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人遗忘的中国传统唇妆色彩名,美到爆!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聊聊与女性美有关的事儿。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性尤甚。唇彩(俗称口红)几乎是女性的专利。

很多人以为唇彩来源于国外时尚,其实不然,中国也是唇彩的发源国。

在中国历史上,最流行的染唇妆品有两种:绵胭脂与蜡胭脂。绵胭脂点唇之法主要流行于明清时期,是比较晚期的风气,这里且放下不表。蜡胭脂涂唇的历史更为悠久,且一直延续到清末,因此尤其不应被轻易忘记。

传统的口脂与唇妆在民国随着西方时尚的冲击,日渐萎缩。其实回头看中国人对唇妆的热爱并不逊于西方。蜡胭脂在晋唐时称为“唇脂”或“口脂”。《齐民要术》里就记载了具体的制唇脂法,是在牛髓或牛脂中加入丁香、藿香两种香料,上火煎成,然后掺加熟朱砂并拌匀。不过,大致在南北朝末期,口脂制作完成了一次质的改变,即用蜂蜡代替了动物脂肪。

到了唐代,这种唇妆用品的生产达到了空前的高峰,用料之复杂精美、工艺之繁复细致、配方之丰富多变令人瞠目。大体来说,是将蜂蜡在铜锅中煎化,同时加入紫草,让蜡染上紫色,便成为“紫色口脂”。在此基础上兑入朱砂搅匀,便是“朱色口脂”,即红色唇膏。一旦在朱色口脂中加入紫蜡与黄蜡,成品接近肉色,则为“肉色口脂”(这就是裸色了对吧),供男士们冬天润唇之用。是的,唐宋时代,男子也讲究在冬天时涂口脂以避免皴裂!

兑好色的口脂接下来还要添入特配的香油。这类香油统称为“甲煎”,凭借多种香料连同芝麻香油、蜂蜜,通过浸、小火熬、密封在瓶中以微火烘烤等数个环节完成。随着配料的相异,所成甲煎的香气也各不相同,于是,调和了不同甲煎的口脂成品在香气上争奇斗艳,芬芳多变。因此,传统口脂与今日唇膏有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散发鲜明的香气,尤其是唐宋时代刻意追求口脂拥有独特的香调,这一点在当时成了评判口脂质量高下的重要指标之一。

古代中国把唇膏类的化妆品称为口脂或唇脂。汉代《急就篇》“脂”条中,即解释“脂谓面脂及唇脂,皆以柔滑腻理也”。套用现在的说法,就是说:脂分指面霜和润唇膏。当时脂的成分主要是从牛髓等动物脂肪中提炼,并结合如丁香、苏合香、霍香等香料所制。所以汉字中会使用“脂”来指代此类化妆品,而口脂中则还要加入朱砂等成份。

中国的唇彩不仅仅是红色一种颜色,唇彩名也是非常精彩,有文化。据《清异谷》所说,晚唐时代根据唇形的不同,色彩的不同,唇妆也有着各种不同的称谓,如石榴娇、万金红、圣檀心、露珠儿、洛儿殷、小朱龙、格双唐,猩猩晕等等。看到这些名字,不难想象当年盛唐的人们有多美。

比较遗憾的是,当年的这些名字的唇妆当地是个什么样的?很难知晓了。毕竟当时是没有如今这样有摄像机,照相机,手机等设备,仅仅靠画家留下点蛛丝马迹。

如今的唇彩颜色也是很丰富,但色彩名却缺少了文化内涵,少了些意境,美感有些打折扣。

同时使用了极多的化学颜料,对爱美人来说,总是少了安全感。古代的唇彩虽然也有使用如朱砂这样的有害物质,但大多数是来源于天然植物,如胭脂的成分来源于红花、茜草、苏木等,紫色唇彩使用的是紫草。

现在很多有识之士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在重新恢复使用天然的植物颜料。不是不可能,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如红色恢复使用红花、茜草、苏木,紫色的紫草、紫甘薯,黑色的茶叶加苏木,橙色可使用苏木、茶叶、栀子、槐米等,其他颜色,用不同的植物原料配伍都可以做出来。我们期待中国传统的唇彩技艺在当今时尚中大放异彩!

蜡胭脂就不必了,可以用蜂蜜、牛脂,水性的豆胶,药用凡士林等加上芦荟、黄瓜汁做成。当然还可以使用一些天然香料如紫苏、丁香、藿香等等,产品线更完善,更丰富。同时安全感更有保证。

附录:有关古籍记载的美妆资料如下:

《夜航船》 卷十三 容貌部《日记》云:美人妆,面既傅粉,复以燕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唐熙时,都下竞事妆唇,妇女以分妍否,其有名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十七种。

《花月痕》 第二十一回 《古今注》:‘胭脂盖起自纣。’此言脂之最古者。脂有面脂,有口脂,见唐《百官志》中。《韩子》:“毛嫱、西施之美丽,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广志》谓‘面脂自魏兴以来始有者’,非。蔡邕《女诫》:‘加脂则思其心之鲜,傅粉则思其心之和。’《妆台记》:‘美人妆面,既傅粉,复以胭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淡者为桃花妆。’梁简文诗:‘分妆开浅靥,绕脸傅斜红。’面脂不是古妆么?口脂,唐人谓之点唇,有胭脂晕诸品:一曰石榴娇,二曰大红春,三曰小红春,四曰嫩吴香,五曰半边娇,六曰万金红,七曰圣檀心八日露珠儿,九曰内家圆,十曰天宫巧,十一曰洛儿殷,十二曰淡红心,十三曰猩猩晕,十四曰小朱龙,十五曰格双唐,十六曰媚花奴。

《全史宫词》 全史宫词卷十三唐:《清异录》载,唐未有胭脂晕,脂所以点唇曰:“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半边娇”、“万金红”、“圣檀心”、“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淡红心”、“猩猩晕”、“格双唐”、“小珠龙”、“媚花奴”等名称。

(宋·陶谷撰)《清异录》 卷下  臙脂晕品:僖、昭时,都下倡家竞事妆唇,妇女以此分妍否。其点注之工,名字差繁。其畧有臙脂晕品、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半边娇、万金红、圣檀心、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洛儿殷、淡红心、腥腥晕、小朱龙、格双、(格、一作“晕”。)唐媚花、奴様子。

(唐)宇文氏 撰《妆台记》记载:唐末点唇,有胭脂晕品: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半边娇、万金红、圣檀心、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恪儿殷、淡红心、猩猩晕、小朱龙、格双唐、眉花奴。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作者:天然植物染料染色传承人  黄荣华

己亥年二月二日于汉上

欲学习传统天然植物染色技艺,可报名参加将于4月20至25日在北京国染馆举办的《传统染色专业研修班》。

专业师资、专业教材、专业培训,等待欲成为专业人士的你!

(0)

相关推荐

  • 石榴(蜡,微从)

    石榴(蜡,微从)

  • 这群人,用中国传统颜色留住了历史

    朱砂.藤黄.花青.石绿-- 中国传统颜色的诗意流淌纸间 千百年来的历史色彩 由画家与他们共同书写 新青年第181期 传统国画颜料技艺传承人 张磊 带你走进色彩斑斓的丹青世界 <为时间上色> ...

  • 做一个识数的人——数字和中国传统文化(下)

    六 因为六的发音和陆接近(南方一些方言发音六和陆相同,比如粤语,而且都是入声),所以,在中文数字格式书写的时候,一般用陆表示六.陆和路的发音也很接近(只不过路不是入声),大家开车行走在路上,理想状态就 ...

  • 做一个识数的人——数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上)

    你想过这些问题吗? 为何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约365天? 一个标准圆形一圈为什么是360度? 一个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为什么也是360度? 为什么一天是24小时? 为什么蜂巢是等六边形? 成人为什 ...

  • 古建人必读,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主要建筑形式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建筑形式主要是指屋顶部分的造型,细分起来种类很多,主要的是下面所列的前四种,其他的各种造型都是从这四种主要的造型中演化.组合而来的: 1.庑殿:2.歇山:3.悬山:4.硬山:5. 攒 ...

  • 一个快被遗忘的中国传统节日

    大家就知道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即上元节 大部分人也知道七月十五是中元节(鬼节) 只有少部分人才知道农历十月十五是下元节 下元节来历 丨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下元节" ...

  • 有修养的人应懂得中国传统礼仪!

    传统文化爱天下 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平台 学习圣贤.践行孝道.弘扬中国文化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 ...

  • 从内经五行人谈到中国传统儒家的家教

    黄贵生老师笔课: 五行人. 木性人爱生闷气,性格又倔又强,主要是生肝病,所谓怒气伤肝,气都藏在筋里. 土性人爱抱怨,普遍有胃病,怨气伤脾. 金性人记仇.毒气都存进肺气管里,得肺炎.咳嗽及肺结核等. 水 ...

  • 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的意境美

    摘要: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是几千年来无数画家的心血和劳动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的形成发展都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它在历史的漫漫长路演变中不断的改变.创新和发展,强调追求笔 ...

  • 中国传统图案设计,太美了!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图案设计,太美了!文化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