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哲理的散文随笔集锦
我学会了追逐名利,企图一夜发财;我学会了人云亦云,缓慢地步人后尘;我学会了自贱自怜,忘了自己的理想。活着,首先要吃饭,然后才能想想别的。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最新有哲理的散文随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有哲理的散文随笔1
一个矿工一辈子到底挖出了多少黄金?如果加上他的生命……除一除……那一两黄金该值多少钱?
一个最贵的新娘
好像又进入结婚旺季了,因为一连几个星期都有喜酒喝。
几天前,太太打开一张刚收到的喜帖,看了看忽然说:“啊,这个新娘比我贵多了。”“怎么说?”“你不知道黄金现在一两8600多台币吗?”
我真的不知道。不过我倒记得28年前这个月的黄金价格是7500多台币。为什么记得?因为当时我正准备娶老婆,爸妈陪我去买必要的金饰时,银楼老板跟他们说:“哇,你们娶了一个最贵的新娘哦!”
那是那几年金价最高的时候。记得我爸还说:“挖了一辈子金矿,没想到娶媳妇时黄金还要跟人家买!”
这话想起来凄凉,因为那时候九份一带的黄金矿脉早已枯竭,父亲和他那一群矿工朋友纷纷改行,有的到城市打零工、卖菜,或者干脆退休带孙子让儿女养,我父亲则转行为煤矿工人,这些人之前如果还积攒了一些黄金的话,大概也早已花光了。
“长”满黄金的石头
黄金,对生长在矿区的我来说从来不是饰品,更不是保值的标的物,而是食物、衣服、医生礼和注册费,这要从那里出身的人才懂。
小时候没零用钱,小孩子找钱的唯一方法,就是下课后带着小铁锤跑到废石堆,等矿车从矿坑里运出废矿石,然后争先恐后地扑上去,在里头寻找可能含带黄金的矿石。
这种事需要眼力更需要运气。记得有一次一个小小孩争不过大孩子,被一脚踹落到石堆底。他一边哭一边小便,尿浇掉一块石头上的污泥上之后,他看到石头的缝隙上竟然有细细的一道黄金,他用铁锤用力敲开,没想到裂开的石头两侧都“长”满了黄金!
黄金不是这样就能卖,还得拿回去把“长”有金子的那部分石头敲下来,加水,用铁锤锤成砂,然后放水银下去“咬”。抓都抓不住的水银“咬”住黄金后变成一坨银色的“面团”,然后将其放进细纱布用力挤。多余的水银被滤掉后,把里头那颗银色的、外表有点粗糙的固体拿出来,用喷灯烧到赤红,让水银挥发,等它冷了,变成一颗黄澄澄的小圆球时就可以拿去卖了。
听说小小孩光那回就弄到了一两多!怎么知道?因为他才四年级,一时太多的钱不会花,跑去九份街上买了全套四郎、真平的漫画,还去面店切了半个猪肝当零食,沿路吃着回家,结果半路肚子痛,躺在路边哇哇叫,最后被下班的矿工背到医院去看急诊。
结果呢?剩下的钱全部被爸妈没收,外加一顿皮肉痛,唯一得利的是我们,四郎、真平的漫画看了好久。
有钱不会花的也不一定光是小孩,有小孩的大人也可能一样傻。
一斤黄金长什么样
记得结婚之后金价就一路跌,小孩周岁过后不久,好像已经跌到4900台币出头。之前就说过,我们夫妻俩都没有理财概念,家里唯一的存钱方式就是银行活储。
有一天太太忽然很兴奋地跟我说:“我们的存款我算过,可以买一斤黄金耶!我没有看过一斤的黄金长什么样,我们去买来看看好不好?而且说不定以后会涨价,那我们就可以早点买房子!”
忽然想起一句话——“听某嘴,大富贵”,何况自己也好奇,于是第二天还真的去提钱,抱着小孩到北市博爱路一家挺有名的银楼去买黄金。
我永远记得店员听到我们要买一斤黄金时那种中风似的表情:“你是说……16两?”“不然你们是算盎司啊?”“不是啦,黄金……通常只有工业用才有人这样买啦!”
随后是漫长的“财务管理”课。他的意思是,1斤当然可以买,不过买了放家里太危险,那就要在银行租个保险箱,如果是这样,那不如拿钱买“黄金存折”,就等于把1斤的黄金放在他们那里,这样还可以随着金价的涨跌随时买进卖出什么的。
1个小时过后,太太原本兴奋的表情已经被那些复杂的说明搞得云消雾散,最后我听见她说:“算了,好复杂,听不懂,不过你可不可以让我看看一斤的黄金长什么样?”
店员大概被她的傻劲儿给搞烦了,只好无奈地拿出一块长方形的金块放在我们面前,说:“看吧,这个……1斤。”老实说,我跟太太都有点失望,因为它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它的价值感和拿在手里的重量感之间,好像有一种说不清楚的落差。
不过为了不让店员觉得白做工,而且包包里也有从银行提出来的钱,最后我们意思意思买了一个瑞士银行发行的、上头有观世音菩萨像的小金牌,记得好像是1千多块。
太太给小金牌穿了一条红线,让我挂在脖子上保平安,一直挂到1990年。那年夏天,在一个刮台风的夜晚,罹患硅肺病多年的父亲从医院四楼的加护病房开窗跳下。
当我在急诊室强忍情绪在他耳边念着佛号时,我太太跟我说:“把金牌让爸爸握着吧,让观世音菩萨带引他去好好休息。”
那块金牌后来在地下陪了父亲6年,直到捡骨那天才又回到我手上。
刚刚拿出来看了看,我忽然想,一个矿工一辈子到底能挖出多少黄金?如果加上他的生命……除一除……那一两黄金该值多少钱?
你会算吗?我不会。好难。
有哲理的散文随笔2
1942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省闹了大饥荒,陪都重庆遭到轰炸。就在这一年,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支学生军远赴滇缅战场。
在这些投笔从戎的青年学子中,很多都是名门之后,邓述义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父亲是中国裕华纱厂的老板张松樵(另一个名字为邓旋宗),人称“棉纱大王”。
抗战时期,邓述义有太多机会到国外留学深造或者明哲保身地远离战场,“但是在战火之下,人人都无安全可言”。邓述义记得有一回日机来了好久也没回去,防空洞里闷死了好多人。听拉车人说,收拾尸体时,光是金表之类的金银细软就装了好几大箩筐。
最终,邓述义不顾父母的劝阻投笔从戎,成为重庆参军第一人,把自己从高中生变成一名特种兵,与10万中国学生一起组成了学生军。
最近刚刚出版的《父亲在一九四二》的作者邓贤,即邓述义之子,历时3年,以父亲和他的战友为原型,塑造了一群征战印缅的学生兵形象。可以说,《父亲在一九四二》真实还原了那段父亲经历的特殊历史。
抗战后期,后方兵源几近枯竭,南京政府派遣远征军出征缅甸遭遇惨败,日军趁机攻占缅甸,切断了中国通往外部的最后一条生命线——滇缅公路。当时在校生可免服兵役,但是在国家最艰难的时候,以邓述义为代表的学生兵选择了上前线。
邓述义不断获悉前线的消息。“去杀日本鬼子”的念头始终在起作用,最终他走进了重庆兵役署。那一年,邓述义只有17岁。临别时,母亲送给他一块欧米茄金表,为的是让他在吃不了苦或后悔时,能换一张回程的机票。
邓述义所在的部队从重庆步行到昆明,从昆明飞越喜马拉雅山到印度。他们接受了英美盟军的现代化装备,学习盟军提供的现代化作战理念,掌握先进武器的使用方法,与盟军互相配合、并肩作战。
学生军面对的最凶的敌人是号称“王牌中的王牌”的日军师团。这支部队曾经发动过“卢沟桥事变”,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淞沪会战、武汉会战,他们都曾参与。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他们从马来西亚登陆,一个师团迫使新加坡7万多英军投降。他们曾大败英美盟军和第一次入缅的中国远征军。他们是中国军队的“老冤家”。
然而,它败给了年轻的中国驻印军。八年抗战,敌强我弱,正面战场历次重大战役,多以中国军队失利和国土沦陷而告终,唯有反攻印缅之战成为日本人的噩梦。除了现代化的装备,这支年轻的军队靠什么战胜强敌?邓贤相信,历史之谜就隐藏在一个个学生兵身上。
统计数字表明,在远赴印缅作战的学生兵中,大学文化程度的约占20%,高中文化程度的占50%以上,粗通英文或者具有较高英文水平者约占1/4。这是一支有文化的军队。邓贤认为:“这样一支高学历的军队,相信即使‘二战’时期的英美盟军也无出其右。”
这些年轻人在军队中体验到训练的艰苦,受过窝囊气,被打过板子,他们“原以为到印度从军只是个决心问题”,后来才发现,现实与理想相去甚远。战争的残酷改变了他们。邓述义身边的战友越来越少,不断有人在战争中阵亡。他们被装进一只只黑色的裹尸袋,被大卡车运走。但这些学生兵在磨砺中也找到了重挫敌人的信心,他们没有忘记自己弃笔从戎的初衷。
抗战终于胜利了,远征军即将回国。但这支队伍回国后又遇到了解放战争。一时间,队伍土崩瓦解,所谓的王者之师名存实亡。后来,邓述义和他的战友大多重返校园继续念书,走上了知识精英科学救国的道路。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特殊历史岁月里,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那段慷慨悲壮的从军经历,居然变成他们需要反复洗刷的“历史污点”,直至改革开放才予以改正。
邓贤想通过这本书表现两点:第一,中国的知识分子不论处于什么处境,“官二代”也好,“富二代”也罢,在国家民族危亡的时候,都会以行动来做国家的脊梁。他们都知道战场的凶险,但他们义无反顾。第二,要善于学习和武装自己。要打败强大的敌人,自己一定要强大。当年我们是借助美国人的装备,这算是知识分子第一次走向海外,以“当兵”的特殊方式接受先进的战术、先进的思想、先进的装备,一下子使中国军队变成世界一流的军队,横扫日军王牌。
对于这段历史,邓贤也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得知,父亲那一代人竟有如此惊天动地的壮举,这改变了中国知识分子在他眼中唯唯诺诺的形象。
如今,当年的学生兵垂垂老矣,相继离世,很多人甚至没能看到记录他们人生的新书出版。2009年,邓贤的父亲邓述义也告别人世,到天堂与他的战友们会合。成都地区那一代金戈铁马的学生兵存世者仅寥寥数人。但邓贤仍记得父亲说的那句话:“打仗不是演戏,死神大手一挥,成千上万的生命灰飞烟灭,何来雄壮而言!”
在邓贤心目中,“父亲是一个真正的兵,哪怕他的胸前没有勋章”。
有哲理的散文随笔3
不要剥夺孩子走弯路的权利,对漫长的人生而言,那条弯路上的风景,也许更美。
这样的话你一定耳熟能详:
“孩子,我这是为你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我是过来人,我知道什么才是对的!”
“你现在恨我,长大了你会感激我!”
“现在如果我不提醒你,将来你吃亏了就会怪我!”
但这样的话不知道你听过没有:
“关于这件事,孩子,我并不比你知道得更多,你得自己去尝试!”
“我不能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你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也许你是错的,但谁又能次次都对呢?我也做不到啊。”
“如果你碰壁了,我的胸怀永远为你敞开,但我不能为你做任何决定。”
在美国参加家庭聚会聊到孩子,经常听到的理论是:“医生的儿子不见得就是医生。”“球王的儿子肯定不是球王。”里根年轻的时候是演员,小布什年轻的时候是个吸毒、玩摇滚的浪荡子,如果他们的父母费尽心思、用尽手段,把他们强行“掰回正路”,也许就没有此后的总统先生了。
让孩子走弯路的真理是,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冥冥之中,所有的选择串在一起,成了一条弯弯曲曲却顺理成章的道路。如果家长横插一杠子,路就断了,没有逻辑关联了。不让孩子走弯路,留给孩子的也不会是直路,而是破碎的路,那将是孩子一辈子要面对的茫然和被动。其实,只要能自由选择,就是幸福的,哪怕是一条曲折的路。
弯路也好,直路也好,自己走才最重要
我在加拿大McGill大学进修的时候,我的导师Friedmen邀请我参加他女儿的婚礼,我惊讶地发现他的女儿才19岁,大学还没毕业,而且她念的是印地语系,完全没有继承Friedmen的应用心理学衣钵。
后来在一次集体讨论过后,我问他:“为什么不指导女儿走一条更好的路?”Friedmen用蓝色的眼睛慈爱地看着我:“什么是更好的路?”我边想边说:“让她选择一个好的专业……”Friedmen打断我:“那什么是好的专业呢?”我说:“应用心理学啊、金融啊、国际关系啊……”Friedmen:“然后呢?”“然后她就可以进很好的机构成为专业人士,然后找一位很般配的郎君,过上幸福的生活。”
Friedmen笑了:“可是我现在就非常明确地知道,我女儿目前很幸福。”他说:“如果当时我粗暴地阻止她和Joe来往,而且逼迫她去学自己不喜欢的金融,对,她可能会顺从我,进很好的机构,找个比Joe有钱有地位的男人,但是,然后呢?然后她会在某个普通的夜晚醒来,觉得自己的人生完全没有意义。她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也许,她会用一些心理暗示来帮自己渡过这个难关,但更大的可能性是,她最终不得不来找我,因为她得了抑郁症。”
“现在,她早婚,可能会经历为人妻为人母的种种艰辛,甚至耽误她的学业。她学了一个很偏的专业,可能会失业,或者被派往万里以外某个贫民窟做社会工作,缺吃少穿,还要担心感染疾病。这一切在我眼前清晰可辨,我当然会心痛,但是我知道,她不会抱怨,她会在每一点艰辛后面积极寻找幸福的踪迹,因此,她的人生是完整的。如果她感到这样的生活很幸福,那么这条路对她来说就是正确的。如果她觉得不幸福,她自然会走回来,我又何必多此一举?”
“让孩子直面自己选择的路,就算选错了、走错了,她也会收获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哪怕有一天把她放到森林里,她也有可能自己找对路出来。反之,一直给孩子安排阳光大道的家长,却斩断了孩子选择的能力和直面弯路的勇气。其实,弯路也好,直路也好,自己走才最重要。”
不走弯路的孩子不是孩子
Semantha告诉我她跟儿子George在一起的时候,更多的是告诉自己要“忍住”,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指挥儿子做这做那。在美国,一个唠唠叨叨、满嘴大道理、总是把“我早就跟你说过”挂在嘴边的母亲,是要受到嘲笑的,会被认为老土,不懂得教育方法。
有一次George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子,为她神魂颠倒,竟然把自己买自行车的钱拿出来给女孩买礼物。Semantha知道那个女孩儿只是玩玩而已,但是她不能说,只能眼巴巴看着。
那天晚上,George兴奋地说女孩儿答应和他约会,Semantha真想当场拆穿她的假面具,但是她不能,她若无其事地问儿子:“你准备安全措施了吗?”George很感动,上前吻了她一下,说:“放心吧,都准备好了。”然后就开着车绝尘而去。
Semantha说:“就是这样,我心里骂了一万遍,有一千次冲动想要对他说,你在毁掉自己!不要去,你会后悔的!但是我只能敲锣打鼓送他去,因为这是他必须要走的路。”
后来女孩儿认为他不借车给她开很吝啬,当场提出分手,George很沮丧。回到家里,Semantha知道情况,看到George垂头丧气的样子,摸摸他的头说:“如果你有火,就全部撒在我身上吧,因为我完全能够理解你的心情,我不会被你伤害,我是安全的,永远爱你的。”
如果Semantha一开始就阻止儿子,也许George会听话,但是他可能会觉得那个女孩儿是他一辈子的遗憾,糟糕的话,没准会演变成私奔。
Semantha说,她没有权力去阻止儿子走弯路,但是她有能力站在弯路的尽头,等着他,用自己的爱去抚慰他,让他有勇气去选择正确的路,让他得到教训之后还能觉得自己很幸运、很幸福。没有不走弯路的人生,就像没有不跌倒就长大的孩子,在孩子跌倒时等他站起来,给他继续行走的鼓励和信心,这才是家长应该且需要做的啊。
走过多少条弯路,我都陪着你
Lily4岁的时候爸爸带她去地中海旅游,爬山爬到一半的时候,有个本地人给他们指了一条近路,其他游客都纷纷往那条路走去,但是Lily不肯,爸爸并没有强迫她,而是拴紧背包带子,牵着她的手继续往上爬。
父女俩孤独而温暖的背影从此定格在Lily的生命中,爸爸从不会替自己做决定,而是陪着自己去经历,Lily从小就体会到这一点。她上小学的时候,有段时间迷恋动画片,经常不完成作业,爸爸的做法是收起她的课本,陪她一起看电视。直到最后她考试成绩出来,Lily的老师把爸爸叫到学校去教育了一番,Lily这才明白,自己的行为连累了爸爸挨批评。
高中二年级,Lily突发奇想要去参加《美国偶像》比赛,她有点五音不全,但是爸爸全力支持她,为她写横幅、贴标语、做文化衫,还鼓动家里人做她的后援团。结果可想而知,她在海选中就被淘汰了,Lily很伤心地出来,一下就被爸爸搂进怀里,两人哭天抹泪儿。
在Lily的婚礼上,爸爸发表祝词,他说:“亲爱的,我不知道你选择的这个男人是不是对的,但是一直以来,我们无论欢笑还是流泪都一同度过,所以,你根本不必害怕和不安,只要勇敢去爱,就是对的。”
有哲理的散文随笔4
都说“人生是不以生为始,不以死为终的过程”,那有点太玄乎了,我想人生就是一个生命存在个过程,从生到死的一个过程。在生命的存在过程中,我们会面对着种种磨练、种种困难、种种酸甜苦辣,就像五味瓶一样,其中的滋味只有靠自己体味,正所谓“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在生命过程中我们要努力的磨练自己,使自己强大、强壮、优秀。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磨练优秀的小故事。
传说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生活着一种叫雕鹰的鸟,它们的速度之快、动作之敏,堪称大自然杰作,被它发现的猎物,一般都很难逃脱它们的捕捉。
在鹰的家族里,飞的最快的、最凶狠、最凌厉的就是雕鹰。当猎杀结束后,其他鹰类还逍遥自在享受自然的时候,它们却在快速疾飞。在狂风中搏击,练习飞翔,即使闪电雷鸣,狂风暴雨,也要努力穿越。它们在练就在黑暗中飞行,在风雨中逆行。因此它们可以准确的从射手的弓箭中逃脱,可以从猎枪的子弹旁擦肩而过,对于这种艰难的训练,其他鹰类无法理解,但是雕鹰从小就在无法理解中历练自己。
当幼雕出生后不久,就经受了母亲魔鬼般的残酷训练。母雕会把幼雕带到高处或悬崖上,然后把它推下去,幼雕为了不被摔死而奋力舞动翅膀,终于,它们自然的学会了飞。关键的是--之后还有最艰难的考验,母雕还会折断它们翅膀的骨骼,然后再次从高处推下……
原来,母雕“残忍”地折断幼雕的翅膀骨骼,是决定幼雕未来能否在天空中飞翔的关键所在。雕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强,只要在被折断后、仍能忍着剧痛不停地振动翅膀、努力飞翔,使翅膀不断充血,不久便能痊愈,而痊愈后翅膀则似凤凰涅槃一样重生,将能更加强健有力。
雕鹰的生命长达七八十岁,与人类寿命相差无几。在生命的旅途上,四十岁时还有一次生死抉择。因为到了中年,雕鹰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们的嘴变得又长又弯,严重的阻碍它的咬合力。由于它们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翅膀变得十分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这时它们要第二次凤凰涅槃。首先它们要把弯如镰刀的嘴向岩石摔去,直到老化的嘴巴连皮带肉从头上掉下来,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嘴长出来。之后它们以新嘴当钳子,一个一个把趾甲从脚趾上拔下来。等新的趾甲长出来后,它们把旧的羽毛都薅下来,5个月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雕鹰又开始再次飞翔。
雕鹰的一生是向自然抗争,向自身挑战,向长空翱翔,俯视大地的痛苦而骄傲的过程,雕鹰经常这样想:“上苍赋予我一双翅膀是让我飞出最好的自我,大地赐予我猎物是为了历练我超越一切的速度,母亲孕育出我一对厉爪是让我抓出一切时机,我要利用我的速度,抓住时机,飞出更广阔天地,才是对生命的承诺。”
冬天,当其他鹰类缺衣少食时、饥肠辘辘时、雕鹰可以利用速度和激情飞出才草原,俯冲到大山江河,饱餐美食;在大家瑟瑟发抖时,它们可以穿越冰天雪地、迷雾丛林、寻找温暖。
夏天,当其他鹰类被弯弓射杀、子弹穿孔时,它们可以利用力量和速度成功逃脱。
当大家都惊叹羡慕雕鹰的矫健勇猛时,它们自己心里最清楚:我和其他鹰类有同样的骨骼和翅膀,不一样是我从小就被母亲赋予一颗坚强的心。
在一次又一次成功中、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磨练中,它们懂得了很多道理:
原来,母亲的残酷无情是为了塑造自己的坚强的性格。 原来,能力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自己努力掌握的。
原来,美好的东西就在那里,她不会主动向我们走来,但我们可
以主动向他走去。
原来,生命路上的一切困难都是-被包装过的礼物,表面坎坎坷坷,挫挫折折,但谁能打开它,就会发现里面蕴藏着巨大的财富,那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生命力量和才能。
原来,天堂不是时间和地点,而是一种美好的感觉、一种近似完美的状态,一种执着的境界。
每个生命都有无数种活法,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无数种选择。假如你选择了行动就放弃借口;选择了勤奋就放弃平庸;选择了感恩就放弃抱怨;选择担当就放弃软弱。
“优秀”是什么?“优秀”是做最好的自己,“优秀”来自哪里?就来自你内心正确的选择。
梦想在,目标就在;信心在,勇气就在;努力在,成功就在。
百战成勇士,苦练出精兵;生命因磨练而美丽,人生因磨练而优秀。
有哲理的散文随笔5
现代生活,忙,几乎成了一张巨大的蛛网,人深陷其中,不能脱身。因为忙,日子过得千头万绪,千变万化。本来简单的生活,却在我们匆忙的步履间变得越来越复杂。“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这样的口号像鼓点一样,催促着人们马不停蹄地朝前奔去。
可是,我们整日忙忙碌碌,真的能够提高生命的质量吗?用忙碌换来的金钱,真的能够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愉悦和自由吗?残酷的现实告诉人们,忙碌让我们负重前行,不得喘息;我们忙着与时间赛跑,精疲力尽,却被远远甩在了时间之后,人永远追不上时光的脚步。忙来忙去,身心俱疲,人生丢失了太多的乐趣。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因为忙,我们每天都处在麻木机械状态,仿佛得了指令的机器人,只知道周而复始地重复同样的工作,没有思考,没有思想。一直觉得“忙”字非常形象,竖心旁加一个“亡”字,意为“心死”。忙得心都死了,忘了在世间的夹缝里做个梦了。忙得连梦都没有的感觉,真的是一种悲哀。
不要以为忙才是最有价值的。忙成了木偶人,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循环往复,人永远是机械的,没有创意的。其实,停下来做梦,才是最有价值的事。人类如果不会停下来做梦,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停下来小憩的时候,看到苹果落地,做一个天马行空的梦,思考大自然的奥秘;停下来抬头仰望的时候,看到鸟儿飞翔,做个长一双翅膀的梦,让自己也飞到空中;停下来看到飞奔的小兽,做一个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梦……有梦,我们才能朝前走。
停下来吧,停下来做做梦,就像我们小时候一样。童年的时光总是诗一般美妙。深邃的夜空中一轮满月,我们抬头望月,梦想去住一住月亮上的广寒宫;万花丛中,蜂蝶翩飞,我们想听到它们与花朵的窃窃私语;风中的蒲公英开始了流浪的征程,我们想跟随它们寻找落脚的家乡;冬夜呼啸的风声中,我们听得见来自远方的信息。那些做梦的时光,是什么时候振翅飞远的?
自从我们长大了,脚上就被栓了一双叫做“忙碌”的鞋子,从此我们忘了做梦。问问你自己,有多久没有停下来做梦了?停下来吧,做做梦,你会发现,人生还可以有另一种面貌,生活不会因为你停下来损失什么,反而会让你得到更多充实有趣的体验。
我的一个朋友,在事业的巅峰期突然停了下来,开始倡导“慢生活”。慢饮食,慢阅读,让一切都慢下来。他说,停下来做做梦,实在是太好了。对着一朵花抒情,在天地之间放声歌唱,在湖光山色间走上一遭,梦想自己是个白云深处的隐士,尽情享受大自然恩赐的种种美好。这些事,曾经是被完全忽略的。很多年里,他的眼中只有城市密如丛林的楼宇,只有生意场上起起落落的数字,忘了自然和艺术的美妙。自然博大,世界奥妙无穷,让自己停下匆忙的脚步,在时光的罅隙里做做梦,实在是太棒了!
停下来,做做梦,让自己僵化的思维醒过来。停下来,做做梦,说不定会捕捉到那些一闪而逝的灵感。停下来,做做梦,日子就会从容一些,洒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