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超越只能是超越自己
第一次读到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已经大学毕业了。
写这两篇文章的时候马克思还不到三十岁。比阅读时的我年龄还小。当时有一个想法,人家的二十几岁和自己的二十几岁,差距真大。
一晃快十年了,三十几岁的我又在读这两篇文章。想法虽然比二十几岁时多,理解可能也比二十几岁的时候长进一些,不禁还是会涌起这样的想法,人家的二十几岁和我的三十几岁。
比较的心,人人都有,哪怕是心底里觉得根本没什么可比性,比较的心也不会因此被理性说服。比较是个体在群体中的一种生存方式,这道理不到三十岁的马克思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理性没办法说服比较的心,命令它停止这种比较。但这也并不说明这种比较的心就有了道理。人性,就在于一桩桩一件件对本能的否定和超越。
知道要起比较之心,知道这比较之心的问题,然后容纳这个比较之心,在其中找到超越自身限度的小块垫脚石,或者一个脚手架,然后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跋涉到不一样的思想世界中去。
我们没办法不去设立外在的目标,因为假如我们不能把想法外化成为一个可以对象化的东西,就总还是虚幻的,不托底。
今天一个想法,明天它被另一个想法覆盖,后天又来了一个新的想法,可能大后天又回到了一个像是最初的想法的奇怪想法。
但我们又不能让这种想法仅仅停留在外化出来站在我们对面,这样一个状态上。外在于我们,就是还没回到我们这里。还没有贴在生命上,与自己的合一。
我们实现目标,要走的路要遵循的那些规律,都不是我们脑子里想出来的,它们是外在的,要我们去遵守,不得不遵守。一丝一毫也任性不得。
但假如我们完全停在那里,人就成了屈从于规律的雌伏在规律年前的可怜的东西,很难说是有着自由的真正的人。一个术语说,是异化的人。可是想要从这个异化的状态返回到自身,谈何容易。
人们常常用那个名言:英雄主义是看透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我想这话还没说透。看透了生活的真相,并且知道这真相就是“为我”的真相,才能真正做到依然热爱生活。
这个回归的方式是复杂的……,出路,我想,还是在马克思那里。阅读,还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