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苏记】广东广州六榕寺:题改寺名(上)
2020年12月3日,我前往六榕寺探看东坡遗迹,事先查得该寺附近没有停车处,故我将车停在了中山礼堂内,而后步行走到这里。这条长长的街名字就叫六榕路,这一带是老城区,沿途确实看不到可停车之处。我边走边探看,走到六榕路87号时,终于看到了山门。
观音殿
从外观看上去,六榕寺的山门很不起眼,前无影壁,两侧无八字墙,稍不留意,很容易错过此门。山门与左右的院墙呈一平面,且山门很小,仅像一平常院落,但门楣上挂着东坡的“六榕”二字却很显眼,只可惜此匾乃是用新材料制作,底色太亮,拍照颇难。
东坡立在这个角落
细审之下,能够看到落款为“眉山轼题并书”,下钤朱方印“东坡居士”。山门旁有一副与匾额同材质的楹联,上面刻着“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东坡当年所见的六株榕树不见了,但人们依然在瞻仰他所书之匾。一座寺庙如此重视东坡,似乎他处难与之比肩。
东坡雕像
因为是疫情期间,进入山门需要查健康码以及测体温。六榕寺的山门兼天王殿,于此查体温岂不是蔑视四大天王的神奇法力?
旁边的房屋无匾
进入山门,第一眼就看到了著名的花塔,寺院内的塔以花名之,岂不有亵渎之意,为此住持铁禅在《重修六榕寺花塔缘起》一文中解释说:“至花塔云者,净慧寺志,谓旗俗称六榕寺为花塔庙,实不解所谓,想因清初重修之后,檐壁榱题,红绿白黄,互相辉映,旭升日落,观美如花,故有此俗称,亦非塔名也,但今发起重修,宣说缘起,题用六榕花塔之俗名,而不用净慧寺千佛塔之雅名,为通俗计耳。”
隔墙望塔
此塔很有名气,当地甚至把六榕寺俗称为花塔庙,铁禅说他以这个称呼也不能理解,但他猜测:此塔在清初重修时,因为屋檐涂了几种颜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出现多种色彩,于是人们将其称为花塔。铁禅在重修该塔时,本想恢复原名,但觉得俗众的力量更大,只好也把他叫做花塔。
六祖堂
我走到塔前,看到该塔的入口处同样挂着东坡所书六榕匾,但该匾用的材质不错,拍出照片来没有光斑。同时看到旁边立的文呆牌也称此塔为六榕寺花塔。介绍牌上说花塔外9层、内17层,又因为铜塔刹柱铸有1023尊小佛像,被称为千佛塔柱。也许是疫情的原因,我到此门前时,这里却大门紧闭,其实即使开着门,我也不敢攀登此塔。显然渔洋山人没有恐高症,比如前面引用他所写的《六榕寺浮图》,浮图就是塔,可见他登上了塔顶。
弘法堂旁有两株榕树
光绪年间汪兆诠在《记六榕寺塔》一文中夸赞此塔的高度可与粤秀山比肩。我登过粤秀山,其半山腰的高度就已超过了此塔,这种说法显系古人的夸张,但汪兆诠又说:“塔凡九层,门户四达,中才通行,不得坐卧。外有回廊,绕以栏楯然登者必每跻一层,必绕塔外始得上登。级累而上尽如是,偶一俯视,目眩足颤,故人亦鲜登者。”
补榕亭
这种设计方式颇为奇特,因为每登一层,必须走到塔外绕一圈,站在栏杆上偶然下望,会头昏脚颤,看来有恐高症者很多,因此很少人能登上塔顶。而今这里上着锁,给我的不登塔找到了很好的理由,于是我只需围着塔四周拍照即可。我看到有不少的信众围着塔每走一面就跪地嗑头,此塔有八面,故至少要磕八次。跪拜一次等于敬一千多尊佛,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补榕亭匾
看完花塔,继续向后走,后面是佛堂。本寺的格局有些特别,因为进门见塔,且佛堂之后已无建筑。寺院的格局呈扁长形,应该不是原有的规制,但是花塔选择建在此处,却很有讲究,宋绍圣四年,前净慧寺住持德超所写《重修广州净慧寺塔记》中谈到了选址的经过:
补榕亭侧
今上即位之元,郡人前凤翔宝鸡主簿林修,慨然以谓,此独阙如,则何以极佛土之庄严,以尽吾邦归乡之诚,而为邦人植福之地邪?乃与同郡信士王衢、秭归沙门道琮始议塔于净慧精舍,凡三易地而后决焉。林君好善喜施,屡捐厚金以成胜事,至是首出家资巨万以倡之。比工之兴,地基广狭,既已定矣;一夕,梦人告使广之。众从其说,遂广其基以为四十五尺。撅地得吉井九,环列基外,适与度合;中央复获巨鼎,中藏三剑一镜,铦莹如新。是日,郡官州人云集来观,成谓至诚感通,叹未曾有。而信施者数百人、长老德超、宝严,皆愿协力办事。遂鸩工垒甓,以为八觚九层,度高二百七十尺。龛藏贤劫千佛,泊旃坛五百应真像。下瘗佛牙、含利,殉以珍宝。绀宇翚飞,丹槛离立。轮奂之盛,金碧照空。对严献殿,缭以回廊。玮丽称是。
《证道歌》碑
当年林修与信士王衢和僧人道琮商议建造净慧精舍,他们看了几处地方都难以确定,林修乐善好施,他捐出巨款来建造此塔。某天晚上,林修做梦,有人告诉他所选之地有些狭小,应当扩大面积。林修把这个梦告诉众人,大家听从梦中人所言,扩大建筑地基,由此而发掘出九眼古井,而这九眼井的中间又挖掘出了一口大鼎,鼎内藏有三把剑和一面铜镜。这个消息传出后,大量广州人前来观看,众人感叹这是神助,于是又有数百人捐款,使得该塔建造得十分辉煌,并且塔的地宫内藏有佛牙舍利。
碑在补榕亭旁
然而我在花塔的周围一口井都没看到,据说道光之前,九口古井还存有四口,再后来就仅存一口了,遗憾的是我连那一口井都没有看到。
由佛堂向左,在一个墙角处看到了东坡汉白玉雕像,雕像的基座上仍然是他题的“六榕”二字,旁边还有迷你型的山水景观。
所见第三株榕树
围着附近兜一圈,没有看到相应的介绍牌,我也不能确定雕像后的这组建筑是不是赵藩提议建造的东坡精舍。在院内也未遇到僧人,于是我继续寻找,希望能找到这座东坡纪念馆。
《证道歌》碑额
在东坡像前,有一个较大的院落,院落的正房乃是六祖堂。我向里面望了一眼,里面有巨大的六祖铜像,回来查《六榕寺志》,得知:“六榕寺原名‘宝庄严寺’,宋初被火毁,端拱二年(989)重建、改名‘净慧禅寺’。佛教徒为尊崇六祖,用紫铜精铸法像一尊,高一米八,重一千多斤,法相庄严,神态自然,衣褶精致,工艺高超,是我省宝贵文物之一,至今恰为一千周年。”
两株榕树夹宝塔
这尊铜像险些被毁,《六榕寺志》中接着写道:“在历史长河中,几经尘劫:崇祯末年故辅方某谋毁祖像不逞;光绪末年广东巡抚游智开欲毁铜像铸钱,进寺忽闻声如雷震、心怖生畏,故不敢动,此像乃得保留;‘文革’时,红卫兵四人以5磅铁锤砸击铜像,但巍然不动,锤痕犹在脸部。祖像保存,众生有福,我们深感庆幸。”
虔诚
而今六祖堂前香火很盛,我在寻找的过程中,看到不少的信众前来上香祭拜。我还注意到六祖堂前的广场上有三株粗壮的榕树,想来这是释铁禅补种者,我好奇于另外三株去了哪里,站在此处向四围探望,感觉到寺院山墙的外面还有一株,另外两株没有找到踪影。
立柱
在其中一株榕树之下,有一座敞开式的厅堂,上悬匾额“补榕亭”,想来这就是铁禅在补种五株榕树时所建之亭。但有的文献上说,铁禅当年补种的榕树是四株,后来死了一株。而今亭内供奉着一尊观音像,在亭内探看一番,没有找到介绍文字。
我猜测东坡精舍在这个院落
按照我查得的信息,补榕亭旁有东坡所书《证道歌》刻石,于是沿此亭周围寻找。在亭侧看到一块石碑,然碑面磨泐太重,扒在上面仔细辨识,隐隐地看到碑额上有“永嘉”二字小篆,因为该碑的全称是《永嘉禅师证道歌》,故我感觉这应是那块著名的《证道歌》碑。
推门进入
乾隆三十五年,广东学政翁方纲前来本寺,他在寺内的碑廊里看到了这块碑,他将此碑的情况记载在《粤东金石略》中:“六榕寺《证道歌》碑。六榕寺旧有王勃碑,今不可见矣!永嘉禅师《证道歌》,一碑两面皆刻字,合碑阴读之,皆七言歌词,文尚不完、又无他本可对,而其上篆额曰‘皇宋广州重开永嘉’亦似文未完者。碑字劲逸、似坡公书。”
院中回廊
翁方纲来此寻找王勃所题之碑,但他没有找到,而后看到了《证道歌》碑。翁方纲说该碑的两面都刻有字,正反连读,文字已经损失了一些,但他看清楚了碑额为“皇宋广州重开永嘉”。翁学士称此碑的字体写得很棒,像是出自东坡之手。他同时在这句话的小注中谈到了寺额:“寺旧为净慧寺,苏长公南迁过此,书六榕二大字,因以六榕名,今寺额即苏书也,然稍板,是摹本。”
院外围墙
翁方纲认为落款“六榕”二字写得有些呆板,此乃是东坡书法的摹本。翁方纲乃乾隆年间四大书法家之一,他在辨识字体上应该很有眼力。虽然他说寺额是摹本而非东坡真迹,这也是很正常的做法,因为各种匾额几乎用的都是摹本,但他却不肯定《证道歌》乃是东坡所书,这显然不合人们的心愿,因为大多数文献都称六榕寺内的《证道歌》出自东坡之手。翁方纲又说东坡是在南迁时书“六榕”二字,显然他搞错了次序,因为实际情况是东坡北归时所书。同时《六榕寺志》中说该碑的碑额前两字不是“皇宋”,而应当是“圣宋”,如今我扒在碑面上仔细辨识,已经无法断定谁说的对。
塔旁石碑
看罢此碑,我仍然惦记着去探看东坡精舍,围着六榕寺内转了一圈也没有看到此匾额,仅在花塔的右后侧看到一个独立的院落,门楣上仅书“圆通”二字。我不清楚东坡精舍是否在此院内,用力推了推门,竟然推开了,悄悄地进入院中。里面是四合院的形制,院落内的房屋及回廊制作的一丝不苟,尤其木雕颇为精美,然里面的几间房都没有挂匾额。
此院名圆通
正在疑惑间,从一间房内走出一位妇女,她见到我愣了一下,问我是如何进院的。我没有正面回答她,仅是说自己前来寻找东坡精舍,她说这里不是。我问她哪里是,她却不回答,坚决要求我立刻出去。我看她一脸的不高兴,只好走出院子。而后在寺院内又转了一圈,最终也没有找到东坡精舍。难道东坡像后面的那一排房屋就是?今后有机会再来证实我的猜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