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炳南教授治小儿厌食经验方

小儿厌食症病因病机及治法探讨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在较长时期内以食欲不振,甚至拒食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病。多发于6岁以下小儿。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独生子女比率增多,过分娇生惯养的现象普遍存在,因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所以有人称小儿厌食症为“时代病”。此症如不积极防治,会影响小儿的身心发育,久则可酿成疳证。黎炳南教授在多年的临证生涯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通过对本病病机、治法的探讨,自拟厌食基本方治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整理如下。
一、诊断标准
小儿厌食症在目前虽已成为一种常见病。但全国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各地的认识往往不一致。我们认为凡具下列条件的,方属厌食症范围。
1.长期食欲不振,食量较同龄儿童明显减少者。
2.厌食病程在2个月以上,年龄在14岁以下的患者。
3.经检查排除肝脏、肾脏、结核、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症)、寄生虫病等慢性疾病。
4.形体消瘦或虚胖,面色少华,体重增加缓慢或不增,但精神往往如常。
在现代医学实验方面,国内多家医院的实验测定,厌食症患者尿中D-木糖排泄率及尿淀粉酶数值,均较正常儿童显著降低。所以,尿D-木糖排泄率和尿淀粉酶含量可作为本病客观指标之一,在有条件的医院可进行此项检查。身体中微量元素锌的含量与厌食也有密切关系。但目前由于条件所限,未能普遍开展血锌测定,大多医院采用头发锌测定,由于发锌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能准确反映体内锌的含量,因而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
二、病因病机
小儿厌食症的病因病机,归纳有如下几点。
(一)喂养不当
小儿饮食有“食欲不能自调,饥饱不知自节”的特点,有些家长,特别是年轻家长,缺乏育儿知识,片面强调给予高营养的滋补食物,而造成过食肥甘、膏粱厚味之品,超越脾胃正常的运化能力而致厌食。另一方面,投其所好,乱给杂食,而养成挑食、偏食的习惯。再则,由于父母工作忙而使进食不应时,生活无规律等,均能损伤脾胃,致运化失常,造成食欲不振,食而无味,终为厌食。
(二)脾胃虚弱
脾阳不运,胃阴不足,是本病之根本所在。脾主运化而胃主受纳,“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脾胃不和则不思而且不化。”(《杂病广要》)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常表现为“脾常不足”,如体质虚弱,患其他疾病后,脾胃功能受损,饮食稍有不慎,极易致受纳、运化功能低下,而成厌食。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胃阴充足,食物易化,供脾气散精,营养周身。若素体阴亏,或热病后伤津,或平素过食香燥食物,胃的津液受灼,则表现为胃阴不足,食物难以腐熟,津液来源缺乏,故成本病。
(三)精神因素
小儿虽较少受情志因素的影响,但较大的儿童,如因被训斥打骂、学习压力过大,或所求不得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亦常可出现闷闷不乐,喜卧懒言,精神不爽等肝气郁结的表现。由于肝气失于疏泄,横逆犯胃,导致胃失和降,纳食不进的症状。
三、辨证治疗
黎老认为脾胃虚弱,气阴不足是小儿厌食症之本,治疗上应重在脾胃,补其气阴为要。因本证多发于久病重病之后,或因用药失误,病后失调所致,以致中气怯弱,脾胃受纳运化功能失常。乃见食欲不振、饮食不化、甚则五脏失于濡养、气阴不能化生而见面色萎黄或苍白,体瘦神疲,自汗盗汗,口干唇燥,大便溏泄或秘结,舌淡脉弱。临床上,本证患儿常有以上诸症并见者,而非单纯伤食者可比。既然脾胃虚弱、气阴不足为其病之本,则专以消导、运脾、温中或清热等恐难以根治。因此治疗应以健脾胃,益气阴为主,佐用消导运脾或平肝之品。乃自拟厌食基本方调治,疗效甚著,其方组成为:党参10g,麦冬、龙骨各10g,五味子、鸡内金、白术各5g,陈皮3g,白芍8g,独脚金6g。(2~5岁小儿用量,余可酌情加减。)
脾胃乃后天之本,生化之源,长期厌食则生化乏源。而脾升胃降要靠气阴推动,所以方中以生脉散益气健脾,生津养阴,使体内生化有源,纳食自胜;白术有健脾燥湿、温运脾阳、固表止汗之功,治消化不良,纳差腹胀,汗多诸症甚验。龙骨和胃涩肠,能收敛浮越之气,固涩止汗,使汗止而气阴不泄。白芍平肝柔肝,有安脾经、和胃气之效,小儿病变特点“肝常有余”,每现烦躁不安,夜寐不宁等症,加入本品,毋令肝木乘脾,使肝平而胃气自和。陈皮运脾助运,使补而不滞。独脚金清肝和胃,消食去积,能治伤食、疳积,且其性味甘和平淡,易为小儿接受服食,故广东民间常有以本品煮瘦猪肉或猪肝治小儿不思饮食、烦躁不安等症的习惯。鸡内金消积滞,健脾胃,在本方中起辅佐作用。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黎老立方之意,既重视维护胃阴,也注意温运脾阳,使脾升胃降相得益彰,这样更易恢复胃气。所以本方的特点是消中有补,补中含攻,温而不燥,清而不寒,对厌食症患儿每获显效。
      在临床中要注意避免出现以下倾向:一是滥补,多用峻补阳气或滋腻之品,可使胃气呆滞,运化失调,甚至胃纳未开、反见腹胀欲呕。二是急于求成,多用久用消导之品。须知神曲、山楂、麦芽之类,虽药性平和,但毕竟仅是消导之品,久用反削伐胃气,此为欲速而不达。故黎老强调要平补、缓补,且须消补结合,缓图其功,其效更好。
辨证加减:
兼伤食积滞者,出现便溏、腹胀,舌苔厚腻,原方加火炭母、神曲各10g,布渣叶8g,砂仁5g。
胃阴不足者,表现为口干多饮,皮肤干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津,苔多光剥,脉细数。原方去五味子、白术,加石斛、花粉各10g,乌梅4g,玉竹8g,以酸甘化阴、养胃生津。
热象明显,手足心热,夜寐不宁者,去白术,加胡黄连、莲子心各5g,丹皮8g。
大便秘结者,每致胃纳不佳,以胃肠虚实交替失序故也,可去五味子、龙骨,加胖大海、枳实各6g,冬瓜仁10g以降气润肠通便。
肝郁脾虚的患儿,多有精神因素影响,如强烈的惊吓史、环境的改变,所求不得等,表现为闷闷不乐,孤独寡言,或烦躁失眠,对其应从精神上多方开导,上方亦可酌加柴胡8g,郁金、钩藤各10g,蝉蜕5g。
      此外,饮食辅助疗法也很重要,可用腊鸭肫或鲜品(连内皮)一个切碎,加淮山药、苡仁各10g,大米适量,文火煮稀粥。有健脾开胃,益气生津之功,夏天烦渴者,服之尤佳。如无鸭肫,改用鸡肫也可。
本证与患儿之情绪、饮食习惯关系密切,尚需注意调理,改变不良习惯,方可冀望十全之效。其不思饮食,每令父母焦虑不安而或打骂加之,反致患儿食欲全无,故不宜强令进食,而须谆谆诱导;甘肥过度每致停聚生湿,生冷寒凉可令胃气凝滞,均非所宜;食贵有时、有节,勿使多进零食。凡此种种,须令家人与患儿密切配合,而后则其效可期。
四、病案举例
例一
李某某,女,2岁8个月,1991年6月5日初诊。
患儿于年初开始,饮食逐渐减少,近2月多来每每拒食,左右哄骗,也只能吃一二口,其间曾经多处治疗,仍未见好转。就诊时除不思饭食和夜间出汗外,无其他阳性体征,体重10.5kg,身高90cm,身体较瘦,但精神尚可,舌淡、苔薄白,指纹淡紫。
诊断:厌食症,属脾胃虚弱,气阴不足。
治法:健脾养胃,佐以消导、敛汗。
处方:党参、独脚金各10g,麦冬6g,五味子、炙甘草各5g,白术、白芍、鸡内金各8g,龙骨15g。4剂,嘱复煎温服。
6月9日复诊:服药后症状有所改善,但食量仍不大。遂改党参为吉林参5g,加布渣叶10g,枳壳8g(人参补气效宏,但小儿不宜久用)。7剂。
6月16日三诊:饭量大为改观,每餐能进食一碗左右。嘱其家长正确调理饮食结构,尽量少给零食,并以前方加减调理(去吉林参,加党参12g)。
4个月后复查,体重增加至12kg,精神好,入托儿所后与同班儿童饭量无异,追访至1992年2月,未再现厌食现象。
例二
陈某某,男,3岁半,1991年4月8日初诊。
患儿近半年来不思饮食,口干喜饮,大便干结,常3~4天一行,身体较前消瘦,经多家医院检查,未发现有肝、肺、肾的病变,虽经治疗,但饭量始终不理想,夜寐较差,稍有烦躁,舌红、苔薄白,脉细数。查尿D-木糖排泄率为12.5mg%。
诊断:厌食症,属脾胃虚弱,胃阴不足为主。
治法:健脾养阴,佐以润肠通便。
处方:太子参、石斛、麦冬、白芍、冬瓜仁各10g,独脚金15g,白术、鸡内金各8g,胖大海、五味子各6g,炙甘草5g。7剂,复煎温服。
4月15日复诊:服上药后,胃纳、口干均有好转,夜寐稍安,大便基本保持每天一行。遂去冬瓜仁、胖大海,加山萸肉6g、龙骨15g,7剂。
按上方加减调治3周后,饭量与同龄儿童无异,口干除,复查尿D-木糖排泄率为21.6mg%,体重增加,生活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

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转发点赞哦。

(0)

相关推荐

  • 中医辨治小儿厌食症体会

    编者按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孩子对事物非常感兴趣,食欲非常好,能够很顺利的用餐.而另外有些孩子对吃饭没有兴趣,即使丰盛的美食摆在面前也不感兴趣,这种情况就是厌食.如果厌食持续时间较长,就会影响小儿身高.体 ...

  • 【黎炳南:肺炎汤-小儿肺炎】

    肺炎汤 [来源]黎炳南,<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 ①麻黄.杏仁.桔梗,大青叶.蚤休.毛冬青.苡仁.甘草. ②党参.麦冬.五味子.白术.茯苓.陈皮.龙骨.炙甘草(此两方剂量可随年龄,体质, ...

  • 焦树德教授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方

    焦树德教授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方

  • 黄煌教授治癌经验方:补气养血,滋阴健脾,适合化疗患者体质调理

    名称:薯蓣膏 用药:山药,生晒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肉桂,大豆卷,麦门冬,杏仁,柴胡根,桔梗,阿胶,干姜,防风,大枣,核桃肉,黑芝麻,冰糖. 功效:补气养血,滋阴健脾,散风 ...

  • 李伯华:学习赵炳南教授治湿经验的心得(上)

    作者简介:李伯华,硕士,副主任医师,讲师,中医皮肤科专业,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师承上海顾氏.夏氏皮外科传人李斌.张明教授,工作后致力于赵炳南中医皮科流派学术的研究和传承,并拜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弟子程 ...

  • 李伯华:学习赵炳南教授治湿经验的心得(下)

    作者简介:李伯华,硕士,副主任医师,讲师,中医皮肤科专业,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师承上海顾氏.夏氏皮外科传人李斌.张明教授,工作后致力于赵炳南中医皮科流派学术的研究和传承,并拜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弟子程 ...

  • 黎炳南医案一脾肾阳虚

    患者,男,5岁. [初诊日期] 1989年11月6日. [现病史] 近2年余脸色苍白,日见消瘦,纳差,肢倦乏力,少气懒言,自汗,畏寒肢冷,便溏薄,完谷不化,发育迟缓. [查体] 精神委靡不振,发稀,唇 ...

  • 王邦才教授治脂肪性肝炎经验方

    王邦才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宁波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名中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指肝脏病理学有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气球样变性.小叶内炎症等与酒精性肝炎的病理学改变相似,但无过 ...

  • 『名医经验』朴炳奎教授辨治乳腺癌临床经验探析

    朴炳奎教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肿瘤医疗中心主任,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临床.科研工作近5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朴教授临床对于各种常见的肿瘤采用中西医结合的个体化辨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