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年来,像我这样的人 | 宇帆·早茶夜读382
382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宇帆金句
四十八年来,像我这样的人
文/ 宇帆
大家晚上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张宇帆。这周我们一起共读丁玲的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我在村里虽然没做主要工作,但是,我在村子里是一面听,一面观察、体会、理解,我是想,在这样一个伟大的运动中,人们是怎样的变化着,活动着。于是,在观察当中,我脑子里过去所保存的许多人物也都被联想、勾引起来了。
看得出来,土改工作给了丁玲很多触动,她接触了各式人物,或是这些人唤起了她童年的记忆,或是对他们命运的关注与同情,想要提笔写点什么,这本也是作家的本能。但其实很难想象,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因得不到理解而不断陷入苦闷的女孩,要怎样面对巨大变革中的乡村社会。
小说有五十八章,大概写了三四十个人物,一边读一边忘,“这人是谁来着?”。不过好歹记得,主要分为几个集团:地主、富农、村干部、土改干部、还有广大的贫农。这并不是说人物塑造扁平单一,相反,没有着力塑造一个特别显眼的存在,不呼唤英雄式人物,而展现的是土改中的农民群像。每个人物都代表着一类人,在不同的阶级属性之下,丁玲尽可能地将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展现他们性格的复杂性。
黑妮是地主家的侄女(原先设定是女儿),有点叛逆精神,是个明朗美丽的女孩。其实通过前两周的共读能感受到,对于女性命运的描写,丁玲应该是信手拈来。如果照着原先的路子走,可以猜想黑妮是否又是一位带有斗争反抗精神的年轻女性。说实话,是有点儿“大女主”期待的。但这时的丁玲到底是给画了个圈,她也好,笔下的人物也好,棱棱角角,该磨的都得磨。她说:“我写黑妮时,曾考虑一个问题,那时土改工作中对地主子女与地主一般看待,我觉得应有所区别,所以在书中安排了这样一个人物。”可后来周扬有意见,丁玲也只好接受。不过,那些血液里的逆反因子还是可隐约窥见的,她把黑妮改写成了一个孤女,从地主的女儿变成了侄女,虽是亲戚,但也是受到压迫的。这其实是丁玲在土改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地主需要斗争,那地主的子女呢?
他不断的想,他想找个人问问:“像我这样的人,受了一辈子苦,为什么也要和李子俊他们一样?我就凭地多算了地主,我的地,是凭我的血汗,凭我的命换来的呀!”
丁玲多次提到顾涌的原型,那个富农在大会上台献地时,“衣衫不整,一双破鞋,上台一解裤腰带,是一截一截破绳子接起来的”。农民对于土地的渴望是贯穿始终的,通过劳动得来的土地,已经在无形中和他们的血脉联系在一起。随着深入群众,丁玲越来越能体贴这其中的复杂性,这样辛苦劳动的农民,丁玲觉得不该分他的地。可政策是个金钟罩,罩住的不是只有地主和农民,干部也是,谁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人是有血有情,不能一刀切开,左边地主富农,右边中农贫农,不好好捋一捋,谁撞上都是头破血流。王中忱老师说:“丁玲在写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苦恼,说明作家投身到群众斗争生活之后,还会遭遇许多新的问题,在大众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和情感,如何纳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政策轨道上来,并不像丁玲原来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容易解决。”可久未找到解决之法,文字也就涩了,这影响到的不仅是这篇小说,还有丁玲的命运。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关注早茶夜读,从此读书有谱系。下次再见。
本周主题书
2019.8.26~2019.9.01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关注早茶夜读,从此阅读有谱系
每晚9:30,不见不散
本期主题
巴金
下期主题
我在霞村
上期主题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