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的时间胶囊!这里有1936年使用至今的“新式学堂”
流传至今的果敢弦调有云:. “骑骡酷马楂子树,串山打猎大水塘;帮工卖工小南郭,红豆稀饭石国林。”今天,我们来说一下果敢这颗时间胶囊——楂子树。
来到这里的寨子,你会发现时间是凝固的,天湛蓝,云悠悠,寨子还是那个寨子,一如当年的土司时代,亘古不变。从大营盘和街子村上的一部分古老建筑,以及镶嵌在道路上的大石板,依稀可以看出果敢土司时代的模样。
土司治下的果敢,历史上长期没有正规学校,也不提倡普及文化教育,当时的社会流行语是:“不读书也要吃饭”。土司家族及一些殷实人家子弟的启蒙识字,靠的是村寨伙头主持的季节性私塾教育。其聘用的先生,多为滇西鹤庆、顺宁等地,来果打工而又识字的手工艺人,又以小炉匠为多。
通常冬春干季,他们做自己的手艺;夏秋雨季,经头人及学童家长合议后,则聘请他们教私塾。私塾,没有专门校舍,多为临时暂用寨中相对宽绰的牛圈楼做教室;也没有专门的教材,所教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等,传统启蒙读物;私塾先生的报酬,由学童家长,平均负担;学期多为立夏过后雨水落地,至立冬雨水结束,一般半年左右,习称“抟一堂学”。
1936年,土司之弟杨文灿,首倡办校兴学。首先在楂子树创办了启明学校,并从中国聘请了段孟陶等教师,使用中华民国统一教材和教法授课。
此举初期曾遭到退居二线的老土司杨文炳的反对,大意是“土司地,不能让老百姓读书识字”。直至1947年10月,杨文炳接受英皇所颁勋章奖状时,观看官立小学师生到场祝贺表演之后,他才转而表示支持普及学校教育。楂子树启明学校的兴建,开启了果敢地区教育的新纪元,为果敢地区后来教育事业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楂子树启明小学,目前除了房顶,还完整地保留着土司时所修建房屋样式。在厚厚的沙土混合板墙上,留下了岁月沧桑的痕迹。依稀可见先辈们开启民智、振兴教育的赤热之心。
现如今,楂子树启明学校在整个果敢地区的条件处于落后状态。从1936年至今,你看这个学校有什么样的改变?是该庆幸果敢第一所新式学堂如同文物般完整保存下来,还是该悲哀教育得不到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