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伟:“经师”、“匠师”与“人师”
【异史氏曰】昨天与伊顿纪德的内部讲师们分享“'经师’—'匠师’—'人师’”这一话题,是个半命题作文。我用了《“经师”、“匠师”与“人师”》这个课题。所谓经师,在我的认知里是这样的:教师不过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而已,但要搬运某个学科的知识就必须具备该学科比较完备的、系统的知识。所谓要给别人一碗用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从这个维度理解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从知识的更新的视角去理解,一个教师一桶固定的水是不够的,因为一碗一碗地舀出去,桶里最终不就没有水了吗?不是有句“唯有活水源头来”吗?所以我更认同要给学生一桶水,教师应有长流水的主张。不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在知识的传递的过程当中就难免闹笑话,比如就会说自己“屹立”在讲台上,就会说“谢谢聆听”……一个教师除了要具备本学全面的、系统而扎实的学科知识,还得具备相应的人际交往知识(包括基本的礼仪知识),尤其是与教学有关的教育教学、心理学以及教学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如此,我们才可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采取相应的方法呈现相关的知识。
我理解的匠师就是熟练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流程、策略等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技能的老师。我想表达的是,没有一定的知识是不可能形成技能的,学生如此,教师如此,企业内部的讲师也应该如此。我们传播审美知识,首先得充分理解公司内部的价值追求与企业文化,我们传播美,就要理解美。换个角度说,我们传授某门课程知识如果对这门课程没有充分的理解,想要提升教学技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建议他们至少要读一本美学方面的书,也要读一本介绍教学方法的书。
如果我们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人师”,那么,最紧要的是努力使自己成“经师”、“匠师”。未成“经师”、“匠师”何为“人师”?所谓经师,说白了就是有专业精神、专业资本与专业能力的教师,“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大概就是对“经师”的要求,“运斤成风”大概是“匠师”应有的状态。试想一个教师没有专业精神、专业资本与专业能力何以为师?我们具备了一定的社交知识、礼仪知识,至少是不会坐在讲台上翘二郎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