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千人册(481-490)

481、李隆基(685-762)即唐玄宗。712-756年在位。一称唐明皇。唐睿宗第三子。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多才多艺。神龙元年(705)中宗李显即位,恢复了唐国号,但政柄却旁落在皇后韦氏手中。中宗去世后,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李隆基与其姑母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少帝被迫逊位,相王李旦即位,是为睿宗。李隆基以除韦后功,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712)八月睿宗传位太子,退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改元先天,是为玄宗。不久太平公主又欲发动宫廷政变以废玄宗,李隆基乃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于先天二年(713)先发制人,赐太平公主死,尽诛其余党。改元开元。唐代进入了开元至天宝长达 40余年政局比较稳定的鼎盛阶段。玄宗早年英明果断。他深知安定升平的政局来之不易,所以即位以后,擢同州刺史姚崇为相。开元四年(716)姚崇罢相以后,玄宗又重用宰相宋璟。在姚、宋执政时期赋役宽平,刑罚清省,天下富庶。此后玄宗所用诸相张嘉贞、张说、韩休及张九龄等亦堪称贤良,各有所长。玄宗在开元初年提倡节俭,毁乘舆服玩,沙汰僧尼,禁民间铸佛像写经,选京官有才识者为地方都督、刺史,以后又在行政、财政、军事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繁荣。但与此同时,土地兼并盛行,农民逃亡日多,社会政治危机也已经伏下。从开元末年起,玄宗在长期升平殷富的盛世中逐渐发生变化。在政治上,他以为天下无复可忧,便深居禁中,怠问政事。自开元二十二年起,奸臣李林甫专权达19年之久,宦官高力士亦日见重用;玄宗热衷于开边,对吐蕃、南诏、契丹不断发动战争,不仅恶化了民族关系,而且财政上也用度不足,故而又任用王鉷等聚敛之臣,对人民加紧搜括;同时大量扩充边军,导致了军事布局上的外重内轻,中央集权被削弱;他专以声色为娱,天宝二载后宠幸杨贵妃,放纵杨氏姐妹穷奢极欲,而李林甫死后杨贵妃族兄杨国忠又成了专权的朝臣。玄宗一再受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人的蒙蔽,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安禄山发动叛乱之后,直逼长安。唐玄宗于天宝十五载六月急忙率从官及杨贵妃等离长安西逃。行至马嵬驿 (今陕西兴平西),禁军哗变,杀杨国忠,玄宗被逼缢杀杨贵妃,军情始定。此后,太子李亨率一部分禁军北趋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七月即位,改元至德,是为肃宗。李隆基率另一部分禁军南逃成都,后被尊为上皇天帝。至德二载,玄宗由成都还长安,居兴庆宫(南内)。宦官李辅国曾因劝肃宗即位之功而深受肃宗宠信,安史之乱平定后,他自以出身微贱,为玄宗左右所轻视,乃离间玄宗与肃宗的关系,迫使玄宗迁居太极宫(西内)甘露殿,以致抑郁寡欢而死。唐代皇帝,封建社会最鼎盛时期“开元盛世”的缔造者,一代有为君主,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梨园界祖师爷。

李隆基

482、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冯元一,唐潘州人(今高州市区),曾祖冯盎、祖父冯智玳、父为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他幼年时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当时女皇帝武则天的赏识。在唐玄宗管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由于曾助唐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终于累官至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是中国唐代的著名宦官之一。他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贤宦之一,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483、李龟年,唐时乐工,李龟年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最终郁郁而死。唐朝著名音乐家,艺术家,后世尊称为“乐圣”。 常在贵族豪门歌唱,往返于当时上层社会,许多名篇名句都与其有关:一是李端所写《赠李龟年》

青春事汉主,白首入秦城。遍识才人字,多知旧曲名。

风流随故事,语笑合新声。独有垂杨树,偏伤日暮情。

二是杜甫所写《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三是王维所写《江上赠李龟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84、一行(683-727)原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经史。青年时代即以学识渊博闻名于长安。为逃避武三思的拉拢,21岁出家为僧,取法名一行。先后在嵩山、天台山学习佛经和天文历算。曾译《大日经》等印度佛经,为把印度佛教中的天文学和星占学纳入中国古代天文学和星占学的体系作出了贡献。他主张在实测基础上制订历法。开元十一年,他和梁令瓒制成黄道游仪,并用它观测日、月、五星的运动以及恒星的赤道坐标和它们对黄道的相对位置。两人还设计制造了附有自动报时装置的水运浑象。开元十二年,他主持了全国大规模的天文大地测量,其中南宫说等人在白马、浚仪、扶沟、上蔡(今河南南北方向上的4个地方)所测的当地北极出地高度、夏至日影长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南北距离最有价值。经一行归算,得出北极出地高度差1度,南北两地相距351唐里80步(约合129.22千米)。这次测量还发现中国古代“日影千里差一寸”的传统观念是错误的。在大量天文观测的基础上,开元十三年开始编制《大衍历》,开元十五年(727年)完成初稿后去世,后经张说、陈玄景等人整理,开元十七年颁行全国。《大衍历》以定气来计算太阳的视运动,在计算中一行发明了不等间距的二次差内插法,还提出“食差”的概念,并对不同地方、不同季节分别创立了被称为“九服食差”(九服是各地的意思)的经验公式,这实际上是对周日视差影响交食的一种改正,由于这种改正,日月食的预报更加精确了。唐代天文学家,佛学家。中国佛教密宗之祖。编制的《大衍历》为后来其他历法的楷模。

485、王之涣(688-742)字季陵。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受谤毁,去官归乡里,优游山水。15年后出任文安县尉,卒于任所。靳能说他“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其诗在当时“传乎乐章,布在人口”。他与高适、王昌龄、崔国辅等互有唱和。高适曾称其“才华仰清兴,功业嗟芳节 ”。唐人旗亭画壁的故事,也记载了其诗在当时所受到的赞誉。《全唐诗》仅存其诗6首。盛唐有名的边塞诗人。七绝《凉州词》、五绝《登鹳雀楼》代表盛唐诗风,古今传诵。

486、孟郊(751年-815年),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孟郊仕历简单,清寒终身,为人耿介倔强,死后曾由郑余庆买棺殓葬。故诗也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孟郊现存诗歌574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代表作有《游子吟》。

487、崔山南,名琯,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唐代大臣,被列入“二十四孝”: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畲洗。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如。

488、崔护(生卒年不详),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市)人,生平事迹不详。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大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唐代诗人。《全唐诗》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489、鉴真(688-763)俗姓淳于。扬州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天宝元年(742),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聘请他去日传戒,鉴真欣然应允,从当年开始至天宝七载,先后五次率众东渡,但均因天时、人事不利而失败;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恶风怒涛的袭击,在海上漂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三亚市)。返途经过端州时,日本弟子荣睿病故,鉴真哀恸悲切,加上炎热,突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但他东渡弘法之志弥坚,于天宝十二载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了日本九州,次年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鉴真在日本受到朝野盛大的欢迎。唐代律宗僧人。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鉴真对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贡献,是医药学知识的传授,被日本人民奉为医药始祖。日本豆腐业、饮食业、酿造业等也认为其行业技艺均为鉴真所授。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

490、孟浩然(689-约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在此前后,他还曾游历扬州以及湘、赣、蜀的一些地方,也曾滞留洛阳。开元二十二年 (734),襄州刺史韩朝宗约其同去长安,为其延誉。但孟浩然不慕荣名,竟至期未去。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足一年而返乡。二十八年,他病疹发背,医治将愈,适王昌龄来襄阳,相见甚欢,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唐代诗人。他和王维并称王孟,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者。著有《过故人庄》、《春晓》等名篇。

(0)

相关推荐

  • 杜甫这首小诗,4个字谱写盛世挽歌,少陵七绝,此为压卷

    大历元年(766年)初,杜甫出川入夔,有客堂可居,有四十亩果园可贴补家用,得以自食其力,不再纯然寄食友朋.在夔州的两年,杜甫度过了一段相对从容自适的生活.暂时偏安让他的创作灵感有了频频造访的机会,40 ...

  • 过往可追||小游桥陵

    未去桥陵之前,心中常常惦念.如今桥陵归来已逾三月,桥陵初夏的浓浓槐荫也当是飘零在瑟瑟秋风中了吧!五月末的一个礼拜一,恰好空闲,又听预报,是个温度不高,气候适宜的日子(最不喜在烈烈夏日中出行,实在不是个 ...

  • 杜甫在江南偶遇一故人,写下一首诗道尽唐朝兴衰,被誉为七绝之冠

    大家都清楚,杜甫是李白的小迷弟,不过两人的诗词画风并不一致,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杜甫则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有"诗史"之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作为唐朝开元盛世 ...

  • 杜甫仅用一首诗,便写尽大唐40年兴衰,28个字承载历史巨变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诗圣"杜甫是唐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大多反映社会面貌,描述民间疾苦,悲天悯人,忧国忧民,故有"诗史&quo ...

  • 李隆基送别贺知章,吟诵了一首佳作,朱熹评价:文辞明畅

    盛唐时期曾涌现过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其中既有深受读者爱戴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也有善于提携青年才俊的贺知章和张九龄等人.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其实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也是一位诗人. 李隆基喜欢写诗,也喜欢 ...

  • 玉真公主考论(下)

    玉真公主考论 --以其与盛唐诗坛的关系为归结 丁放 袁行霈 原载<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2期 微信版第957期 玉真公主是盛唐时期一个显赫的人物,她的地位身份,她与唐玄宗的关系, ...

  • 历史千人册(941-950)

    941.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 ...

  • 历史千人册(911-920)

    911.陈独秀(1879-1942)生于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卒于四川江津.安徽怀宁(今安庆)人.1915年创办<青年>(后改名为<新青年>)杂志,高举民主 ...

  • 历史千人册(891-900)

    891.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弢斋.直隶(今河北)天津人. 1879年徐与袁世凯结为盟兄弟,得袁资助北上应试.先中举人,后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897年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 ...

  • 历史千人册(881-890)

    881.陈天华(1875-1905)字星台,湖南新化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热心新学的邹沅帆等在新化创办求实学堂,陈天华入该学堂后,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后又到省城的岳麓书院求学.1903年春,以 ...

  • 历史千人册(871-880)

    871.邓世昌(1849-1894)字正卿.原籍广东东莞,生于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18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为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后历任福建水师海东六.振威.飞霆等兵船管带.光绪五年(1879),调 ...

  • 历史千人册(861-870)

    861.华蘅芳(1833-1902年),字若汀,江苏无锡县荡口镇(今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人.出生于世宦门第,少年时酷爱数学,遍览当时的各种数学书籍.青年时游学上海,与著名数学家李善兰交往,李氏向 ...

  • 历史千人册(851-860)

    851.胡雪岩(1823-1885),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时 ...

  • 历史千人册(841-850)

    841.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举.1851年(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后,先后为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僚,为抗拒太平军多所筹划 ...

  • 历史千人册(831-840)

    831.陈化成(1776-1842)字莲峰.福建同安人.行伍出身,历任游击.参将.副将.总兵等职.清道光十年(1830),升福建水师提督,驻守厦门.十九年十月,英舰船3艘侵入闽海,他督率水师战船将其驱 ...

  • 历史千人册(821-830)

    821.章学诚(1738年-1801年),原名文镳.文酕,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因学问不合时好,屡试不第,迟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方中进士,时年41岁.一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