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09平方公里的扬州老城区中镶嵌着老街巷367条,明清古城中,完好保存着众多百年古宅。每座古宅都有着她自己的故事,我们就从古宅的门说起。上一期我们看了古宅门的“抱鼓石”。现在再一起研究门的另一个附件:门钉。在古代房屋大门上面,不少门上钉有密密麻麻的门钉,这些门钉究竟有什么作用?有什么特别的讲究与寓意?门钉是镶在门板上的一种建筑构件,门钉开始只起加固作用,因门板多为木材拼合而成,在结合部安装门钉来加固,外露的钉帽被打成蘑菇形,后来渐渐变成了门上装饰品。门钉在古代又称为“浮沤钉”,“沤”就是水面上的气泡。一般认为门钉源自墨子所说的“涿弋”,长二寸,钉入门板一寸左右的尖圆形木橛。与守卫城池、防御火攻有关,是一种军事上的防御措施。战时,涂泥土于门上以防火焚;平时,这种行距齐整的“浮沤钉”,成为门扇上的一种装饰品,一般在城门、宫门、府门和庙门上。对于门钉的数量,明代以前无明文规定。到了清代,就有了等级规定。只有宫门才可以使用最多的“九行九列”,九路门钉为最高等级的门钉排列。亲王府、郡王府、庙宇等,随着地位、级别的不同,门钉数与排列也不相同。除了宫门,其他门只能用铁制门钉,不能用铜制的。平民百姓家则根本不能用门钉的,只能用铁皮包门角。有的百姓人家却采用了照妖镜来代替门钉,从风水学角度解释,是用来反弹煞气和镇妖除怪,放置位置一般在大门上方墙壁上或门楣上。随着晚清的没落,封建礼制的衰亡,门钉已不再严格限定,门钉已从王侯贵族走入百姓之家。普通百姓人家创造性用铁皮全包门,不但防火且美观,并在门框、门扇上面嵌上圆铁钉,形成各种吉样图案。扬城古宅门的门钉上表现最多的吉祥图案是五福盘寿,即为:圆形篆体的团寿纹周围列五只蝙蝠的纹饰。“五福”《尚书·洪范》云:“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即:一是长命,二是富贵,三是健康,四是道德良心得到满足,五是安稳得善终。
▲ 大芝麻巷18号、教场南41号、沙锅井2-1号、永胜街111号、牛背井4-1号、东关街156号、石灰巷7号
各门在五福盘寿的上下一般还嵌有如:寿字、盘长、如意、葫芦宝瓶、万字纹等吉祥图案。石榴巷6号的大门上方两边嵌的是“寿”字钉,下面两边是“盘长”。盘长表示回贯一切,是长寿、无穷尽的象征。牛背井26号大门下面右边嵌有宝葫芦,我国的风水学认为,宝葫芦有吸收煞气,趋吉避凶的作用,寓意着吉祥、富贵和旺财,是镇宅风水学里必不可少的物件。另外,葫芦还有多子的含义;健康除病的象征(古代用葫芦装药、仙丹)。葫芦挂在大门外,则有保屋内人平安的作用。门右下方嵌有宝扇,因“扇”与“善”谐音,扇子寓意“善良”、“善行”扇子还作为吉祥物用以避邪。旧城大狮子巷12号的门钉纹饰与上述“五福盘寿”有所不同。虽然大门中央还是团寿纹,但它的四周有镶有:平升三级(瓶与平同音,笙与升同音,戟与级同音,意指平平安安官阶连升三级)、方胜纹(两个菱形压角相叠,组成传统寓意的纹样,寓意:吉祥,祝福)、富贵牡丹等钉纹。居士巷7号的老门门钉图案设计也比较复杂。门上除了有五福盘寿的主图外,下面有方胜纹、团花纹和盘长纹。牛背井28号是独扇的户门,但也包有门钉,纹饰仅看到一个平升三级,下面部分无法看到。独扇户门包门钉的笔者就见此例。在湾子街中段有一不起眼的小巷叫芦刮刮巷,巷中一户也不起眼的人家大门上有一副门钉对联,用篆书写上:贵寿无极 喜庆大来。对联下方依次钉有方胜纹和团寿纹。这是我在扬城见到的唯一门钉古对联。有的大门门钉纹,笔者水平有限看不出来。如仁丰里34号大门下面的纹理较为复杂。经请教行家,这个吉祥纹是传统的变异纹样,寓意为代代富代代寿。下面大门的纹饰不知其意,有的也看不清楚。看官,您知道吗?讨教!钉有门钉的大门门框一般都用“回纹”图案来装饰。因回形纹一笔连续往复不断,取意为“富贵不断头”。扬州古城中许多古宅都已经破旧,完好无损的门钉大门寥寥无几,但还有些大门门钉可以看出它惜日的辉煌。赞化巷2号大门门钉保护的最为完好,该门采用铁钉全包大门。门上有盘长、五福盘寿、平升三级、万年长青等图案。有的人家大门门钉纹饰比较简单,仅仅是有规则的图案。
▲ 探花巷15号、丁家湾102号、牛奶坊27号、南柳巷114号、小十三湾21号
许多百年古宅早已进入需维修翻建期,不少人家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仍然使用铁皮包门铁钉嵌图的方法来装饰大门。
▲ 谢家巷8-3号、旌忠寺48号、夹剪桥15号、浴堂巷10号、更生巷3号、弥陀巷49号、石灰巷26号、新古一巷79号、大武城巷6号(逆时针方向)
还有一扇大门也得说一下,就是位于丁家湾7号的原扬州市歌舞团的大门。在这对大门上用钉写上了“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的毛泽东为文艺工作题词内容。这是现代人用门钉写对联的杰作。
在江南,更考究的人家在门扇上镶磨砖小方砖,然后装上门钉。这扇门是笔者2014年8月在苏州的静思园拍摄的,是我见到的唯一砖木门钉。最后说说民间摸门钉的习俗。明代沈榜《宛署杂记》说:“正月十六夜,妇女群游,祈免灾咎,……暗中举手摸城门钉,一摸中者,以为吉兆。”结伴而游的妇女们,走为'走百病',过桥说是'度厄'病、厄全抛,再试一试运气,去摸城门门钉,一摸而中,欢声笑语。多么富有情趣的场面。明清时期扬州无王府以上建筑,故现存古建筑中并无王府级门钉实例,也就没有摸门钉的习俗。具有装饰意义的门钉,经古人这么一摸,又被磨出信仰民俗的光华来,这是属于平民百姓的光华,它汇入中国门文化的熠熠光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