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佛像雕塑艺术”→点击右上角“...”→点击设为★
佛像,是佛陀各种善行、福德与智慧的有形体现。对于广大的佛弟子来说,具体而形象的造像艺术,远比深奥、抽象的经典和教义更加直观、具有吸引力。正是由于这种感染人心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直使佛弟子和艺术家们,不断用最宝贵的材料、最庄严的造型,尽其所能来表现佛陀福慧圆满的形象。并以此表达对这位至善至美的导师最高的崇敬。佛像在印度的产生、发展、流变的过程,恰好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图解式印度佛教史。让我们跟随着佛像的演变,来了解它背后的这段历史吧。佛教虽然早在西元前3世纪即已传入斯里兰卡、缅甸等地,并形成南传上座部佛教。但佛像艺术的产生却是很晚的事情。斯里兰卡和缅甸、泰国等东南亚佛教国家的佛像艺术,初期受到印度古达和巴拉风格的影响比较明显,但到后来则都融合了本地的民族艺术而各显异彩。斯里兰卡的佛像大约出现在西元4世纪,多数为石雕或泥塑,且多彩塑,少有全身贴金者。这尊斯里兰卡的禅定佛陀坐像由花岗岩雕成,是供奉于阿奴拉特布勒无畏山寺(Abhayagiri Anurādhapura)菩提树亭内的四尊佛像之一,现仅存这一尊。佛像脸庞圆满,头上的肉髻不明显,偏袒右肩,贴身的袈裟无褶纹,双手作禅定印,结跏趺坐,表情平静,造型上受印度古达风格的影响。这尊位于奥格纳(Aukana)的佛陀立像,高11.84米,连座高13米,由一整块花岗岩雕琢而成,背部还连着岩石。斯里兰卡的立佛像与其他作无畏印的佛像不同,而是双手举至齐肩,右掌竖立,五指并伸做祝福印,左掌心朝内,五指向肩膀处微曲。偏袒右肩,身上披褶纹细密的袈裟。
斯里兰卡的另一古都波龙那卢瓦(Polonnaruva)有座岩石寺(Calvihāraya),寺中有三尊岩石雕凿的坐、立、卧佛像。佛像头上肉髻不明显,前额狭窄,鼻梁长且直,皆偏袒右肩,身上的袈裟用洗练的密集平行褶纹来表现。
丹布勒(Dambulla)石窟寺是斯里兰卡最大和保存最好的石窟寺。开凿于西元前1世纪,历代皆有重修,现有五个主窟,共153尊佛像,壁画2100平方米,大部分为18世纪时所重修。有的佛像在头顶上直接表现火焰状的顶光,身上披着波浪式衣纹的袈裟。
斯里兰卡维基德布勒寺(Vijitapura Rājamahā Vihāraya)
受到西方美术的影响,现代斯里兰卡有许多彩塑佛像的衣纹采用写实手法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