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与袁绍都在大败后抑郁而亡,而曹操在大败后为何还能重整旗鼓

东汉末年的三国历史,一直是我们众多历史爱好者所津津乐道的。笔者之前做过一个小实验,同时找了二十位关系还不错的粉丝,并问他们最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每个人可以说三个。从事后得出的结果来看,笔者本人也是感慨万千。因为这二十位粉丝的六十个历史事件当中,竟然有43个都是三国时期的。

今天笔者跟大家一起聊的历史话题是,三国时期的刘备,袁绍,曹操三人,都分别经历过一场或数场大败,比如刘备的夷陵之战,袁绍的官渡之战,曹操的赤壁之战等。但为何刘备与袁绍大败之后都是不到一年便抑郁而终,唯有曹操在大败之后还能重整旗鼓,并再次打下一番不错的傲人事业呢?对于这个话题,如果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接着往下看。

其一,心态问题

我们先说袁绍,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绍袁本初,绝对是东汉末年最为耀眼的一颗超新星。后世有史学家做过推演,如果一切都按照正常的轨迹发展,那袁绍绝对是所有诸侯当中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人。而且如果袁绍和袁术联手,那天下几乎无人能敌。但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所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袁绍这个“特殊”的英雄。

袁绍表面上礼贤下士,且对于文臣武将都尊敬有加,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在笔者看来,袁绍一直有种“我是天下最强者”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在打败公孙瓒后更是尤为严重。这种感觉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他非常注重名气,甚至注重到了宁死不屈的地步。

官渡之战结束后,大败而归的袁绍想到了还被自己关在狱中的田丰。但此时他想到的并不是要放出这位曾经劝说过自己的人,而是要杀掉他,因为他认为田丰会嘲笑自己。说来也是可笑,袁绍一生几乎没怎么失败过,他唯一的失败便是官渡之战,而也正是这场失败,直接断送了他前半生的所有努力。

接下来说刘备,刘备相比袁绍能稍微好一点,因为他的前半生经历过很多苦难,所以一次两次的失败并不足以打败他。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当时的刘备已经六十多岁了,而打败他的陆逊却只有三十八岁,而且还是初出茅庐的“黄头小子”而已。此外,刘备当时确实已经到了输不起的地步,因为夷陵之战的失败彻底断送了他想要重振汉室的梦想,而人没了梦想,那自然是非常可悲的。

最后是曹操,说实话,曹操本人的心态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这点无论史料还是小说都能看出来。我们每每在看电视上看到有关于曹操失利的镜头时,都能发现他会在不经意间笑出声来,然后说出一个匪夷所思的理由,比如赤壁之战失败后他就对左右说道,我知道他们不敢杀我,因为他们都不想我死在自己的地盘上。

其二,损失问题

这里依然先说袁绍,官渡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军事奇迹,原因是袁绍的战兵(只负责战斗)高达10万以上,而曹操的战兵只有不到2万,而且还缺少必备的粮草及军事器械。

官渡之战结束后的史料记载,袁绍最终仅带领八百骑兵退回河北,至于其他的则全部被曹操所俘获。

这里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曹操只有不到两万人马,所以就算打赢了也不可能杀的人太多,那么剩下的人会是什么结果呢?不言而喻,自然是被曹操全部接受,那么此消彼长之下,袁绍的损失必然是非常惨重(这还不算失败后的其他后果,比如老巢军心不稳等)?

说完袁绍的官渡之战,再说刘备的夷陵之战。史料记载,刘备在夷陵之战前发战兵四万,蛮族联军一万攻打东吴,而东吴派出的战兵也在四万上下,所以双方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但夷陵之战结束后,刘备的这四万战兵几乎全军覆没,而东吴却因为地势原因而损失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且最为重要的是,夷陵之战结束后,刘备不仅丧失了蜀汉国内的大部分兵力,还丧失了之前辛苦攒下的声望及名誉,最后若非诸葛亮力挽狂澜,恐怕夷陵之战结束后,刘备政权就得顷刻间土崩瓦解。

说完袁绍与刘备,我们再说曹操。赤壁之战的败北导致很多人都说,曹操因此元气大伤并从此再无任何进军的能力。但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原因在于,赤壁之战虽然是一场损失超过十万以上的大败,但损失的人马几乎都是之前荆州刘表手下的降军,他本人的嫡系并没有损失太多(不善水战)。

而且赤壁之战是一场扩张战役,所以是在敌人的地盘上发生的,因而就算失败了他也不损失什么。再加上后来曹操还利用荆州九郡的归属问题,让东吴与蜀汉几乎决裂,所以真正算下来,赤壁之战虽然看似损失惨重,但其实远远达不到袁绍与刘备那种伤筋动骨的地步。

最后,关于“刘备与袁绍都在大败后抑郁而亡,而曹操在大败后为何还能重整旗鼓”这个问题,笔者个人有以上两个答案。第一个是心态问题,即袁绍和刘备都没有曹操那种乐观的心态,因而一旦遭遇大败就先自乱了阵脚;第二个是损失问题,即袁绍与刘备的大败都损失惨重,而且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而曹操的大败却只是看似严重,事实上的真正损失并没有多少。

参考资料:《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