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高兴什么?
孩子,你高兴什么?
朋友的孩子在学校举办的成语接龙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获得一张荣誉证书,孩子非常高兴。我向他表示祝贺,顺便问了一句:“为什么这么高兴?”孩子说:“这说明我知识丰富呀。”我突然童心大发,说:“我们比试一下可以吗?”孩子欣然允诺,但递给我一个本子,说:“从这上面挑选。”我一看,大吃一惊,本子上密密麻麻写了好多成语,好几篇之多。我试着选其中一个,孩子果然对答如流。我又挑出几个,问他什么意思。孩子摇摇头说不知道。我很奇怪,问他:“连意思都不知道,怎么能背下来呢?”他告诉我:“现在不需要知道意思,先背诵,以后就会慢慢明白了。”并强调说这是老师说的。
我问他是不是对成语很感兴趣,他表示肯定。我说既然如此,你去查一查这几个成语的意思,很多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好玩的故事。孩子说老师讲过,他也知道一些,但他对背成语更感兴趣。我觉得很奇怪,就又问他,班上的其他同学跟他一样吗?孩子说大致都差不多,都喜欢背成语。我问为什么,孩子说,因为背的多有积分、有奖励,还能晋级、换证书。说到这里,孩子的眼睛兴奋的放光。
我问他:“狐假虎威的故事你知道吧?”孩子说知道。“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我问他。孩子哈哈一笑,做出一个老虎的样子,没有回答。我又问:“叶公好龙的故事你知道吧?”孩子说知道。“叶公这个人你怎么看?”我问他。孩子又哈哈一笑,说:“哪有什么真龙,都是假的!”我还想再问,孩子跑开了。
“孩子有明显进步。”他的父亲告诉我。“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我他。他想了想说:“孩子的词汇丰富了,兴趣提高了,虽然经常用错。”然后他问我:“你怎么看?”我说:“要听实话吗?”他点点头。于是,我说:
“看孩子这么高兴,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一个孩子,因为拥有一堆不知所云的词汇,而感到高兴,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件值得兴奋的事情。
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词汇积累对于孩子的语言学习,确实非常重要,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词汇量与语言能力之间,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一个语言能力强的孩子,一定词汇丰富;而一个词汇丰富的孩子,不一定语言能力强。不承认这一点,语言学习就极易走上歧途——背字典就行了。事实上,即便能够把字典或是词典背下来,如果仅仅是背的话,语言能力不见得有质的提升。相反,可能因为过于机械,而给孩子真正的语言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网上流传一篇据说是小学生写的通篇词汇堆砌的作文:
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三个成员,每天早上我们三人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归。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上指手画脚;妈妈是售货员,每天在商店来者不拒;我是学生,每天在教室呆若木鸡。我们三人臭味相投,家中一团和气。但我成绩不好的时候,爸爸就同室操戈,心狠手辣地揍得我五体投地,妈妈在一旁袖手旁观,从来不曾见义勇为……
其真实性固然值得怀疑,但其警示作用值得重视,过分强调积累和背诵,也许真的会出现这样可笑的结果。
从情感态度价值的培养来看:孩子记忆大量毫不理解、或一知半解的词汇、格言、语录、韵文,哪怕是堪称经典的东西,也会因为理解的障碍,而无法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背下这些经典,真的会在孩子心中,种下一粒文化的种子或是文明的种子吗?我看很难,因为强迫或诱导孩子死记硬背,本身就是反人性的、不人道的。使孩子产生虚荣和浮躁的可能性,倒是值得注意。因为不理解,所以孩子会更加关注表象,更加重视数量,虚荣和浮躁由此而生。
从学习方式来看:背诵词汇,是学习外语的方法,像学习外语那样学习母语,恐怕会对母语造成伤害。单纯记忆词汇,如同把知识从生活的母体中抽离出来一样,必然会渐渐地枯萎。到最后,孩子收获到的,可能仅仅是词汇。词汇是死的,如果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词汇就是没有生命的死知识。一味的背词汇,过于热衷积累词汇,则是向孩子的大脑灌输死知识。把孩子培养成一本字典或词典,真的是教育的成功吗?
从评价导向来看:通过表扬、奖励、积分、晋级等方式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这些强调外驱力的做法固然能够发挥作用,但要注意它的局限性和导向性。如果把孩子导向量的积累,使他们沉醉其中而无暇顾及词汇真正的内涵,其后果是非常可怕的——我们是不是正在一步步引领孩子走向平庸呢?
从思惟培养来看: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大脑摄入固定的知识过多,不利于其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词汇可以丰富孩子的思维、拓展孩子的思维,但那些僵死的词汇,也会砌成一堵墙,或围成一座城,限制孩子的思维、固化孩子的思维。读经热、国学热继续在中小学发酵,以提高人性修养、复兴传统文化的名义,采取记忆背诵的方式。“现在不懂,将来会懂”,所以现在只需要读——“反复读、大量读,烂熟于心,出口成诵”。这观点似乎很有道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则是非常危险:现在向儿童灌输大量的死知识,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将来再想打开,则比登天还难。
看到孩子这么高兴,我心里不是滋味:孩子热衷于数量,热爱肤浅的收获,他们因数量的取胜而沾沾自喜,却失去深入探究、认真思考、仔细品味的兴趣。这将给他们后续学习制造很大障碍,也将影响他们整个人生的发展。
“生命课堂”致力于实现知识的生命价值,所以,“生命课堂”不提倡这种做法,不以词汇量多少论英雄,不倡导大量的记忆和背诵,提倡把词汇还原到原汁原味的生活中,学习有滋有味的、有生命价值的知识。在现实教育环境中,这是一种艰难的选择。因为纸笔测试的方式和严苛规范的评分标准,最容易考察出孩子的词汇量。但我依然坚持,并坚信不会牺牲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实际利益,因为我相信语言的生命力一旦被激发出来,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更有活力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地、主动地投身到有意义的学习之中,最终也能丰富词汇的积累。而这时的词汇积累,则不再是为了词汇而积累,是为了丰富语言、丰富情感、丰富认识、丰富思想而积累。
行文至此,看到朋友圈里,一位年轻的妈妈指导女儿背诵《弟子规》的照片。她很下功夫,查资料、注拼音、解释含义,忙得不亦乐乎,她感慨道:幸好有百度帮忙。这是培养母亲的教育,还是培养孩子的教育?我也说不清了。
其实,我想对孩子说:孩子,你高兴什么,比别人多知道几个成语,其实没啥可自豪的,或许你因此而失去的更多,而且更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