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堂,大宇宙

小课堂,大宇宙

作者:李广生

“生命课堂”提出建设有温度的课堂。

温度是个物理概念,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课堂肯定不是物体,把课堂视为物质的存在其实是对课堂的最大误解,所以这里所说的温度也肯定不只是冷热。但事实上我们经常用冷热来评价课堂,比如我们会说有的课堂热热闹闹,有的课堂冷冷清清。是热闹的课堂好还是冷清的课堂好?单凭冷热来判断,经常造成我们对课堂的误导。我们会误以为热闹的课堂代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效果一定好;也会误以为冷清的课堂代表学生态度消极,效果一定不好。

课程改革开始阶段,确实刮起一股旋风,致力于破解课堂的坚冰,让课堂热闹起来。时至今日,这股旋风依然很强劲,但已经有不少的同行意识到,热闹的背后潜伏着某种危机,热闹不一定是好事,更不一定有好的效果。当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后,有人迷茫了,难道安安静静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

争论依然没有结束,是动还是静、是热还是冷、是轰轰烈烈还是静悄悄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学术领域和实践领域尚未达成共识,都在进行探索。

机械的理解温度如同物质的看待课堂一样,把人们带入误区。温度只有两种状态,或是冷或是热,是相互对立的,也可以说要么冷、要么热,当然还可以认为存在一种中间状态,即不冷不热。熟悉课堂的人都清楚地知道,课堂不可能只存在这样几种状态。那方小小的天地如同巨大的宇宙,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也许表面上波澜不惊,暗地里却激流涌动;也许表面上热火朝天,实际上却毫无创意;冷与热可能同时存在,也可能交错进行;还会表现出某种状态,根本无法用冷热来衡量。

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活动、时间、空间、设施、情感、意愿等各种要素组合到一起的共同体,小课堂就是个大宇宙。每一个走进课堂的人,如果他成为其中一员的话,就会置身于这个共同体呈现的各种关系之中。这其中即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人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人与目的之间的关系和知识之间的关系,等等。坐在课堂里的一名学生,不管他是谁,也不管他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如何,他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他要面对和教师的关系、和同学的关系、和环境的关系、和教学内容的关系、和教学活动的关系、和教学方式的关系。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同学关系是否密切、喜不喜欢教室的环境、适不适应学习方式、有没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对教学内容是否感兴趣,都将对他的学习产生巨大影响,包括学业成绩。有的学生获得成功、有的孩子遭遇失败,只不过是因为没有处理好某种关系。

温度是对关系的描述。建设有温度的课堂,实际上是建设关系友好型课堂。

如果我们这样理解温度,就没有必要在冷和热上纠结,更没必要为热闹好还是安静好,而争得面红耳赤你死我活。中国教育的悲哀在于学术界糊里糊涂,实践层面又忽左忽右。学术大佬们不负责任的制造概念、贩卖理论,一线教师们无所顾忌的拿孩子做实验。教育理论表面上一片繁荣,实际上苍白无力,每年出版了那么多专著、发表了那么多论文,有价值的寥寥无几。教育实践表面上百花齐放,实际上满地狼藉,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到最后鸣金收兵一场空。

建设关系友好型课堂,实际上就是理顺课堂上的各种关系,而使处于各种关系中的师生感受到尊重和支持。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严厉好还是和蔼好?专家会给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答案,让一线教师莫衷一是。于是有的专家就投机取巧,采用了折中的办法,他们提出教师对学生既要严厉又要和蔼。专家能自圆其说了,但把一线教师难住了,怎么才能既严厉又和蔼呢,总不能一只眼睛冷若冰霜,另一只眼睛温柔如水吧;总不能像电影演员似的,一会儿严声厉色,一会儿又含情脉脉吧。事实上如果处理好师生关系,建立基于尊重和支持的师生关系,严厉也好、和蔼也好,都不是问题。即便严厉也不会发展成为暴力,即便和蔼也不会产生放纵。相反,如果只在态度上下功夫而不重视友好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严厉极有可能产生伤害。和蔼就一定让学生如沐春风吗?也不尽然。软暴力、隐性的暴力、温柔的强迫,同样给学生带来心理的摧残,甚至比严厉还要可怕。

“你可以大点声音吗?”教师提示一位站起来发言的孩子。看样子他是个腼腆的好像有点不自信的孩子。老师的提示稍微起了一点作用,他提高了音量。但是很快,他胆怯的样子和结结巴巴的发言,再次让教室里的其他同学失去兴趣,他们窃窃私语的声音也提高,把发言者的声音掩盖。教师再次提示他提高音量,并鼓励他大胆一点、自信一点。教师的鼓励没有发挥丝毫作用,他匆匆结束发言,很失望的坐了下来。他感受到尊重和支持了吗?没有。他感受到的只有不尊重和歧视。这样的课堂有温度吗?

学生站起来发言,他面对的是什么?是关系!这一点很多教育者并没有清晰地意识到。他站起来之后,他就成为各种关系的焦点,承担着很多压力。这时候教师应该帮助协调各种关系,帮他减压而不是继续施压,使他感受到尊重和支持。所以,教师没有必要提示他提高音量,而是应该提示其他同学注意倾听。教师不应该鼓励他大胆自信,这样的鼓励毫无意义,因为胆量不是一说就能变大的,自信不是一说就能拥有的。教师应该走到他的身边和他一起面对,表现出专注和欣赏,并带领全体同学用实际行动对他表示支持。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从协调关系而不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采取行动。良好的关系一旦建立,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如果每个孩子在课堂都能体验到尊重和支持,他们有什么理由不自信呢?

这就是有温度的课堂。温度不是冷热,是尊重和支持。建设有温度的课堂,也不是教师态度慈祥一点、说话温和一点,而是从关系入手,建立基于尊重和支持的友好型关系。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