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拼命奔跑,可你跑得过时间吗?(下)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知道时间流逝的快慢并不是错觉,你拥有的时间真的可能变多或者变少。而决定时间流逝快慢的,是我们大脑接受和处理的信息数量——处理的信息越多,时间流逝就越慢。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是:

  • 年纪越大,时间过得越快。因为我们的生活中新事物越来越少,而脱敏机制让我们对周围一切的真实感骤降,年轻时的新奇美好逐渐变成例行公事。

  • 我们无法抵抗旅行的魅力。因为陌生的环境和经历,增加了大脑的信息处理量,时间的流逝速度减慢,我们因此感到摆脱了时间的束缚,轻松自在。

  • 刷美剧、看电视、朋友圈...这些活动真的会“消磨”时间。当你专注在一个点上时,其他感官信息减少,时间的流逝因此变得飞快。糟糕的是你根本停不下来,因为无事可做的“思维泥石流”更加可怕。

(点击蓝字可查看上篇:绕过时间管理,你来决定时间快与慢(上)
知道了时间速度变化的原理,我们就可以善加运用,改变自己受制于时间的被动状态。
如何让时间过得更快
当处于长时间的等待,如长途客车、远程飞行、医院候诊时,我们希望时间过得更快一点,那么有三种方法供你选择:

1、让自己进入专注状态

上面说过,专注状态会减少大脑接收的信息,时间因此加速流逝。如果你正坐在一架开往大洋彼岸的飞机上,找本有趣的书、看个电影或和邻座的人聊聊天都是不错的方法。

通常我很享受长时间的飞行,如果恰巧遇到了本好书,抵达终点时甚至还会惋惜时间太短。在我看来,同样是看书或看电影,在床上和在云上又有什么区别呢?但我的朋友则大多数时候都坐立不安,不断抱怨时间过得太慢,如果你也属于这种情况,那么你可能更需要第二种方法。

2、尽量避免痛苦或不适

因为无论身体上还是精神上,痛苦和不舒服都会拉长时间。假设你正在接受一场面试,尽管十分专注,但因为精神的焦虑和紧张,这场面试仿佛进行了几个世纪那么长。
同样,如果在一场约会中,你穿了件太紧的衣服,或一直在流汗,那么你会感到这个约会无比的漫长。在这两种情况下,你的注意力都会被迫转移,无法专注在固定的信息上,因此时间便放慢了脚步。
3、试着让自己较少地意识到时间
你越是关注,它就流逝得越慢。大部分人已经精于此道,比如不看手机、不戴手表,都是为了避免自己不停查看时间;
另一些人则会制定长期的计划,比如健身,上课,参加考试等。这里我想反鸡汤一下,很多人听上去正能量满满的长期目标,实际上只是出于对空虚时间的恐惧,而试图建立出属于自己的某种秩序。
“ 人总是倾向于建立某种秩序,制定他们自己的主观时钟,保护自己远离恐怖的时空'深渊’。”
放慢时间的正确姿势

遇到节假日,或者外出度假,我们可能就需要时间过得慢一些了。和上面的方法相反,我们需要增加信息量的吸收,尽可能延长宝贵的时间。

1、沉浸在真正的“新”环境之中
为什么说真正的呢?在上篇中提到过,如果你度过假期的方式是一整天在沙滩上看杂志或者整晚在旅馆里抱着电视遥控器,你就不能怪假期过得快了。因为这里的一切和你在家里没什么不同,你吸收到的新信息微乎其微。
如果想要更长的假期,你需要做的是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之中,这个地方的人们不会对你的文化做任何让步,他们不说你的语言,不做你要吃的东西,你的假期也许更像冒险而非一次度假。

你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乡下漫步,探寻城市不同的角落,走上一条从未走过的街道,或者去和路边的人聊聊天。

2、不要无止境地消磨时间

你需要下意识地不要通过更加努力的工作(没错,把自己变成拼命三郎是逃避时间的经典方案)、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等来消磨时间。要习惯于不要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周围任何表面的事情之中,也就是唾手可得的廉价娱乐。这里廉价的意思是,你其实并没那么喜欢做这些事,不是吗?
并不是让你放弃娱乐和消遣,只是如果你希望时间放慢脚步,不妨用读书代替看电视,或者用下棋和踢足球来代替你的游戏机。这些活动也会占用你的注意力,但比起电视它们属于较为温和的专注,你的时间不会以惊人的速度流逝。
野马+草原=注定幻灭
新地方和新体验可以延长时间,是因为不断有新鲜血液流入你的世界,你感到充满活力。于是“在路上”这三个字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奉为圭臬。
但是,逃离安定、不停地旅行真的能让人感到快乐吗?
很遗憾,答案是不能。
这种生活方式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它与人类最基本的需求相悖——生存、安全感和稳定的联系。当然,话不能说得太绝对,兴许有人能够在旅行中也找到安定,但绝大多数人是办不到的。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旅者最后都会感到理想破灭,渴望能够定居下来。
“ 如果从现在起几年后的一天,我不能在一个我或多或少会喜欢的地方停下脚步来组建一个家庭,这些来来回回的旅行、在陌生人之间的努力和冒险、这些充斥在脑袋中的陌生语言,以及这些无法言说的苦难经历,这一切都有什么用? ”

当然,还有一种较为温和的办法,就是缩小陌生环境的范围,你不需要频繁改变你生活的大环境,而只需要经常接触不熟悉的领域

时常更换工作,在同一间公司里变换不同的职位;空闲时间培养新的兴趣爱好,报名学习班,吸收新的知识;掌握一门新技能,结交新朋友等等。当然,你还可以利用周末和假期让自己接触不熟悉的环境。

重要的是尽可能避免重复和俗套,不断寻找新的体验,而不仅仅是重复旧的经历。

这篇文章到这里其实就可以结束了,你记住上面列举的一个或几个方法,让无聊的时光快速流逝,其他时间则多去接触新的人、事、物来获得更多的时间量。
然而,如果你是那种想要更加了解自己的人希望在时空洪流中走得更深更远的人,下面的内容也许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尽管已经罗列了许多办法,但这些方法的任意一种(包括接触陌生环境)的问题是:你仍旧在逃避问题。刚开始,或偶尔为之也许感觉不错,但最终等待你的恐怕是更深的无助感。你仿佛盲目的行者,毫无目的地变换落脚点,你试图逃离时间和脱敏机制,但它们必定会在某个时刻赶上你的脚步。
既然逃离徒劳,不如浮沉与共
既然逃不掉,不如停下脚步,转而关注我们唯一能够控制的领域——我们的内在。
史蒂夫·泰勒在他的时间理论中指出,我们之所以能够感受到时间,是因为强大的自我结构。自我越明显,时间感和顺序感就会越强烈。
什么意思呢,婴儿是没有时间概念的,因为它的自我尚未发育完善,这时候它感到自己和世界一体没有分别。随着年龄增长(大概7个月大时),自我逐渐强大,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并认识到不同物体、不同事件的区别,同时随着语言学习中现在时、过去时和未来时的出现,我们开始感受到先后顺序。自此,我们便彻底“落入”了时间之中。
既然时间感产生于自我意识,我们就可以通过弱化自我来“超越”时间。
1、你与生俱来的本领——冥想
冥想最神奇的一点,就是你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中都能找到它的变形,无论欧洲还是亚洲,佛教或者伊斯兰教,都独立产生了这种相似的修行方式。尽管形式不同,原理却万变不离其宗。
冥想的目的是为了平息我们脑中不断游走的意识,直到它们逐渐消失殆尽,我们体验到一种精神的平静。
这和时间有什么关系呢?时间心理学认为,自我是产生时间感的源头,而自我是通过思维的“高速闪现”存在的,所以当冥想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安静之后,我们的自我也会被弱化。
关于如何冥想,网上有太多资料可以查阅,我只希望你记住两件事:① 冥想是一种渐进的过程,急于求成只会离它越来越远;②冥想需要努力和训练,并不适合意志力较弱的人。
2、冥想的Easy模式——静观

另一个选择是佛教中常常提到的静观方法。说它是Easy模式是因为,比起冥想,你只需通过下意识,或者简单地记住活在当下,就能达到静观状态。实际上,冥想就是致力于创造出一种自然的静观状态。

关于静观的解释是: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现在,集中在你周围的环境和体验之上,充分意识到你处于这些环境、这个时刻之中。

你不需要改变生活方式,只需要改变感知世界的方式。集中精力,你会发现自己所有普通的经历都熠熠发光。史蒂夫·泰勒建议从最简单的开始练习:
留意手掌上不同的生命线以及纹理和色调;细细品尝一块糖,留意其不同的味道和感觉;走到花园中,用心地感觉花草树木,甚至脚下的小路;认真而温柔地嗅取花草树木的味道... ...

通俗点讲,用静观的方法做事就是放慢速度,慢慢来。

当你赶时间的时候,你其实是对现在感到心慌,你拒绝面对现在,而憧憬着哪怕是十分钟后的未来。你于是做出选择:逃避现在,冲向未来。而当你真正到达未来时,八成还是会觉得痛苦或沉闷,而选择再次逃避,冲向下一个未来。就这样循环往复,你永远活在到不了的“未来”。

在大城市中生活的人对这种时间追逐的游戏乐此不疲,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来漫旅行、慢教育,慢读书等一系列慢活动的兴起:避免慌乱的假期旅行,待在一个地方花时间徒步或者骑车游览当地;走出有指向的常规的学校教育模式,以一种要求较低却更加全面有创意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培养类似于瑜伽、园艺,或者编织之类的慢习惯。这些都有助于让你以静观的方式去生活。

而静观最棒的一点就是,你可以在任意时间进行练习,你只需要:

1、停止思考,

2、开始认知。

记住,慢慢地打扫房间或者做一顿大餐并不是在浪费时间,如果我们以静观态度来做这些事情,充分地活在当下,我们真的可以创造出更多时间。

—   END   —
注:文中书摘来自史蒂夫·泰勒的《时间之外》《时间心理学》,图片来自插画师Liekeland(荷)和Kim,Bom(韩)。转载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哟~
夏小糖的心理驿站
微信:growingpain07
专注个人成长和关系的幸福自助心理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