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石窟 | 穿越长安至巴蜀的石窟寺绝唱
巴中市位于四川东北部,北与陕西省相邻。秦至三国时期属于巴郡宕渠县,南朝时属归化郡,北魏延昌三年(514年)始置巴州,属巴州大谷郡。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为清化郡。唐代武德元年(618年)改为巴州。贞观元年(627年),全国因“山河形便,分为十道”,其中第五道为山南道,第九道为剑南道,以成都为中心的今之川西地区属剑南道,而巴中属山南道。
米仓道”即出长安南,沿斜水、褒水南下至南郑(今汉中),越米仓山到巴州(今巴中市) 的古道,从巴中又可经阆中、绵阳至成都,巴中地处米仓道的南端,从中原入川除了途经广元的金牛道外,就是这条米仓道了。这条通道在唐宋时期非常繁荣,甚至超过了自秦时就有的古金牛道(由陕南经金牛县至略阳、广元入川的古道)。同时,著名的丝绸之路从西域至河西走廊南下后,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路线进入四川,这就是丝绸之路河南道。此道与蜀道祁连道、金牛道多有重合。于是,丝路河南道在兴元府境内与米仓道南段相合,进入巴中。
从巴中南下不仅可达四川腹地,还可经现在的三江镇南下至重庆,并顺江到达长江下游。记录南北朝史实的文献中常说有僧人从西域经河西到江南,是路由“巴楚”,所谓的“巴楚”应当与这条道路的存在分不开。
巴中南龛的题刻中时常有“秦州僧”或“凉商”等称谓,亦说明了这条道路的通畅。
巴中石窟 南龛摩崖造像
巴中石窟 南龛摩崖造像
巴中石窟 南龛摩崖造像
巴中石窟 南龛摩崖造像
南龛位于巴中市城南的南龛山上,为巴中石窟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者,亦是巴中石窟都精华所在。南龛在内容有释迦佛、三世佛、弥勒佛、菩提瑞像、千佛、西方净土变、双头瑞佛、如意轮观音、地藏、毗沙门天王、观音、观音与地藏、鬼子母以及经幢和墓塔等。西方净土变和毗沙门天王龛像在这里尤其突出,保存也较完整,是唐代四川非常流行的题材。南龛始创于初唐,盛唐和中晚唐亦多有开凿。现存唐代的纪年铭文有开元、乾元、咸通、会昌、中和等年号。山崖南段主要是墓塔。
巴中石窟 水宁寺摩崖造像
巴中石窟 水宁寺摩崖造像
巴中石窟 水宁寺摩崖造像
巴中石窟 水宁寺摩崖造像
巴中石窟 水宁寺摩崖造像
水宁寺,位于距巴中城东之30余公里外的水宁镇。这里曾是古代巴蜀地区通往汉中的古道,地处巴中至达州、通江公路的三叉口上,古往今来,皆是南北交通要道,是蜀道-米仓道必经之路。北宋乾德四年前,称此地为始宁县。
水宁寺因此旧称“始宁寺”。今寺已无存,寺前沿水宁河西岸约五百米的石岩上遗存有唐代造像38龛,316尊之数。其中最精彩的当属位于原寺后山崖的1-9号龛像。
巴中石窟 西龛-流杯池
巴中石窟 西龛-流杯池
巴中石窟 西龛-流杯池
西龛摩崖造像,坐落在巴中市区城西1公里的凤谷山中的西龛村,此地又称西龛山。西龛现有摩崖窟龛91个,造像2120躯,分布在西龛寺(即佛爷湾)、流杯池、龙日寺三地。
编号1-52号分布在山脚之西龛寺。53-55号分布在西龛山中部之流杯池。56-91号分布在山顶之龙日寺。三处造像浑然一体,组成了雕刻玲珑俊秀的西龛摩崖造像。
其中流杯池53号龛雕刻尤为精美,是整个巴中石窟难得一见的精品。
据《巴中县志》载:“流杯池此刻在西龛山右半岩,时代姓名无考,疑即唐元封所题,字大二尺许,亦渐泯灭矣。”又载:“古珍岩,此刻在流杯池上佛龛右岩,亦无时代姓名,字迹漫糊,似亦唐宋笔也。”今上面二题铭尚存遗迹。在距第53号龛左侧约20米处西龛村的公路旁有一水池,唐名“流杯池”,即古珍岩左下侧的一口古井。
此处风景极佳,奈何山路蜿蜒曲折,只有摩的可至。提溜一兜西龛寺旁刚采摘的杏子,仰望着高耸入云的天宫楼阁,内心十分激动。四川雨天湿滑,加上苔痕阶绿,爬上53号龛十分不易。
爬上去后,看见的那一刻,奔袭万水千山的艰辛,顷刻间都化作乌有。唯有美,萦绕在心头。
巴中石窟 西龛-佛爷湾
巴中石窟 西龛-佛爷湾
巴中石窟 西龛-佛爷湾
巴中石窟 西龛-佛爷湾
佛爷湾最为关键的是第21号窟。该窟外龛左壁镌有“乾符五年”(878年)题记,由右至左:“子蒙广之/仰之义瞻/敷言中誉/义卿七人乾符五年十二月三日题/四子见/撰书。”
在乾符五年的题记内侧壁,镌有“永平三年”(前蜀年号,即913年)”题记,异常珍贵。由右至左竖刻2行:“检得大隋大业五年造前件古像/永平三年院主僧傅芝记。”
这则题记十分重要。永平是五代前蜀高祖王建的年号,而大业是隋炀帝杨广的年号,二者从年号上看时间跨度整个全唐,而窟外龛还有唐“乾符五年”题记,那么该窟到底为唐、隋,还是更晚的五代,耐人思考。
不过,根据这则“永平三年”题记,至少可以初步判定此窟应该开凿于隋。又查唐巴州刺史严武《南山表碑》“其州南二里有前件(代)古佛龛一所,旧石壁镌刻五百余铺”的记载。题记与碑文相互佐证,应确定为隋代开凿。而不能根据窟外龛的乾符五年题记断定为唐窟。至于五代,大概的是当时的院主僧傅芝见到该窟后题刻而上的。
巴中石窟 西龛-龙日寺
巴中石窟 西龛-龙日寺
巴中石窟 西龛-龙日寺
龙日寺造像三十余龛,均是初盛唐时期作品,内容涵盖释迦说法、毗卢遮那佛、七佛、千佛、观音、菩提瑞像、弥勒等题材,更有唐刻“龙日寺“碑,十分珍贵。造像虽经嘉庆十六年集中重妆,却仍不失大唐之绝代风华。尤其第87号龛,布局疏密有致,造像精美,飞天萦绕,是难得一见的唐代石窟精品之作。
巴中石窟 北龛摩崖造像
巴中石窟 北龛摩崖造像
巴中石窟 北龛摩崖造像
巴中石窟 北龛摩崖造像
巴中石窟 北龛摩崖造像
北龛摩崖造像,即当地人口中俗称之“北龛寺”。其位于巴中市巴州区城北一公里的北龛村苏山南麓,距巴中火车站不远,去岁前往,寺已整饬一新,颇具景区规模。据公开资料显示,北龛摩崖造像共有造像34龛计348尊。窟前建有清代木结构青瓦屋面等保护建筑,狮子柱础憨态可掬,甚是喜人。
北龛摩崖造像的主要内容有七佛、释迦说法、弥勒佛、毗卢遮那佛、二佛并坐,三佛、相师经变、释迦老君并坐、药师观音地藏并坐、观音立像和清代碑刻、墓塔等。其中,药师经变以药师佛、四菩萨、十二大将来表示,在整个巴中石窟中颇为罕见。此外,北龛寺还有疑似八佛并立造像,也很鲜见。
关于北龛寺的始凿年代,历来有隋和初唐之争论。程崇勋在《巴中石窟分期》、《巴中石窟艺术调查简报》中,依据供养人的衣饰风格,断第2、7、14三窟为隋代。雷玉华则认为,北龛寺现存龛像可能始凿于初唐更妥。我比较倾向于同意程的观点,认为北龛寺部分窟龛始凿于隋的可能性比较大。除了供养人外,主要证据在于飞天风格,颇有北朝向唐代过度的风格。尤是本文所列图飞天1、2、3的脚部处理,显示着深受北朝的影响。
巴中石窟数量分布多,分布广,雕刻精美绝伦,且大多保存较好。然而纪年明确的隋窟却只有西龛佛爷湾大隋大业窟(巴中石窟:古珍岩旁流杯池,孤阁高耸入天宫)。因此北龛隋代窟龛更显得尤为珍贵,尤其是那萦绕在窟顶之飞天,轻舞曼妙,观之如登仙境,是为巴中石窟绝无仅有的飞天造像。
巴中石窟 北龛摩崖造像
巴中所处蜀道之米仓道重要节点之上,沟通联系长安与巴蜀两地,位置十分紧要。巴中石窟所塑造的人物风格明显受到唐代长安-洛阳一代式样的影响,佛像均面部丰满,身材魁梧,菩萨雍容华贵,形似唐代宫女,力士威猛刚劲,肌肉饱满,这些形象无不可在长安-洛阳的石窟寺、造像中找到溯源。
巴中石窟长期以来并不受世人关注,仿佛深山明珠,鲜为人知,然而其地位不容小觑,她是蜀道石窟群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长安式样在四川传播的源头之一,其上启隋唐之中原长安,下达两宋之安岳大足,煌煌巨作,镌刻于古蜀道之上,使流连忘返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