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获得”可以不那么实际

“实际获得”可以不那么实际
李广生

“获得感”一词,在《咬文嚼字》发布的2015年“十大流行语”中排名第一,之所以迅速流行,或许因为它出自最高领导人之口,也或许它真的是老百姓的迫切需求。各行各业都在及时跟进,教育界的提法是: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教育行政部门已经把它提到教育供给侧改革和教育治理的高度加以阐述。“获得感”与“供给侧”确实存在密切关系,因此我断言,2016年“十大流行语”中,“供给侧”必然占据一席之地。

学生的“实际获得”,当然需要关注,不仅需要关注,更需要保障。在教育行政领域,学生的“实际获得” 得是显性的、具体的、可量化的,姑且认为是物质层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比如:优质教育资源、先进教学设备、招生入学政策、考试评价制度,等等。但是,在学科教学和课堂教学领域,学生的“实际获得” 是什么呢,还是那些显性的、具体的、可量化的的东西吗?还仅仅是物质层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吗?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众所周知,“获得感”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既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比如,医保就是物质层面的、看得见的获得感,“中国梦”则是精神层面的、看不见的获得感。在“获得感”前面加上“实际”两个字,固然有助于引导人们把“获得感”落到实处,而不仅仅是一种感觉,但也会误导人们过于专注于物质层面的获得,从而忽视那些看不见的获得。

在与一线教师针对一节课探讨学生的“实际获得” 时,大家均表示:既然是实际的获得,那必然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比如具体的知识、技能、方法、原理、规则等等。更有教师表示,所谓“实际获得” 就是在知识方面的扎扎实实的收获。这让我意识到,“实际获得” 这一提法需要慎重,或是需要厘清。

“植树问题”是小学四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学习这一内容,孩子们究竟应该获得什么呢?“植树问题”有一系列公式,最基本的是以下三个:

两端都植:距离÷间距 +1=棵数

只植一端:距离÷间距=棵数

两端不植:距离÷间距-1=棵数

如果我们认为这些公式以及应用这些公式解题,是最重要的“实际获得” ,那么: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想方设法引导孩子推导出这些公式,就会围绕这些公式的得出而设计教学活动,那些与公式无关的属于孩子的珍贵的创意、新奇的想法,就会被我们过滤或忽视,我们就会一门心思的关注结果,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感受和体验,当有的孩子不能完成推导时,我们就会采取灌输的方式,强迫他们把这些公式背下来,或是通过大量的练习使他们熟练掌握这些公式的应用,为了检验孩子的“实际获得”我们通常会出几道相关习题......这样一来,我们的教学就会变成“目中无人”。人都没有了,实际获得又有何意义呢?

如果我们不把所谓的“实际获得” 看的那么“实际”的话,那么:我们就会更加关注孩子探究的过程,而不是推导的结果;我们就会更加关注孩子的思考,而不是他们得出的结论;我们就会更加关注孩子的独特想法,而不是标准的答案;我们就会更加关注孩子的差异,而不是强制性的统一要求。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的实际获得是什么?是看不见的思维的发展,是摸不着的生命的成长,是无法量化的创意的生成。

我们甚至可以想的极端一些:这一节课,孩子思考了很多、尝试了很多、讨论了很多,但一个公式都没有得出,难道说就没有“实际获得” 吗?难道他们的“实际获得” 就一定比通过记忆的方式得到全部公式的孩子少吗?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学科教学和课堂教学领域,学生的“实际获得” 可以不那么“实际”。特别是一线教师,千万要提防被“实际”迷住了眼、弄晕了头、绊住了脚。我反对华而不实的教学,但更加反对因为过于实际而导致的功利化教学。“教什么”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指向具体的知识。有温度的课堂、有体验的课堂、有生成的课堂、有合作的课堂、有质疑的课堂,是“生命课堂”的五大特征,这些定义似乎都不很实际,但又都是学生的实际获得。“扎实”,同样是“生命课堂”的价值追求,但此扎实与彼扎实的指向不同,如果非要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下面这句并不十分严谨的表述,也许能部分的表达我的意思:此扎实为生命的发展奠基,彼扎实为知识的获得服务。这段表述的“硬伤”在于容易误导人们把生命的发展和知识的获得对立起来。一旦对立,生命的发展将成为空谈,知识的获得将变得功利。所以我要特别说明:生命的发展和知识的获得不是对立的,是一脉相承的整体,关键在于以谁为目的、以谁为手段。

教育需要物质保障,所以学生的“实际获得” 必须实际;教育更需要思想和情怀,更需要涵养和等待,所以学生的“实际获得”可以不那么实际。

欢迎关注·感谢分享·期待留言
关注生命 致力原创
微信号:jiaoyu_rensheng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0)

相关推荐

  • 跟岗小结(一):如何用好高分云智慧课堂

    以下正文部分系潘建恒小结,括号内为钟洪蕊评注. 今日下午,英语科组廖丽丹老师,白锦玲老师展示了两节精彩的智慧课堂公开课. 课前,老师通过前置任务让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对课程的知识结构进行 ...

  • 我教《道德与法治》课

    2017学年新学期,我告别了持续近三十年的数学教学,接受了学校分配的新任务--任教<道德与法治>课.迄今为止,经过约30课时的新授,初步完成了教学任务. <道德与法治>课属于& ...

  •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一.认真实习.熟悉学生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知道要上好一节课,必须做到几点: 1. 要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考点: 2. 要理清思路,合理分配时间; 3.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