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你慢慢飞
最初所设计的“做自己的教育”(或称“做原创教师”)要经历四项修炼,从提出核心问题到形成教学风格。关于教学风格的那篇文章发布之后,一些同行和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他们认为第三项修炼(教学主张)到第四项修炼(教学风格)之间的跨度太大,普通教师难以跨越。仔细想想,确实如此。在现实的教育人生中,不乏拥有鲜明的教学主张的教师,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未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原因何在?因为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成熟的体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意味着教师熟练掌握并自觉应用教学艺术,教育人生步入艺术人生的境界。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融合,是科学精神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教师很难一下子从技术型跳上艺术型。不在二者之间设置一个台阶,不能平稳过渡的话,很多教师便只能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无法寻到艺术的门径。所以,我决定在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之间增加一项修炼,名为教学智慧。“做自己的教育”(或称“做原创的教师”)就变成经历五项修炼:提出核心问题——聚焦关键事件——修炼教学主张——提升教学智慧——形成教学风格。其中,修炼教学主张既是核心又贯穿整个过程。
这样一来,时间成本可能要增加,但这有什么关系呢?教师专业成长本来就不能急于求成,像一首歌唱的那样,“亲爱的,你慢慢飞……”
教学智慧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教学智慧在《教育大辞典》中被定义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一时处于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的能力。”还有人认为:教学智慧是教师个体在教学实践中,依据自身对教学现象和教学理论的感悟,深刻洞察并敏锐机智、高效便捷地应对教学情境而生成融通共生、自由和美的境界的一种综合能力(杜萍 田慧生 《论教学智慧的内涵、特征与生成要素》)。学术界的热情并没有如人所愿的点燃一线教师智慧的火花。很多以“某某智慧”命名的研究成果遭到冷遇。因为稍有经验的教师都明白一个道理:别人的智慧永远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教学智慧具有情境性,离开具体的情境,智慧的选择可能就变成愚蠢的做法;教学智慧具有个性化特征,同样的应对办法,对这个教师来说得心应手,对别的教师来说可能就是勉为其难;教学智慧具有即时性特点,在适当的时机作出适当的反应即为智慧,时机稍纵即逝,在教学现场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判断和选择。教学智慧像是教师本能的反应一样。正因为如此,教师热爱教学智慧,但难以把握教学智慧。它像个淘气的精灵,时常跳出来诱惑教师,伸手想抓住它,又一下子逃得无影无踪。教师不能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就无法通过智慧的积累而到达艺术的殿堂。
只有找到教学智慧这个精灵的老窝,而不是追着它的影子跑,才能把它牢牢抓住并为自己所有。这个精灵的老窝在哪里呢?还是要回到教学主张来寻找。那些机智的、巧妙的、敏捷的、如神来之笔一般智慧,正是教师教学主张的自然流露和具体表现。
几年前,我在一所学校听课,正当教学顺利进行之际,一个小男孩突然站起来问老师一个问题。这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教师有些发懵,气氛相当尴尬。为了打破这一局面,教师东拉西扯,牵强附会,勉强给出一个答案。
课后我和教师们交流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参与讨论的教师分成两派,一派的观点是搁置问题,留待课下解决。另一派的观点是把问题抛出去,让学生思考。两派相互争执,各说各理。最后我发现,大家的分歧并不在于哪种方式更巧妙、更智慧,而在于各自对课堂的理解不同。“搁置”派看重教学的计划性,所以无关大局的问题可以搁置。“抛出”派看重教学的生成性,所以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学习资源交给学生。“搁置”还是“抛出”,教师需要在瞬间做出选择,才能显出教师的教学智慧,但这背后却是教师的教学观在发挥作用。若是认为智慧就是“搁置”或“抛出”的巧妙方式,不深究背后的故事,教师所能习得的也仅是一个技巧,比如委婉的“搁置”或是灵活的“抛出”,而不能增长真正的智慧。
修炼教学智慧,不能被它灵动的外表所迷惑,深入它的老窝——教学主张,才能俘获它的芳心,让它乖乖地追随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