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
王者荣耀、吃鸡、打怪兽……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和视力,与之相比,俺们八零后的童年那叫一个纯粹,简约而不简单。从记事起,天空是蓝的,河水是清的,草儿扎根泥土,清香扑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围着土疙瘩,祈盼着稻花香里说丰年。母亲是心灵手巧的代名词,挑灯夜补,为我们遮羞,令剐蹭的破衣破裤完好如初。那时的课堂肃穆,老师严苛,课间十分钟,用跳远,踢毽子......来缓解压抑与疲劳。上学路上,一步三回头,你瞅瞅我的口袋(裤兜),我翻翻你的书包。“来两局”叫得最响。三两个调皮的萝卜头,揣一摞鼓鼓的纸镖,用旧书和作业本折叠而成,方方正正,有黑白的,有彩妆的,煞是好看。弯下腰,吹口仙气,再抡起右手朝着地上的纸镖猛煽,使出洪荒之力,那手臂自带的麻辣与酸爽袭遍全身,赢的自然满面春风,牛皮哄哄。那时穷,想大人赏赐零花钱,跟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来几分一角的孩子幸福得忘乎所以,疯跑着来到邻村的杂货铺,买一两根辣子糖,剩余的全换作画片,一张张形态逼真,绚丽威武的画片,高度还原了《葫芦娃》、《变形金刚》、《黑猫警长》......里面的“大神”形象。这些小画片几乎人人都有,可偏偏又眼馋同伴的,不带抢的,凭本事来,谁的小巴掌有魔力,更有巧劲,能将反面拍回正面(带彩妆的)就是赢家。不记得我那小手被拍红多少回,停止嗷嗷叫的窘态,继续作战,颇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气与风范。玩到太阳下山,蚊虫叮咬都全然不觉,我输多胜少,还自诩大将风范,转背回到斗室掩面啜泣,为输掉画片哭鼻子的大有人在,所以谁也不笑话谁。弹珠,分为晶莹透亮的无色弹珠和色彩艳丽的花式弹珠。小时候虎,总弄不透弹珠里面的花花绿绿,天真的以为砸开弹珠就可收获“翡翠”,砸得心疼不已,才悻悻罢手。打弹珠不择场地,有人就成,可两人对垒,也可捉对厮杀,一只只欢快的精灵在土路与砂石中嬉戏躲闪、碰撞翻飞。我笨,推珠姿势怪异,中指曲张,大拇指将弹珠按于两指内侧,与“弹指神功”神似,运气好时可连中数颗,那悦耳清脆的撞击鼓乐恣意缭绕,激情满怀!弹珠还可指洞打洞,用小铁铲在一条直线上挖三个洞,俗称“老虎进洞”。从第一个洞开始打弹珠卡位,离洞近者掌握先行权,在划线的地方向三个洞里弹,谁先进洞便可击打其它弹珠,打到即为“吃饼”成功。“轻轻地上揪,轻轻地下揪,轻轻地揪不浪子揪......”耳畔氤氲着火辣辣的“情歌”。寻一空旷地界,拾来火砖,火砖由一块、两块、三块......依次排开,呈保龄球阵形,再找来称手的碎石,画上线,对准带有特定代码的砖块猛砸,谁能率先砸倒首排的“司令”,便赢得了揪耳朵的最高权利。揪耳朵环节是真的疼,有的玩伴虎头巴脑,嘴里还假惺惺地念道:轻轻地上揪,轻轻地下揪......可下手一点也不轻,耳朵被揪得绯红绯红,涕泗横流。斗鸡,也称蹬腿功。左手掇起右脚根,右膝前倾,左脚单立,为中心轴,好似金鸡独立。敌退我进,敌进我退......充分发挥游击战的技术特点,激烈碰撞,右脚着地即为负方,趔趄、摇晃、麻木......既锻炼了身体平衡,也发扬了拼搏精神。斗鸡是力量与技巧的比拼,谁坚持时间最长,谁就是真正的王者。运筹帷幄之间,瞄准时机一招制敌,摔倒,磕伤,都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勇敢不服输,是粗犷豪气的斗鸡内核和无穷魅力。跳房子、翻花绳、跳马、老鹰捉小鸡、滚铁环、抓石子、捉迷藏.....那一方游戏乐园,充满智慧与协作,纯真与趣味,已深深定格在那贫瘠又朝气蓬勃的年代,眯上眼,想一出演一出,童心未泯,童趣依然。
程时钿,大冶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传统文化,爱好文字。有豆腐块在报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