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战争中,导弹俨然成了主力武器,但火炮依然有自己的价值。特别是那些患“火力恐惧症”的国家,火炮的口径和威力非常重要。为不断生成战斗力,炮兵需经常性组织实弹射击训练,要消耗大量药筒(即炮弹壳),如果打起仗来,耗费得更多。那么这些炮弹壳要不要回收呢?在日常训练中,炮弹壳肯定是要回收的,但在实战中未必能做到。在实战环境下,相较于战士的宝贵生命,炮弹壳当然没啥价值。只有在战争结束后,能够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会将这些炮弹壳收集起来。现在的自行火炮,已实现全自动装填和发射,无需战士靠体力装填沉重的炮弹,炮弹壳也会留在舱内,倒不像牵引式火炮那样需要人工去捡拾了,即使在实战中也很方便回收。过去用的弹壳是黄铜,是重要的工业用金属,回收价格可以达到每吨2.9万元,在金属中是比较贵的,能回收当然要回收。我国铜矿资源本身储量并不大,使用黄铜弹壳的时候,回收工作非常严格。如果打出去几百发炮弹,至少能收回几吨重的弹壳,价值也有10多万元。经过重新熔化,还能用于其他领域。现在使用的铸铁弹壳,表面镀铜,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减少了对铜资源的消耗。铁的回收价格显然无法和黄铜相比,但也要尽量回收。既使是在实战中,也通常需要事后收集,这也是我军勤俭建军的一贯要求。
以上是陆军炮兵对回收炮弹壳的大致情况。如果是海军的舰炮,有些弹壳是无法回收的,尤其是舰船的近防炮系统,在射击时产生的弹壳有很多会抛入大海。主炮的弹壳打完之后,通常掉落于甲板,是可以回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