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的邀请

社会学的邀请 .(美)乔恩·威特(Jon Witt).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2

1

有一天午饭,我做了一个小实验。我和妻子分别在一张纸条上写下自己对家庭的贡献率。令人欣慰的是,我们两个的贡献率加起来还没到100%。这代表着一种谦卑的态度,都认为对方付出更多一些。这是一个少见的现象,大多数人都有一种认知上的偏差,那就是总是认为自己很重要。我是谁,我的意义何在?这不是一个自我判断的问题。从社会学的视角看,我是由周围的人所定义的,自己给自己下定义是毫无意义的。有一段时间,我觉得我的个性像一片游离的垃圾,招人厌恶。我觉得我的雇主不需要我了,我应该知趣地离开。但是有几位毕业生和我说:“老师,你千万不要变。”这给了我一个存在的理由,让他们觉得在追求人生价值的路上并不孤独。当然,也会让一些人觉得很别扭。另一些人应该做这做那,说我应该改变。我仔细想了下,他们所说的并没有什么新鲜的观点,只是希望我做一些他们曾经做过的事情而已,这样我们就能保持一致了。从社会学的视角看,我的作用可能就是给一些人提供信念支撑,给另一些人送去疑惑。

“我们会影响我们周围的世界,反过来我们也会受到我们周围世界的影响。”P10

 ——地位的重要意义

2

读本科时,有一门非常无聊的课程,那个老师基本上没什么水平,就是拿一些老套的、不沾边的例子说事儿。下面的学生基本上没人听,如果被他吸引,那肯定是又聊到什么段子了。可能这个老师也意识到自己没有讲出什么东西,在一次课里冷不丁地说了一句:“难道我的大学就白念了?”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今天站在这成为你们的老师,自然是有原因的。然而在学生看来,这句话依然苍白无力。从课堂上看,他的大学看上去就是白念了。

不过,他的大学真的没有白念。仔细去追溯一个人的发展轨迹会发现,被我们称之为“奋斗成就成功”的故事里,总是有一些不是靠奋斗就能获得的资产。比如你父母是谁。当一个人获得了一个证书的时候,就可以换取更多的证书。从这个意义上看,大学,绝不白念。人总是要把那些社会普遍认同的高贵品质与自己的成功联系在一起。所以,不要怨天尤人,否则,会陷入绝望。

“当我处于顶端时,我将之归为技巧(个人的努力和才干),当我落到底部时,我就会谴责坏运气与不公正的制度。”P28

——社会学的想象力

3

前几天,我听到一个让我伤心的消息:我父母家多年的一个邻居去世了。他是一个不成器的人,年轻时就好吃懒做经常喝酒,为此离了婚,儿子跟着女方走了。家庭破碎,让他失去了对生活的追求,更加纵酒无度。和父母住在一个院子里,年纪轻轻的还靠着父母活着。后来他母亲抱病而去,留下他和行动不便的老父亲生活。父子俩开始还开开锅灶,后来干脆就吃亲人接济和社会救济了。接着父亲也去世了,他一个人就守着一处院子,杂草丛生。整天手里拎着个酒瓶子,摇摇晃晃,身体又黑又瘦。年龄不大,牙齿掉落,身体虚弱,就像个暮年老汉。有时候没钱了,就去邻居家借。说是借,有时能还上,有时还不上。所以,周围的人都不愿意和他有什么交往。

不过,他却给我留下一些少见的好印象。他说他小时候来我家玩,我还没学会走路,妈妈做饭,他就帮忙抱着我。自己有个苹果还舍不得吃,给我留着。我结婚那年,我父母考虑到他没什么钱,就没有邀请他。他专门跑到我家里,说自己要去参加婚礼,希望我父母能邀请他。我父母赔不是,很正式地给他发了请帖。他去参加婚礼时穿着的非常干净正式,完全看不出他是一个潦倒的人。以前回家总能碰到他,我还能打个招呼。可是后来,我也跟周围的人一样,不理会了。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我很是愧疚。

“孤立的个人并不是其活动的充分目的,因为个人实在是太渺小了……因此,当我们除了自己而无其它目标的话,不可避免地,我们的一切努力皆归于无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失去活着的勇气,也即丧失了行动和拼搏的勇气。”P64

——寻求答案

4

有一年,我爸爸遭遇一场车祸,住了半个月医院。我和妈妈在医院陪护,无心料理家里的农活。家里种了几亩葱,就想着我爸爸能万幸躲过一劫,没心思再收获了。然而,接我爸爸回家后,看到的场景让我很感动。村里的金喜叔装了满满一车葱,在村里帮我们卖。周围的人本来家里已经买了不少了,还要多买一捆。农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在你见识了很多内部无情无义的斗争后,却也在一些特殊关头能看到关怀。大家从事着一样的劳动,很容易感同身受,谁帮谁一把都能伸手。在闲暇时间,相互之间的走串是非常频繁的。一群人分享着共同的故事,生产生活都融合在一起。农民除了种地什么都不会,但农民又什么都会一点,什么活都得干。共享着一种集体意识,但大多时候是各顾各的,自己养活自己。多来一个人也绝对不会让他闲下来,反过来,少了谁也能正常运转。然而,到了城市里却不一样了。每个人都被定在一个岗位上,你脱身去帮助一个人并没那么容易。没有共享的故事,很难聊到一起,但是相互依赖。

“对现代社会来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极大的相互依赖性(由于专业化)同一种强烈的个人主义意识(跟一种弱的集体意识相关联)联系到一起。”P88

——汉堡是一个奇迹

5

今年种甜玉米的特别多,甜玉米很不好卖。我每天装上两袋子,东跑西颠一上午,也就能卖上百八十块钱。有时候会想,如果我在城市里随便找点活,比如多讲讲课,挣钱也会轻松许多。不过,卖玉米却不全是钱的事。每天早晨城里有一群跳广场舞的妇女们,都会买我们的玉米,说这个玉米好吃。有些村里的人上门买几个,邻里之间送几个,做买卖结识了很多人。我在卖玉米的时候,有个老汉说:“一看你就不是种玉米的。”我说我爸爸腿受伤了,所以我抽空卖玉米。城里人问农村人:你辛苦一天才能挣几个钱?农村人问城市人:你一天会说几句话,又认识几个人?

“劳动异化就是指与社区的分离,与工作伙伴的分离,与我们制造的产品分离,最重要的是与我们生产的创造性、动态性、独特的人类潜能的分离。”P109

——劳动力+树=书桌

6

村里有个关帝庙,每逢初一十五,都会有人烧香祭拜。到了除夕或者唱戏是个大日子,香火更盛。然而,虽然叫关帝庙,但里面没有关二爷。有三个神殿,两侧的小殿分别是观音和财神,分别保佑平安和财富,中间的大殿是四个龙王爷,保佑风调雨顺。这几个神特别像共处一院的租户,而不是东家。人们分别求神保佑我的平安、我的财富和我的风调雨顺。至于神对我有什么要求,我又能为神做些什么,好像一无所知。人们也不想去谈论这些问题。可见,人们祭拜都是出于虔诚的自私。

“我不知道上帝的旨意,因此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得到了上帝的恩宠。这种不确定,把信徒置于一种艰难的境地,他称之为'救赎恐慌’。”P120

——我思故我在

7

我的小学启蒙老师和我说过这样一件事。我一年级时,学校里有我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我们每天在一起玩。有一次他从后面推了我,我非常生气,就去办公室找老师。老师批评了我的朋友,并说要把这件事告诉他的爸爸。我有点着急了,我本意就是不想让他推我而已,并没有惩罚他或者把事情搞大的意思,那样我就损失了一个好伙伴了。八岁的我说了一句让老师很意外的话:“老师,我已经原谅他了,你就不要告诉他爸爸了。”要知道,在我们那个普遍缺乏教育的环境里,很少有人知道原谅是什么含义。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我们才知道自我。”P148

——自我与社会

8

这个故事和农村没关系。我和女儿去上海迪士尼玩,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城堡,我感到有些震惊:哄小孩玩的东西,居然做成了真的。然而在迪士尼,你所见识到的真实远不止城堡。各种奇幻的场景接连出现,真人表演配合着数字画面,童话、幻想、梦境真的照进现实。好多人排队半小时,就是为了和米奇合影。米奇不仅有自己的家庭,还有朋友以及一切社会关系。一整天的游玩沉浸其中,晚上烟火表演之后,米奇挥手和大家道别,游客也在挥手道别,频繁回头多看一眼。我女儿当天就许下心愿,再来一次迪士尼。我在离开的那一刻,居然也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觉。当我完全离开这里,突然意识到这感觉有多荒谬。妈的,我居然和一只根本不存在的假耗子道别,还依依不舍的。

“在后现代的世界里,'真实性世界’根本就不存在;我们仅仅认为它是存在的。简言之,当提到超现实时,我们所认为的真实并非真正的真实。”P163

——“是”的含义

9

我父母结婚时,真的是一穷二白。五百块钱彩礼就定了终身。如果你问妈妈是否后悔,那是个非常荒谬的问题。那时候,家庭是奋斗的起点。现在,万事俱备才结婚。传统家庭男女都要参加劳动,相互依赖,单个人靠自己无法生存。后来出现了伙伴家庭,男主外女主内,孩子从小被赋予不同的性别品质。然而,有一次当我关切地问一个青年何时结婚时,她的回答是:“谁说人一定要结婚?”传统家庭建立在依存的关系上,伙伴家庭建立在分工互助上,而后现代家庭则建立在爱情的追求上。

“后现代家庭比伙伴家庭更有弹性,更能适应一个多变的世界。它们不需要符合一种特定的方式,只要给予我们基本的心理上和感情上的健康即可。”P186

——联结纽带

10

女儿回来和我说他们学校里的事情,我都觉得非常新鲜。总的来说,在家里我们的价值观是感恩和奉献,然而学校里推崇的总是个人的成功。无论我们如何向她解释每一份收入的不易,但对她来说,你努力挣钱的时候,她总是看不见。现代社会,亲子沟通越来越成为一项独立出来家庭活动,原因就是,儿童不必再参与生产生活和权利斗争,只需要做好一个学生就行了。

“学校环境会为孩子们脱离家庭形成独立个体创造的空间。”(P209)

——教育

11

有一次,有一个学生和我请假,说要去参加一个重要的活动。她是一个很上进的女生,印象当中就没有请过假,所以,你只能相信她一定是有比上课更重要的事情。就在请假当晚,我从她的分享中看到了她的照片:她正在某著名歌星的演唱会里,展示着价格高达2000元的门票。去参加演唱会的人我见过多次,不过这个票价再一次更新了我的认知。从现场那些观众兴奋的表情看,你会觉能够观看这样的演出,钱绝对是个次要因素。科学理性已经教育了几代人摆脱迷惘,但事实证明,人还是一个需要信仰的物种。应了那句话,在没有宗教的时候,一切都有可能成为信仰。在几千人虔诚地听一个人讲话,我只在教堂里见过,大学里的毕业典礼远达不到那种聚力。宗教的功能等价物一般具有这三个特征:一,信念和实践的统一体,你相信他所说的话,并且愿意为自己的信念花钱。二,神生物,把一些世俗的物质化的东西非物质化,比如一张10块钱的海报,被明星签过名的衣服,有些明星有自己专属的称呼、logo;三,共同体,宗教好有一个社会性的构成要素,即信仰者团体——歌友会。

“不管是什么,只要他能给我们提供意义体系并能超越我们的生物性,它就是宗教。”(P231)

——保持信仰

12

我已经组织了两次成功的高中同学聚会,同学们说,只有像我这样有号召力的人才能组织起如此成功的聚会。我说,因为大家都有聚的愿望,所以不管是谁站出来,号召力就自然有了。真的是这样的吗?如果换一个人组织,效果真的一样吗?其实,不是每个人都想见所有人的。我自恋点说,可能确实很多人是想见我的。如果哪个人不想见组织者,那聚会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了。在做学生的时候,坐在教室里的每一个人所面临的机会都是一样的,但是走着走着,就处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了。你会发现,即使学习比较差,父母有钱的,子女也不会穷,父母有权利的,子女也不大可能处在社会底层。决定阶层的三个因素:经济地位,资产和收入方面的差距把人分成有钱的和没钱的;社会资本,人脉的层次把人分成有权的和没权的;文化资本,受教育的程度把人分成有文化的和没文化的。假设,我很穷、没读过大学,认识的人很少而且都处在社会底层,与我对话的也估计是和我有着类似背景的人了。组织一个由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参加的聚会,我的优势是:我穷,所以能和穷人共处一桌;我没有人脉,所以能和靠自己打拼的人共处一室;不至于太过悲惨的是,我还幸运地有点文化,我的职业很受尊重,这是我能与很多社会上层的人共同举杯的理由。

“处在上层阶级的个体进行跨群体的互动会较为容易,因为他们拥有更为灵活的社会和文化技巧。……工人阶级群体被由工人阶级文化产生的人造物团团围住,而很少有机会与其他群体进行互动。”P259

——等级之差

一直保持专注

最后学杂了

(0)

相关推荐

  • 刘敏涛是他前妻,他颜值堪忧7年不探望女儿,前妻44岁美如画

    刘敏涛是他前妻,他颜值堪忧7年不探望女儿,前妻44岁美如画 最近,刘敏涛表情管理进行了一项热门搜索.在视频中,她穿着一件红色的连衣裙,勾勒出一条优美的曲线. 在舞台上,她的全身充满了戏剧,每一个微笑都 ...

  • 专家建议家长重视生活教育

    记者在近日的采访中了解到,"家庭是教育的第一课堂,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已经成为许多年轻家长的共识. 马羚老师原为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幼儿教育研究室主任,退休后被聘为北京红黄蓝儿童潜能教 ...

  • 学社会学的四点感悟

    作者:莫小北 第一,平凡而不复杂. 平凡人是忙着管理印象的互动人,是你来我往.你酬赏我快乐的交换人,也是通过建构现实来完成现实的常人.说白了,平凡人就是一普通人. 有平凡,就有复杂.好像命运的词汇总是 ...

  • 家庭社会学

    第 1 页 导 言 世纪末世界性的 "家庭危机" 家庭组织源远流长 ,在人类社会发展 的历史长河 中,它一 直是人们营生 的基本社会群体 ,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最为普遍 的 组织形式之 ...

  • 转化后进生工作要得法

    邓美兰 W,全校出名.迟到.早退不说,最令你头痛的就是,你入情,他不入理.不管你是关怀他还是训斥他,他就这么乜斜着眼睛看着你,一声不吭,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就如一块"坚冰",让人靠 ...

  • 哲学的邀请:​你不必成为哲学家,但一定要学点哲学

    哲学有什么用? 我们能从哲学中得到什么? 哲学会让我们越来越穷或成为怪人吗? 科学在不断为世界给出新知和证据,我们还要哲学做什么? 人人遵从本能行事或跟随潮流也过得挺好,为何还要费劲哲学思考? -- ...

  • 李恭忠:孙中山缘何走上反清道路?——青年社会学视角的考察

    孙中山缘何走上反清道路?长期以来,出于(或迫于)神化革命领袖的需要,学者们多从观念.意志角度出发,以孙中山后来的成熟思想去投射其青年时代,把青年孙中山塑造为从一开始就是目标明确.志向坚决的革命家形象, ...

  • 征文丨【202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暨第五届农业社会学论坛征文通知

    各位学界同仁: 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在稳定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压舱石"作用.迈向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 ...

  • 社会学被自然科学“误导”了?

    全文3118字,预计阅读6分钟 什么是社会学?为何说自然科学"误导"了社会学呢? 赵鼎新(本文正文图片均转自"西湖大学WestlakeUniversity"微信 ...

  • 彭荣础:中国教育社会学40年:回顾与展望

    ▲彭荣础 作者简介:彭荣础,社会学博士,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 文章来源:<江海学刊>2020年第4期 内容提要:作为一门聚焦社会与教育互构的学问,教育社会学历史悠久并日渐成为学 ...

  • 关系/形式网络与历史社会学:革命与国家形成(Annu. Rev.2017)

    文/高行云 首发时间:2018年6月22日 荐读:Erikson, Emily and Nicholas Occhiuto. 2017. 'Social Networks and Macrosocia ...

  • 诚恳的邀请各位家长朋友们进来投票

    这是灰灰龙的第83篇原创文章 昨天,看到了家长的5个层次 于我心有戚戚焉 这是我一直在追寻,但却总是总结不到位的 诚恳的邀请各位家长朋友们来做个投票 第1个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第2个层次:舍得为孩子 ...

  • 突破与重构:历史社会学的三波浪潮及其未来

    在菲利普·S. 戈尔斯基看来,社会科学是无法逃避"价值判断"的,甚至任何学科都不能"价值无涉".因为价值内在于这个世界本身,世界召唤我们与其发生价值关系,而不是 ...

  • “我比你苦”的叙事社会学

    作者:莫小北 在病人群体中,有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病情重的会说病情轻的"你这算啥,我可是--",即隐含着"我比你苦"的叙事.虽然没有做过统计调查,但这背后的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