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比锡脚“肿”头轻 年轻纳帅还是过于理想化!

巴黎圣日耳曼3比0轻取莱比锡红牛,内马尔和姆巴佩的“四亿妄为”组合也终于闯入欧冠决赛。这场曾经被赋予为德国名帅之争的比赛,远没有预想中那般激烈,纳格斯尔曼的错误选择让比赛在上半场就失去了悬念,虽然我们看到了大巴黎极其华丽的进攻。这场比赛,大巴黎赢得比赛的同时,也赢得了备战决赛的足够先机。

上半场:还是熟悉的纳帅吗?

这是一场“矛”与“盾”的对决,全世界身价最高的攻击线,对阵德甲第二的后防线,一群炙手可热的天才后卫,年龄最大的克洛斯特曼也仅仅24岁。在之前的一系列比赛中,我们见证了莱比锡后防的强大和稳定,但是在本场比赛中,纳格尔斯曼却没有利用球队的长处,反而坐看其沦为“短处”,纳帅选用的4-1-4-1阵型,在大巴黎的4-3-3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大巴黎的中场绞杀让莱比锡4-1-4-1无处遁形)

令人意想不到的,本场比赛率先发起进攻的竟然是莱比锡,这直接导致球队在防守方面,开场之初暴露的问题就非常非常大。内马尔的首次射门稍微就差运气,与球门差之毫厘。但是内马尔的这次失误并没有警醒莱比锡的队员们。很快,莱比锡又险些因为自己的倒脚战术自食苦果,客户因为内马尔的反抢时球碰到手,姆巴佩的进球才被吹无效。所谓“可一可二不可再三”,连续的失误让莱比锡彻底处于被动,在大巴黎随后的一次前场定位球中,莱比锡全员竟然集体失位,让无人盯防的马尔基尼奥斯轻松头槌得分。

对于莱比锡而言,这无疑是最坏的结果!因为莱比锡是“守强攻弱”,而大巴黎是“攻强守弱”。不得不说,本场比赛大巴黎的就地反抢做得相当不错,在高位战术不断地压迫下,莱比锡的失误次数仍然在不断上升,在失球之后,莱比锡的后防压力仍然在加大。可是失球之后,莱比锡依然选择传控的进攻方式。毫无疑问,这是不明智且缺乏经验的选择。

(莱比锡失误多出将近一倍)

在失去箭头人物维尔纳后,莱比锡的进攻缺乏速度和接应力,仅仅依靠战术设计上的边路调度很难撕开大巴黎的防守。毕竟,在防守上同时面对姆巴佩和内马尔就需要消耗太多防守精力。上半场比赛到25分钟,莱比锡才由莱默尔制造了一次反击球威胁。所以,这样快速通过中场的进攻,似乎是莱比锡唯一的办法,可是在落后的情况下,这样的进攻机会又能有多少呢?于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摆在纳格尔斯曼前,如果通过后场倒脚疏通寻求进攻线路,那么必然会面对大巴黎有针对性的围抢,如果单纯地通过长传进攻身后,那么进攻有效率必然很低且体能消耗巨大。变阵似乎是最好的办法,可是变阵的人员呢?在拼过马竞之后,莱比锡本来体能就处于劣势。

随后,内马尔巧妙的任意球设计险些再下一城。不得不夸赞内马尔的想象力出众,在本场姆巴佩、迪玛利亚同时首发后,大巴黎的进攻再也不像上场比赛完全冀望于左路进攻了,而是有清晰的姆巴佩经常拉到左路,迪玛利亚专攻右路,而内马尔既像一个前场自由人般的影锋,又肩负球队的前腰工作。这样灵活多变的进攻,让莱比锡防不胜防。比赛至此,莱比锡仅丢一球,已经属于运气不错了。

(上半场莱比锡的173次传球过于集中在中圈之前)

可是,经验不足的“少壮”红牛的不会一直好运气。在不断地失误下,大巴黎最终还是取得了第二个进球,莱比锡的低级失误和开场时让大巴黎被吹掉的进球如出一辙,迪玛利亚最终笑纳大礼。面对开局不利和重重压迫,被誉为“神奇”的少帅纳格尔斯曼能改变场上的局面吗?可问题是,这并不是此前在欧冠赛场上我们熟悉的莱比锡。图赫尔这边的战术是不断拉开突进的宽度,利用球员个人能力去不断拉扯和撕破莱比锡的防守,利用中前场的高位逼抢让莱比锡无法顺利通过中场。纳帅在开场错误的抢开局后,球队始终没有明确的统一退防信号,球队依然坚持传控战术,直接用自己的“缺点”去面对大巴黎的“优点”,让队员们过多的屯兵中场。

(内马尔、姆巴佩、迪玛利亚的热点高度重合)

这还是我们熟悉的“神奇少帅”吗?或许,纳帅是认准了纳瓦斯缺席;又或许,纳帅内心借鉴了一些亚特兰大的成功战术,同时又在拜仁和里昂的胜利中寻求了一些经验。毕竟在单回合淘汰赛制下,攻入首球的晋级率远远高于后进球的球队,而里昂连续两场先“偷”一个都节约了大量体能。这便是纳帅的患得患失之处,错误的不该过重的去“抢开局”,错误的通过屯兵中场去获取进攻主动,而不是阻断大巴黎三大巨星之间的联系,错误的选择此前已经被证明不容易复制的传控战术。纳帅本赛季一共有9套常用战术,这场比赛他选择了最不适用的一种。

至少,纳帅确实对莱比锡的后防线过分自信了。

下半场:放手一搏为时已晚!

(4-1-4-1存在明显缺陷)

中场休息,纳帅果断换人,分别用福斯贝里换下恩昆库,用希克换下奥尔默。这是纳帅惯用的套路之一,用前场的高压和边路下底,通过双中锋的威胁形成更密集的进攻。下半场前十分钟,这样的进攻也确实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双中锋轮流做“支点”是绝对足够牵制大巴黎相对较弱且边路防守不足的后防。

但是在上半场积重难返的条件下,放手一搏有得必有失,就在莱比锡进攻初见成效之时,大巴黎已经有了稳守反击的基础。于是,在莱比锡进攻层层加大人数后没多久,大巴黎一次普通的由攻转守的机会,就成功制造了一次进球。虽然进球的贝尔纳特错失了单刀机会,但是埃雷拉随后的下底球成功助攻贝尔纳特头球得分。当然,这粒进球着实很有争议,慢镜头也清晰地抓到了埃雷拉的犯规,但是在VAR重审后,进球依然有效。比赛的悬念,也就此终结了。

(莱比锡的传控数据有明显的问题)

或许,比赛至此已经没有太大的悬念,可是莱比锡的换人还未结束,纳帅仍然希望为球队证明,能够给巴黎制造更多的消耗。可是在密集的单回合淘汰制下,比另一场半决赛早赛一天的大巴黎,选择了以逸待劳这项最有效的方式。失去维尔纳之后的莱比锡,进攻空有硬度和高度,可是缺少了速度和冲击力,可谓有力难发。本场比赛,图赫尔在技战术设计上几乎没有给纳帅太多寻求突破和反制的机会。

无论是鲍尔森,还是希克,显然都是无法取代维尔纳的。虽然莱比锡球迷对鲍尔森有着深厚的感情,但这名从第四级联赛陪同莱比锡一路升入德甲的丹麦中锋,更多的只能发挥战术支点作用,无论门前的嗅觉还是射术,都有明显不足。至于希克,依然是意甲时期的老毛病,虽然有足够的技术和一定的个人能力,但是球风偏软和缺乏传球观察力的老毛病依然没有太大改观。

这场比赛并没有预期中精彩,对绝大多数第三方球迷而言,这也不是欧冠半决赛应有的程度。在德甲因为找到“50+1”缺陷而沦为公敌之一的莱比锡,属于超级大集团红牛旗下投入最多的球队,可是在巨“壕”巴黎面前,还是有着阵容“硬件”上的天壤之别。尽管全世界大多球迷都不希望“金元足球”获胜,可是对于去年夏天遵守规则努力“平账”的大巴黎,笔者无话可说,一来大巴黎本来就底蕴远胜于莱比锡,二来大巴黎数十年来青训出众,三来大巴黎的进攻风格着实养眼。对于大巴黎球迷而言,能够遇到莱比锡这样球风干净的球队,就应该送上尊重和祝福。

这样的大巴黎进入欧冠决赛,毫无疑问能够为全世界球迷带来更精彩的视觉盛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