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邪了

坐在客厅里品茶、品烟。自从使用烟斗,才真切感受到烟也是需要品的,而且需要细品。朋友聚在一起,要抽香烟,一支接一支,烟雾缭绕,以助谈性。独坐,烟斗则是不错的选择,平心静气,感受呼吸之间发酵的烟草燃烧后散发的独特风味。但我并不倡导吸烟。事实上品味生活有很多种方式,吸烟可以归为最坏的属于恶习的那一类。特别是年轻人,最好不要碰!

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教学有明确的、具体的标准那该多好啊,对教师的教来说,难度和挑战性将会大大降低。像绝大多数产品那样,建立行业公认的质量标准,达到这个标准即为合格,超过这个标准即为优质。或是像体操运动那样,有一整套规范的技术动作标准,在此基础上运动员一决高下,评委进行打分。好课的标准若是如此的话,将会发生什么?

随之而来的一定是大规模的培训。不再像现在的教师培训这样,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而是基于标准的可能是近乎严苛的训练,就像培训产业工人一样。师范教育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基于标准的职业训练会成为师范教育的重头戏,也许就像训练职业运动员一样。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被训练成像产业工人或职业运动员一样的教师,会用同样的方式训练学生。

但是,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标准,关于教学的有课程标准,关于教师的有专业标准。最新一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2011年修订的,2012年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如果说课程标准回答了教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师专业标准则回答了怎么教的问题。如此重要的两个文件在教师群体中知晓率并不高,或是仅仅知道而已,对于其中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往往是粗通皮毛。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一名好老师。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认真读过这两个标准的人一定清楚这样一个事实,无论课程标准还是教师专业标准都显得那么含糊,与产品的质量标准和体操运动的动作标准不可同日而语。课程标准出台后随之出现各个版本的专家解读,各有真知灼见,让课标的具体执行者,也就是广大一线教师们更加困惑。能够进行如此多样化的解读,标准还叫标准吗?

微观层面也是如此。专家学者依据各自对教学的理解分别提出关于好课的标准。叶澜教授提出五大标准:1.扎实,2.充实,3.丰实,4.平实,5.真实,但她还强调“一堂好课没有绝对标准”,也许她自己也觉得这五大标准其实算不上标准。崔允漷教授把好课标准定为三点,1.教的有效,2.学得愉快,3.考的满意,虽然考虑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但还是未免简单了一些。还有很多专家的很有意思的见解,不再一一赘述。似乎每一个专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好课的标准,这一点倒是和一线教师不约而同。

据我了解,很多地区都在致力于好课标准的建立,为此投入不小的精力,试图一劳永逸的解决好课众说纷纭的“乱象”。包括上海、广州、南京等一些大城市,都以文件形式下发了好课的标准,作为检查评比的依据。一位同行戏称之“中邪了”,但我觉得不能否认这是集中统一管理模式的客观需求。

集中统一管理的优势自不必多言,但并不意味着它毫无缺陷。过于执着于一端,只看到优势或是缺陷,便会有“中邪”的危险。

已是凌晨时分,语文老师还在电话辅导学生。放下电话,她看了一眼窗外,忽然说到:今晚的月亮真圆。我以为她要跟我谈点风月,连忙放下烟斗,却听她又说到:祝愿我的学生都能考出好成绩。

我心中暗想:中邪了。

我们的教育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