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涛慢性结肠炎方的配方组成
组成】木香(后下)5g,川连5g,柴胡10g,白芍15g,
枳壳6g,甘草5g,太子参30g,白术15g,茯苓15g。
【功用】健脾舒肝,行气止痛。
【适应证】慢性结肠炎。
【邓氏临证心得】加减法:腹痛明显者加砂仁、延胡索、救必应;泄泻较甚者加番石榴叶15~30g;纳差者加麦芽、鸡内金、布渣叶;久泻不止者加赤石脂30g,补骨脂10g
【解读赏析】结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确的疾病,西医对此无特效疗法。据其临床表现应归属于内科“泄泻”“痢疾”“便血”“肠风”或“脏毒”等范畴。主要病变在于脾胃与大小肠,且与肝肾关系密切。而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外因与湿邪关系最大,内因则与脾虚关系尤为密切。感受外邪,感邪致泻,主要以六淫为患,以暑、湿、寒、热之邪较为多见,其中以湿邪尤为多见。因脾喜燥恶湿,感受湿邪,最易困阻脾土,脾失健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机逆乱,传导失司,水谷不分,混杂而下,多致泄泻。故有“湿多成五泄”和“无湿不成泻”
之说。另外热邪和寒邪,皆可侵袭肺卫,由表入里,损伤脾胃,升降失调,清浊不分,引起泄泻,每多与湿邪相兼而发病。沈金鳌《杂病源流》说:“湿盛而濡泄,乃独由于湿耳,不知风、寒、热、虚虽皆能致病,苟脾强无湿,四者均不得而干之,何自成泄?是泄虽有风、寒、热、虚之不同,要未有不源于湿者也。”饮食不节,食欲无度,饮食过量,停滞不化;或恣食膏粱厚味,辛辣,大多为湿热壅结、脾肾阳虚、气血两虚、气滞血瘀。
慢性结肠炎以虚寒证多见,但虚中有实,其治自始至终不忘肠中有滞,或气滞、或食滞、或气滞血瘀,积不去,邪不净。戴思恭说:“隔年及后期腹泻,有积故也。”《金匮要略》
曰:“利已瘥,至其年月时日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承气汤。”故慢性结肠炎的治疗,体虚是一个方面,肠胃积带更不可忽视,因致虚之处,便是容积之所,治疗上应从调理脾胃为主。解决了正虚问题,整个肠道消化运输功能就得以提高,对于促进黏膜的修复,免疫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还应始终注意调理气血,刘河间说:“后重则宜下,腹痛则宜和”;“行血则脓便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解决了肠中有滞的问题,对于肠中毒素的清除,病程的缩短有很好的帮助。
因此,扶正与祛邪并重是彻底治愈本病的关键。用药要灵活而不乱,健脾宜用党参、白术、山药、砂仁;温肾宜用补骨指、五味子、肉桂、乌药;舒肝宜用柴胡、白芍、香附、防;苦寒坚阴宜用黄连、黄芩、黄柏;固涩宜用赤石脂、乌海、诃子、芡实。各型治疗应适当加活血理气药,如木香、壳、丹参、赤芍、槟榔等,对缩短病程,增加疗效非常重要。赤石脂对肠道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白芍大剂能缓解腔平滑肌痉挛而止痛,佐乌药效果更明显。乌梅、槟榔收下气可止泻,是调整肠道之要药,而槟榔一味下滞而助消化更胜。《本事方》曾告诫:“不可畏虚以养病”;“久病有滞,有泻必有滞,滞不化泻岂能止。”苦寒坚阴之黄连合木香为香连丸,在治疗本病的全程不论寒热证,随方使用疗效很好,即使虚寒证,在炮姜、肉桂配伍下,也但用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