚就跑出来迎接,见到许攸,拍手大笑说:“子卿(许攸字子远,呼为卿,显示贵气)远来,我的大事就成功了!”

进屋入坐后,许攸问曹操:“袁绍军队强盛,你怎么应对呢?现在还有好多粮食?”曹操说:“还可以支付一年。”许攸说:“没有这样的事情,你重新说!”曹操改口说:“半年。”许攸有些生气了,说:“你是不想战胜袁绍吗?怎么老是不说实话啊!”

曹操见许攸生气了,赶忙道歉说:“刚才是开玩笑,说实话只够支付一个月,怎么办?”许攸说:“你孤军独守,外无救援,粮草将尽,已经很危急了。现在袁绍有一万多乘车的粮食囤放在故市、乌巢(均在酸枣县东南,今河南延津县内),守卫不严,如果以轻兵偷袭,烧掉这些粮食,不过三日,袁绍就会自败。”

袁绍的粮食确实是运往乌巢囤放,由当年西园八校尉之一的淳于琼带领一万多士兵押运守护。沮授曾提议让蒋奇带领一支部队在淳于琼外围巡逻防护,但袁绍没同意。乌巢离袁绍大营只有四十里,淳于琼有一万多人,如果遇到突发事件也可以抵挡一阵,坚持到大军来援救,似乎没必要再派一支部队加强防卫。

火烧乌巢

一个失意、贪财的变节者的情报导致这场战争发生逆转,胜利的天平开始向曹操倾斜。如果不是许攸提供了这个情报,曹操的失败仍然只是时间问题。不要相信什么必然性,历史是由偶然性书写的。

曹操决定孤注一掷偷袭乌巢。手下谋士将领不大相信许攸,劝曹操不要轻举妄动,只有荀攸和贾诩力劝曹操出战。

曹操留曹洪守卫大营,挑选了一批精锐步骑,全部换成袁军装束,用袁军旗帜,人人抱一束柴薪,在夜色掩护下偷偷从小路奔往乌巢。路上碰到袁军哨兵盘问,就说是“袁公担心曹操偷袭我军后方,派兵来加强防卫。”以此骗过守卫,直达乌巢,放火烧粮。

此时天刚蒙蒙亮,被大火惊醒的淳于琼看到曹军兵少,就在营外摆开阵势,被曹操一冲而散,退入营寨坚守。曹军猛攻营寨。

袁绍听到曹操袭击淳于琼的消息,立即召集文武商议应对之策。宁国中郎将张郃认为淳于琼抵挡不住曹操的进攻,应该尽快带兵援救。谋士郭图却认为应该进攻曹操大营,围魏救赵。袁绍认为都有道理,决定兵分两路,一路以轻骑兵赶赴乌巢救淳于琼;一路以张郃、高览带重兵攻击曹洪,争取拿下曹操的大本营,使曹操无家可归,只能逃回许县。

袁绍增援的骑兵逼近乌巢。曹操左右来报:“敌人的骑兵逐渐靠近,请分兵抵抗。”曹操怒喝道:“敌人到了背后,再来报告!”曹军士兵见退路被堵,只能向前拼死作战,及时地攻破营寨,斩杀袁军将领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睿等八员大将,杀士卒千余人,将他们所有人的鼻子割下,连同牛、马的舌头一同送往袁军,袁军将士受到极大刺激,心生恐惧,士气受挫。

淳于琼被乐进抓获,也被割下了鼻子,带到曹操面前。曹操与淳于琼多年相识,曾经共同担任西园八校尉职务,念在往日交情,本想饶他一命,许攸在旁边说了一句话:“他明天早晨起来照镜子,看到自己的鼻子被割了,就不会忘记今天的耻辱和仇恨。”这句话让淳于琼丢掉了性命。

烧掉乌巢后,曹操领军回官渡救曹洪。

袁绍败逃

进攻曹洪的张郃、高览听说淳于琼已死,曹操带兵回援,也撤军而返,却受到郭图诬陷,害怕被袁绍追究,烧了用于攻击的箭楼等器具,率众投降曹操。

此时曹操还在返回官渡的路上,曹洪在官渡留守,因情况不明,在加上留守责任重大,唯恐有失,不敢接受张郃的投降。荀攸认为张郃是因为自己的计策不被采纳,愤怒而来,没什么不敢接受的。曹洪才接受了张郃。曹操非常高兴,称张郃此举犹如韩信归汉。

粮食被烧,将领死的死、伤的伤、降的降,袁军士气全无,全军溃败。袁绍与袁谭仅仅带了八百骑兵渡过黄河,来到黎阳北岸,进入留守此处的将军蒋义渠大营。

袁绍往日威风荡然无存,无比凄惶地拉着蒋义渠的手说:“我把我的首级托付给你了!”蒋义渠赶忙另外为袁绍设立了一处营帐。袁绍让蒋义渠出去收拢溃散的士兵,告诉他们自己还活着的消息。侥幸渡过黄河的将士听说袁绍还在,又纷纷聚集在袁绍身边。

曹操终于战胜了强大的对手,斩首七万多人,收缴了袁绍来不及带走的辎重、图书、珍宝。最残忍的是将俘虏的八万袁军士兵坑杀,就是活埋。(袁绍渡河作战士兵约十六万,就是这样计算出来的)

前面曾提到过,袁曹大战前,曹操手下一大批文武官员与袁绍保持着暧昧的关系,此时曹操在收缴的文档中发现了那些人写给袁绍的信。曹操为安定人心,一把火将书信全部烧了,还装着大度地说:“袁绍太强大了,我犹不能自保,何况众人啊!”

但史书中另外一处记载让曹操露出了马脚,就是曹操翻阅过这些书信,发现只有阳安都尉兼太守李通没有给袁绍写信,认定是郎陵长赵俨劝阻的。如果没有全部翻完的话,怎么知道只有李通没写?

战后点评

盘点一下双方的得失吧,其实这是个一目了然的问题。袁绍此战精锐丧失殆尽,再也无力南下,并很快因本次失败导致心理失衡,疾病缠身,不治而亡,成为最大的输家。

此前只要是袁绍亲自带兵出战,无不所向披靡,百战百胜,就输了这一次,输得那么彻底,以至于身败名裂。

曹操则通过此战稳固了地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其地位和实力再也无人能够撼动。

纵横河北百战百胜的袁绍怎么会失败呢?理论上讲,无论从人员数量,还是装备质量,无论是后勤保障,还是人心向背,袁绍都应该能够取得胜利,但结果却失败了,那就一定是袁绍自身出了问题。问题出在哪儿呢?

一、骄傲轻敌。这是最大的原因。袁绍与曹操的之间一直是主仆关系,曹操是在袁绍的庇护下成长壮大起来的,袁绍占有明显的心理优势,没把曹操放在眼里。从他拒不接受位于曹操大将军职务之下的太尉职务,到他写信要求曹操送献帝等行为中都可以看出。

实力对比上,袁绍也占有明显的优势。这个优势进一步增长了袁绍的心理优势,认为不论怎么打,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打败曹操。也因此看不到袁绍自己精心细致谨慎小心地制定战略规划。

二、分兵作战的决策失误。战前讨论时,沮授、田丰提出分兵打持久战的设想,史书为丑化袁绍,记载为不听不从,但从整个战役发展的实际过程来看,袁绍不是不听不从,而是听了从了,分兵攻黎阳、白马、延津,结果导致战役初期的失利。

曹操兵少,巴不得你分兵。把兵分成一块一块地和曹操主力交战,失去了人数上的优势,岂能不败?分兵作战实际上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沮授自己曾经说过,我方士兵人数众多但果敢拼劲不如曹操士兵。

中期为什么会取得胜利,把曹操逼到官渡?就是因为集团作战,大军推进,曹操无力抵抗。这也是郭图、审配的战前提议,如果袁绍一开始就采取集团作战的办法,曹操就只有等着挨打。

三、进攻方向选择失误。袁绍选择从黎阳进攻是个错误。前面说过,袁军骑兵多,装备好,有一万重装马匹(铠马),三百重装骑兵(马铠),以此组成骑兵方队向前推进,可谓势不可挡,但黎阳至官渡一线有濮水、济水、鸿沟、汴渠、浪汤渠等河流沟渠,限制了骑兵的冲击作用,再好的装备也等于没有。

袁绍可以选择从青州渡河,利用鲁北平原的地理条件,绕道从曹操身后攻击曹操。这样做虽然道路长、时间长,但可以发挥骑兵的优势,取胜的把握较大。进入青州牵制袁绍的臧霸等人能力都不是很强,难以阻挡袁绍大军。

袁绍选择黎阳,是仗着人多势众粮草充足的优势,没把曹操放在眼里,想尽快打败曹操进入许县。这已经犯了轻敌的大忌。正所谓骄兵必败啊。

四、内部不和,宗派争斗。袁绍经营河北多年,成为拥有北方四州的最大霸主。为管理各地,自然衍生出一个官僚体系,形成不同的官僚集团,各个集团为争取各自的利益发生分歧和争执,削弱了袁绍的整体合力。

袁绍溺爱三子袁尚,取消长子袁潭继承资格的错误行为,又加剧了集团的分化。前面提到的郭图、审配的河南派与沮授、田丰的河北派之争就是最好的例子。不光文臣如此,武将也如此,袁绍集团中最常见的事情就是武将都希望能分兵出战,他们认为袁绍会赢,赢的演变结果就是袁绍会成为新的天子,那么自己能在最后的关键一战中立下功劳,日后就能成为天子重臣,换来余生的荣华富贵。

袁绍集团就象一个超级大的家族公司,公司上层亲属之间争权夺利,勾心斗角,意见难以统一。公司内部部门林立,各自为阵,很难沟通和协作,看似庞大,其实僵化。而曹操集团则像一个刚创业不久的家族作坊,目标一致,上下一心,同心协力,看似弱小,其实坚实。

五、袁绍自己没有应对曹操的方略,又缺乏乾纲独断的魄力,以至于行动中总是想面面俱到,总是搞平衡,不知道重点在哪里。

找不到袁绍亲手制定的攻打曹操的战略战术,袁绍只是提出来要打,至于怎么打,则交给部属讨论,而当部属提出两种不同意见时,袁绍又不知道该选哪种,就总是平衡,两边都用。比如沮授、田丰提出的分兵持久战和郭图、审配提出的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他都觉得可以,先采取分兵,失败后又采取集中兵力的办法。

比如曹操偷袭乌巢时,也是出现了两种意见,张郃提出直接救乌巢,郭图提出攻击曹操官渡大本营围魏救赵,他也都觉得可以,派轻兵援救乌巢,派张郃、高览进攻官渡。

在事关生死的战争中患得患失寻找平衡,这仗还怎么打得赢?

其实,持久战和歼灭战都有道理,都可以执行,但不能兼得,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然后围绕这种战略制定具体的战术行为。救乌巢和攻官渡也是一样,都有道理,但也只能选择一种贯彻到底。

比如可以派重兵把曹操堵在乌巢,只要曹操回不了官渡,官渡的失守就只是时间问题,一旦官渡失守,曹操就危如累卵。反过来也一样,要攻官渡就集中兵力猛攻,在曹操撤回前拿下官渡,效果也相同。

方法就一个,缠住一边,围点打援,不可能两边都能同时拿下。袁绍既然已经认定曹操要回援官渡,就应该在派出轻兵援救乌巢的同时,安排重兵在曹操回官渡的路上堵截。轻兵救得了乌巢固然最好,就算救不下来,也可以拖住曹操,给重兵堵截曹操争取时间。

六、缺少能征善战的武将。这是袁绍最大的短板。颜良、文丑,所谓的河北名将,都是一战而亡,哪里有什么名将的风采?

没有良将,袁绍的队伍就成了被一头头山羊带领的一群群绵羊,曹操的队伍则是由一头头猛虎带领的一群群豺狼,虎狼之师驱入羊群,其景象可想而知。

曹操此战则是侥幸取胜,如果不是袁绍决策指挥失误的话,曹操绝不可能战胜袁绍。这点曹操比谁都明白,曾在不同场合里都提到自己能够战胜袁绍,主要是靠运气。特别赞扬了荀彧让其坚守官渡的主意,认为当时如果按照自己的意见从官渡撤军的话,不光不能战胜袁绍,还会被袁绍歼灭。

得胜的曹操以胜利者的姿态踌躇满志地给献帝上书,历数袁绍的罪行。很有喜感的是,上书中对袁绍的称呼仍然是“大将军邺侯袁绍”,没有什么逆贼啊叛臣啊这些贬称。

这是曹操耍的个小聪明,此时袁绍还在,河北四州仍然在袁绍手里,谁知道他会不会死灰复燃东山再起,又谁知道以后会不会有需要袁绍、依靠袁绍的时候,曹操不愿也不敢把事情做绝。

袁绍能不能死灰复燃东山再起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袁绍实力远胜曹操,为何会在官渡惨败?

    袁绍发动官渡之战是曹操消灭了吕布和袁术之后,无后顾之忧的曹军直接应战,取胜的几率也就很高,可以全力以赴.但其率领的七十万大军却被七万曹军阻击在官渡一个地方,每天的作战财力消耗都远远大于对方,如果不取胜 ...

  • 官渡之战,如果许攸没有背叛袁绍转投曹操,袁绍还会一败涂地吗?

    今天心血来潮,写了一篇有关三国的文章,因学识较浅,不敢轻易评判三国人物,还望各位大神指教. 假如许攸没有背叛袁绍,转投曹操阵营,官渡之战的结局是否改写? 实际上许攸背叛袁绍,只是给曹操提供了一个烧毁袁 ...

  • 《史说三国》之二十九:袁曹官渡大决战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冬,十一月,袁绍又派車运粮,由将领淳于琼等率士兵一万多人送到,停留在距袁绍大营四十里的地方.沮授向袁绍提议说:''可以派蒋奇带一支军队去外围保护,以免曹操偷袭."袁绍 ...

  • 张郃:如果袁绍听我的话,天下就没有曹操什么事

    一言得天下,一言失天下. 这句话放在曹魏五子良将之四的张郃身上,再恰当不过. 张郃,是个标准的职业军人,从184年应征入伍,到231年中埋伏而死,整整47年,真正的南征北战,东讨西伐. 纵观张郃47年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十六)

    (紧接上期) 助曹操保兖州 在袁绍势力逐渐发展壮大时,一直追随袁绍的曹操却遇到了麻烦. 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与黄巾军交战中阵亡.东郡名士陈宫主动游说州郡官员拥立东郡太守曹操为兖州牧,得到支持.济北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十二)

    (紧接上期)为便于各位读者阅读了解,下面以白话简要意译公孙瓒列举袁绍的十大罪状如下: 一大罪:袁绍为司隶校尉时,不能匡扶国家,反而指使丁原焚烧孟津,招引董卓进京.董卓祸乱天下的根源就在袁绍: 二大罪: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十)

    非常高兴喜欢本话题的读者越来越多,也许是许多人受<三国演义>等通俗文学作品影响,不大知道真实的袁绍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其实这很重要,不了解袁绍,就不可能了解汉末历史,不知道三国是怎么来的.谢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十四)

    尽管省略了许多情节,想努力写得简单一点,但还是无法在一期内大致写完长安发生的事情,而要从全局了解当时的形势和后期的发展,不知道这些事情又不行,只能继续写,争取早点结束,回到袁绍身上. (紧接上期) 成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十五)

    (紧接上期) 难以评述的历史 离长安百姓买酒狂庆清除董卓之喜仅两个月,长安又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董卓在时,还可号令群豪,长安社会秩序相对安稳.董卓死了,群豪各自为大,互不相让,将长安搅得鸡犬不宁,没一天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十八)

    (紧接上期) 献帝回到残破的洛阳,摆脱了西北武人的控制,希望能"建安",而除了拥有皇帝的名头外,毫无经济.军事实力,拿什么来"建安"呢?就必须得到各地诸侯的支持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十九)

    周末结束,继续开聊. (紧接上期)  袁术僭号 一直说袁绍想学光武帝刘秀从河北龙兴,因此,他的主要敌人是称霸幽州,势力扩张到青州的公孙瓒.灭了臧洪后,按原计划应该北上攻打公孙瓒,没料想到曹操挟持献帝后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二)

    谢谢各位点赞的朋友捧场. (紧接上期) 避祸期间的密谋 什么祸吓得袁绍这个豪门公子躲家里长达六年呢?一般的小灾小祸对袁绍来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那就一定是大祸.确实如此,那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运动,史称党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二十)

    (紧接上期) 上期聊到袁术僭号,分别给吕布.孙策去信,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结果如何呢? 众叛亲离 吕布.孙策与袁术的关系源远流长,要细说的话,一时半会还说不完,只能简言之.好在本公众号此前曾经单独聊过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二十一)

    (紧接上期)公孙瓒虽然赶走了麹义.刘和,却被袁绍军吓破了胆,躲在易京里做起了缩头乌龟,再也不敢主动出击. 公孙瓒真是被吓得不轻,成了说不出来就不出来的懦夫,就算是自己的将领被袁绍军攻击或包围,也绝不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