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2.0:章邯被俘王离被杀,王翦的圆滑有底线,绝不叛国

《大秦赋》的结局是秦国统一六国,这个结果大家都是知道的,但对于很多人物的结局,电视剧里并没有交代,对于一些重要人物,他们的结局很多人还是很关系的。

比如秦灭六国的最大功臣良将王翦,率领大军六国灭了五国,这样的功绩不可谓不大,然而功高盖主兔死狗烹,历史上许多功劳巨大的名将下场都不太好。

远的不说,就说跟王翦齐名的战国四大名将,可以说除了王翦,无一善终,在那个战国乱世,王翦不是没遇到过危机,而是王翦凭借着自己老练圆滑的智慧,成功的保全了自己和家族。

  • (01)四大名将的独苗

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名将辈出的时代,神枪手都是用子弹喂出来的,而名将也是靠战功树起来的,完全没有掺水。

白起号称四大名将之首,这个绝对是实至名归,他甚至用名将都不注意概括他的战绩,更准确地称呼应该是杀神或者人屠。

最终因为自己坚决主张乘着长平之战后赵国虚弱,一举灭了赵国的主张,得不到秦王的认可,开始是被罢免了职位,后来面对秦军的败退,白起是一直赌气不肯出山。

你这不是明摆着找死,在按个君主专制的时代,白起为秦国奠定了胜利的基业,却最终被秦王赐死,这也许就是白起的宿命,战场上他是神,政治上就是个低能儿。

李牧作为常年镇守边关防备匈奴的赵国大将,给了秦军巨大的伤害,但最终还是被郭开设计陷害致死,郭开肯定该被烹这个肯定没得说,李牧的有些行为,也确实很难在朝廷政治中全身而退。

没死的还有廉颇,但他可能比死还难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空有一身本事看着国家危难却用不上,往年漂泊魏国和楚国,更是因为心怀赵国,而无所建树,这样的结局真是比死还难受。

唯一一个能够善终的就是王翦了,他是那种既有战功,又非常懂得平衡朝堂上各种关系的将领,打仗政治两手都很硬,这才有了他和他家族日后的繁荣。

王翦能善终,跟运气没关系,完全是靠着自己的实力,他跟白起当年面临的情况几乎是一样的,都是秦王不听自己的劝告,后来吃了大亏,转头寻求帮助。

当年秦王意气风发,听了李信所言,因为20万就能灭楚,结果大败而归,损兵折将秦国也造成了秦国统一道路上最大的一次惨败。

秦王嬴政面对这样的惨败,大怒,马上就去请王翦出山,这场景跟武安君白起一模一样,如果不是历史真实记录,你都怀疑是编剧复制粘贴了一下。

王翦和白起是两种人,白起执拗完全不懂政治,王翦不一样,非常懂生存哲学,他也没有一味的答应秦王,而是非常适合的提了一些条件。

基本的条件肯定还是之前作战自己说的60万大军,这是王翦的根本,生存哲学在名将眼里肯定是次要的,胜利才是第一位的,差距就在,很多名剑眼里只有第一位的胜利,但王翦眼里同时有第一的胜利,和第二的生存哲学。

王翦提的最多的还是钱和宅子,这是公开向秦王要待遇,秦王都答应了,最后王翦说自己要封侯,秦王没答应,这是王翦和秦王嬴政在相互试探,相互让对方放心。

最终王翦灭楚之后封了侯,可见出征前,嬴政应该是答应了王翦灭了楚就封侯,王翦的行动让秦王彻底放心了,60万大军呀,基本上是秦国能动员出征的极限了,全都交给了王翦,必须要彻底放心才行。

就这样在王翦精心的布置下,秦王嬴政对他是十分的放心,包括他灭楚初期的僵持战略,嬴政也是一百个放心,反观项燕突然后撤的内部问题,这里就凸显出来,只会打仗有时候还真的是不行,廉颇在长平之战就是因为一直僵持才被调走的。

  • (02)王翦家族的底线

王翦和他的家族是有底线的,这种底线在秦国剪灭六国的时候,你根本看不出来,因为谁也想不到如日中天的大秦帝国,会轰然倒塌,让所有人原形毕露,考验着人性的最终底线。

在秦朝这座当时的世界第一高楼没有倒塌之前,王氏家族依然混的是风生水起,王翦的儿子王贲常年跟随父亲作战,战功卓著,跟王翦一样在秦国也封到了爵位最高的侯爵。

而王翦的孙子王离,则是跟着蒙恬大军在北边远征匈奴,成为蒙恬的副手,如果没有意外,王离大概也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将领,但偏偏意外还是发生了,这场意外更是彰显出王氏家族的处事风格。

秦国这个世界第一高楼发生地震,是从秦始皇沙丘之死开始的,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天下的时候,突然死亡,突然的死亡导致了赵高和李斯有机会密谋篡改遗照,帮主胡亥,这个历史上最大的败家子上位。

胡亥上位之后的一系列行动,彻底动摇了秦国的根基,让秦国人人自危,完全失去了当初那种蒸蒸日上的感觉。

胡亥的得位不正,开启了他一系列的清洗活动,文武大员很多都惨遭灭门,秦国顶级的文臣武将都难以幸免,左右丞相李斯冯去疾都被杀害夷三族,蒙氏家族几代深受秦王器重,结果蒙恬蒙毅先后被杀,蒙氏家族从此衰落。

就连秦始皇的儿女们也无一善终,赵高忽悠着胡亥,杀光了秦始皇的32个子女们,最终连胡亥也被赵高杀了,秦始皇后代团灭。

在这样的血雨腥风中,继承了爷爷袭封武成侯爵位的王离,居然毫发无损,而且还在蒙恬被收了兵权之后,接管了秦国北方的30万大军。

在政治的风暴中能够保全自己,也是一种本事,而且是通过合理正当的方式保全自己,王氏这种性格和作风,是王氏家族最终能够繁荣昌盛的根本原因。

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臣,王氏并非是只知道保全自己身为将领他们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在秦末轰轰烈烈的战斗中,也就只有章邯和王离的军队,算是打出了一定的名望,给了风雨飘摇中的秦帝国最后一丝希望。

但秦朝还是轰然倒塌了,以一种你完全想象不到的速度,不管你是扶大厦之将倾的章邯还是世代名将之后的王离,最终都无法阻止秦朝的覆灭。

但章邯和王离,这个大厦倒下时候最后的两位名将,命运却是截然相反,一个投降了项羽,一个誓死不降被杀。

王离没有辱没王翦和王氏一族,如果王离投降了,那王翦的故事就只剩下圆滑世故了,而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圆滑世故的人。

王离死章邯降,我们没必要苛责章邯太多,项羽太强大秦朝已经没救了,最后水淹废丘章邯没有投降韩信,保住了最后的气节,但比起王离还是差了点。

  • (03)繁盛的王氏一族

王氏一族忠孝两全,脑子里从来不是一根筋,王离是死了,但是他的两个孩子并没有死,他们逃到了齐国旧地,而那个地方现在还有个更出名的叫法,琅琊。

历史上著名的琅琊王氏就是王离的儿子逃到齐地之后,不断繁衍生息,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一个大氏族。

琅琊王氏尊王翦为祖,这个琅琊王氏有多出名,可以说不但是氏族庞大,而且是名人辈出,东汉末年设计杀董卓的司徒王允。

东晋时能比肩皇帝,号称“王与马,共天下”的王导、王敦兄弟俩。还有书法大家王羲之父子,唐朝时,唐高宗的第一任妻子王皇后,初唐四杰之一的诗人王勃等等,也都是王翦的后代。

《二十四史》中记载,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等人为代表的92位宰相和600多位文人名仕。

这都不是最牛的,最牛的是居然全部都有据可查,这才是琅琊王氏最牛的地方,历史上多少名门望族都消失无踪,琅琊王氏却一直生生不息,也算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瑰宝。

而后世的不断开枝散叶,很明显也在不断影响着王翦的评价,汉代对王翦的评价并不高,司马迁《史记》中说:

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及孙王离为项羽所虏,不亦宜乎!

这司马迁明显是对王翦不满意,顺带着黑了王离一把,东汉班固的《汉书》,也将王翦称为:“豺狼之徒”,可见对王翦的评价并不好。

到了唐代对王翦的评价就趋于正面了,这跟王氏子孙在后代的飞黄腾达有着很大的关系,王翦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这种智慧并不是小人的生存哲学,而是在坚持大是大非的原则下,懂得变通,知道进退,这才是王氏一直能够繁衍生息名人辈出的原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