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拼命奔跑,可你跑得过时间吗?(下)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知道时间流逝的快慢并不是错觉,你拥有的时间真的可能变多或者变少。而决定时间流逝快慢的,是我们大脑接受和处理的信息数量——处理的信息越多,时间流逝就越慢。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是:
年纪越大,时间过得越快。因为我们的生活中新事物越来越少,而脱敏机制让我们对周围一切的真实感骤降,年轻时的新奇美好逐渐变成例行公事。
我们无法抵抗旅行的魅力。因为陌生的环境和经历,增加了大脑的信息处理量,时间的流逝速度减慢,我们因此感到摆脱了时间的束缚,轻松自在。
刷美剧、看电视、朋友圈...这些活动真的会“消磨”时间。当你专注在一个点上时,其他感官信息减少,时间的流逝因此变得飞快。糟糕的是你根本停不下来,因为无事可做的“思维泥石流”更加可怕。
1、让自己进入专注状态
通常我很享受长时间的飞行,如果恰巧遇到了本好书,抵达终点时甚至还会惋惜时间太短。在我看来,同样是看书或看电影,在床上和在云上又有什么区别呢?但我的朋友则大多数时候都坐立不安,不断抱怨时间过得太慢,如果你也属于这种情况,那么你可能更需要第二种方法。
2、尽量避免痛苦或不适
“ 人总是倾向于建立某种秩序,制定他们自己的主观时钟,保护自己远离恐怖的时空'深渊’。”
遇到节假日,或者外出度假,我们可能就需要时间过得慢一些了。和上面的方法相反,我们需要增加信息量的吸收,尽可能延长宝贵的时间。
你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乡下漫步,探寻城市不同的角落,走上一条从未走过的街道,或者去和路边的人聊聊天。
2、不要无止境地消磨时间
“ 如果从现在起几年后的一天,我不能在一个我或多或少会喜欢的地方停下脚步来组建一个家庭,这些来来回回的旅行、在陌生人之间的努力和冒险、这些充斥在脑袋中的陌生语言,以及这些无法言说的苦难经历,这一切都有什么用? ”
当然,还有一种较为温和的办法,就是缩小陌生环境的范围,你不需要频繁改变你生活的大环境,而只需要经常接触不熟悉的领域:
重要的是尽可能避免重复和俗套,不断寻找新的体验,而不仅仅是重复旧的经历。
另一个选择是佛教中常常提到的静观方法。说它是Easy模式是因为,比起冥想,你只需通过下意识,或者简单地记住活在当下,就能达到静观状态。实际上,冥想就是致力于创造出一种自然的静观状态。
关于静观的解释是: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现在,集中在你周围的环境和体验之上,充分意识到你处于这些环境、这个时刻之中。
留意手掌上不同的生命线以及纹理和色调;细细品尝一块糖,留意其不同的味道和感觉;走到花园中,用心地感觉花草树木,甚至脚下的小路;认真而温柔地嗅取花草树木的味道... ...
通俗点讲,用静观的方法做事就是放慢速度,慢慢来。
当你赶时间的时候,你其实是对现在感到心慌,你拒绝面对现在,而憧憬着哪怕是十分钟后的未来。你于是做出选择:逃避现在,冲向未来。而当你真正到达未来时,八成还是会觉得痛苦或沉闷,而选择再次逃避,冲向下一个未来。就这样循环往复,你永远活在到不了的“未来”。
而静观最棒的一点就是,你可以在任意时间进行练习,你只需要:
1、停止思考,
记住,慢慢地打扫房间或者做一顿大餐并不是在浪费时间,如果我们以静观态度来做这些事情,充分地活在当下,我们真的可以创造出更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