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教你如何做教师

唐僧教你如何做教师

作者:李广生

《西游记》的故事脍炙人口。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有人以此为案例,借取经的故事阐述管理学的知识和理念,只是听说,没有读过,好像挺畅销。但是,我想把他们引入到教育中。

如果这四个人组成一个班级,谁最适合做老师?除了唐僧之外,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你会认为他们中的哪一个适合当老师吗?

至少我不认为。只能是唐僧,除他之外,别无选择。

为什么是唐僧,为什么非他不可?他手无缚鸡之力,降不了妖、除不了魔、爬不了山、过不了河、肉眼凡胎、不辩忠奸,还有点愚,还有点傻,这样的人怎么能当老师?但就是这样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做老师。

我怀疑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时,或是比他更早编出这个故事雏形的人,是以私塾里一个老先生带着三个小学生为原型。老先生不用说了,除唐僧莫属。三个学生中,孙悟空就是那个天资聪颖的优等生,猪八戒就是那个调皮捣蛋的差等生,沙和尚就是那个资质平平但老实巴交的中等生。

一个班级组成了。再看看今天的学校,大致也是如此,一个正经八板老师,带着一群形形色色的学生。

试想一下,让孙悟空当老师怎么样?就那个猴脾气,让他当老师,其余三个人的日子怎么过呀。他无所不能、而且胆大包天,准保会一口一个“呆子”称呼其他三个人,而不仅仅针对八戒,让他们备受羞辱、苦不堪言,而且他会把大家带到什么地方,那就说不定了。他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做他的学生,你准保会累死,要么就是转学、转班。

让猪八戒当老师如何?我敢保证,你肯定不会把自己的孩子放到这个班里。想自己的事还想不过来呢,他又怎么会去照顾你家的孩子。老猪固然可爱,深受孩子的欢迎,但是你让孩子跟他学什么呢,学习好吃懒做加花心吗?他心里惦记的是天上的嫦娥,高老庄的新娘子,心思根本就没有在工作上,这样的人实在当不了老师。

沙和尚总可以了吧,他忠厚老实,任劳任怨,一路走来都是他挑着担子,对谁都那么谦逊有礼?还是不行。第一他没有绝活,治不住孙猴子,管不住猪八戒,让他当老师,没说的,肯定是个乱班,鸡飞狗跳,乌烟瘴气。第二他没主见,谁的话都听,到头来会被一群孩子整的手忙脚乱,班级秩序混乱自不必多言,学业成绩也会一泻千里。

孙悟空太聪明,不能当老师;猪八戒太懒惰,不能当老师;沙和尚太老实,不能当老师。能当老师的,只有唐僧,关键在于他特有的性格。

一,时间是教师最得力助手

慢性子是唐僧性格的一大特点。磨磨蹭蹭,慢慢腾腾,不着急不上火,马上就要成为妖怪的案上肉、盘中餐了,还不慌不忙,和颜悦色,劝人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猪八戒看到他这样气的嗷嗷直叫,沙和尚也是摇头叹息,更不要说孙悟空了,他早已经火冒三丈。但这样一种慢悠悠的性格正是教师所必须的,因为教育就是慢的艺术,需要的是慢功夫。

做教师的必须要明白一个问题,既简单又重要的问题——不能急,急就会出乱子。唐僧要是个急性子将会如何?跟孙猴子急,他比你还急;跟猪八戒急,他和你嬉皮笑脸;跟沙和尚急,他像个榆木疙瘩;跟妖怪急,他们恨不得吃了你或是娶了你。最后只能跟自己急,急死自己。十万八千里,九九八十一难,修成正果早着呢,急什么。

时间是教师最好的助手。怎么讲也听不懂怎么办?先停一停,你不讲了,他自己想,也许就想明白了。怎么学也学不会怎么办?先等一等,何必较劲,没准过一会儿自己就开窍了。怎么做思想工作也做不通怎么办?先搁一搁,冷静了之后不用你做工作也能想通。学生突然情绪发作甚至对老师出言不逊怎么办?先避一避,跟孩子对峙有意思吗,毕竟是孩子。很多令我们焦头烂额的事情,时间都可以帮我们解决。时间是教师最好的助手,却被当成最大的敌人,恨不得让孩子一夜成名,殊不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急不得。生命的成长与发展,自有其规律和速度,太快了不一定是好事。

二,唠叨是教师最有力的法宝

爱唠叨,唐僧的这一性格特点在电影里刻画的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他喋喋不休起来如滔滔不绝的江河,天地为之动容,顽石为之点头,让性情急躁的猴子几乎崩溃,一肚子花花肠子的老猪满口怨言,就连老实出奇的沙和尚都颇有微词。但正是这样的性格使他稳坐师傅的位置。没有他防微杜渐、见微知著、从早到晚、一刻不停地唠叨,那三个心怀鬼胎的家伙早就各奔东西了,取经大业也早就流产了。

唠叨是教师的一大法宝,虽然效果非常一般,甚至一时半会儿看不到任何效果,但千百年来教师依然视为珍宝。这自有其道理,当老师的都知道,这叫抓反复、反复抓。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一番大彻大悟的觉醒, 一通全力以赴的努力,一次痛哭流涕的告白,学生就会出现明显进步吗,就能洗心革面吗?别做梦了!以我几十年从教经验来看,但凡变过来快的,变回去更快。很多人表示,小时候讨厌老师唠叨,长大了又怀念、感念老师唠叨。由此可见,唠叨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毕竟是小孩子,心性不定,可不就多提醒,说多了就成了唠叨。但这并不意味着越唠叨越好,我曾写过一篇文章《磨叽的老师》,有兴趣的可以参考一下。

三,信念是教师最核心的素养

毫无疑问,唐僧是四个人中唯一没有打过退堂鼓的人,不但嘴上没说过,而且心里没想过。从踏上西行之路的那天起,他就坚定了信念、明确了目标,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正是他性格中的这份坚定让他师傅的地位不可动摇。

西行之路长途漫漫、危机四伏,终于取回真经,有人说靠的是本事——孙悟空降妖除魔,有人说靠的是关系——各路神仙纷纷相助,都有道理,但都没有切中要害,最关键的是信念,坚定不移、顽强不屈的信念。唐僧会什么,除了念经什么都不会;唐僧有什么,除了一件值钱的袈裟什么都没有。但是,他有理想、有信念,既明确、又坚定。于是他就能成为这个团队的核心,谁也取代不了。

做一名教师,没点理想信念,那是绝对不行的。带领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教师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靠一腔热血、三分钟热度,除了四处碰壁,啥也干不成。不管你遇到什么样的学生,不管他是调皮的猴子、懒惰的老猪,还是傻乎乎的沙僧,你都要坚信,他们一定能修成正果,你要告诉他们也告诉自己,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一定能够成功。你要努力成为他们精神的领袖,而不要贪恋知识的权威。打妖怪唐僧肯定打不过孙悟空,做高考试卷老师也不一定做得过学生。信念才是教师最核心的素养。

以上三点都与性格有关,是性格决定了当老师的是唐僧,而不是本领高强的孙悟空,也不是爱耍小聪明的猪八戒,更不是老实本分的沙和尚。是性格而不是才华,是信念而不是智慧,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成为好老师。吴承恩老先生辛辛苦苦写出这么一部皇皇巨著,他讲述的其实是教育的故事,用唐僧这个人物告诉我们如何做教师。

小时候我曾想,既然孙猴子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就能到达西天,这四个人又何必跋山涉水、以身试险,他们傻吗?成为教师很久之后我才明白,此去西天,取经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修行,经历了这一过程、经受了种种考验,才能达到修行的目的。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语文吗,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数学吗,学习科学的目的就是科学吗?显然不是,而是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实现对生命的修炼。这也是我提出“生命课堂”的立论基础。获得好成绩其实很简单,抢点好生源、挖点好老师、加大奖励力度、实施末位淘汰,就可以搞定。要完成生命的修炼绝非易事,那就要建设有温度的课堂、有体验的课堂、有合作的课堂、有质疑的课堂、有生成的课堂。

有人留言说越来越不知道怎么当老师了。这就对了,当个好老师确实不容易,不仅要有高智商,还要有高情商。唐僧真的没本事,如果说本事就是降妖除魔的话。但是,他有绝活,治得住孙悟空,镇得住猪悟能,管得住沙悟净,这才是一个老师的真本事。这倒提示我们现在的老师,你有绝活吗,你的绝活是什么?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