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版“伤仲永”:毁掉一个“神童”有多简单?

1748年,乾隆皇帝登基的第13个年头。

历经十余年的整饬,天下一派海晏河清的气象。

早春二月,37岁的乾隆皇帝携富察皇后及太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前往山东曲阜,此举意在表示对儒学的尊敬,激励士子们博取功名。

途径济南府时,乾隆决定在这里小住几日,一则可考察民情,二则当地的趵突泉和大明湖誉满天下,何不游乐一番?

谁也没能预料,就在这短短数日间,就毁掉了一个人的一生。

这个人不是大明湖畔的夏雨荷,而是一个五岁的孩子--张永清。

01

听闻当朝天子驾临济南,各州县官员诚惶诚恐,若是能借机赢得圣上欢心,前途自然不可限量,;若是触怒了龙颜落得家破人亡,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一连几天,济南府的官员们绞尽脑汁讨皇上欢心,地方特产、古董字画都献了个遍,甚至还有能歌善舞姿容出众的歌姬。

在乾隆看来,这帮没有眼力劲的奴才,简直愚蠢至极!

“朕此行意在标榜崇文重教,尔等净拿这些虚华奢靡的玩意儿来糊弄朕,守着太后皇后都在身边,还弄些美女,这不是明摆着昭告天下朕是贪图女色的昏君吗?”

想到这儿,乾隆脸上露出了不悦,在场的官员一看这情形,顿觉马屁拍到马蹄子上了,这可如何是好?

几人退下后聚在一起商议,这时一位老幕僚猜出了皇上的心思,于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好戏,徐徐拉开了帷幕。

济南府有个老头张廷曌,名字气势不凡,本人学识却很稀松,考了大半辈子连个举人的功名都没有拿到。

然而,这并不能阻止人家有个天赋异禀的孙子--五岁的神童张永清。

张永清在爷爷的教导下,拥有一项常人难以企及的本领,他能将《乐善堂诗集》背得滚瓜烂熟。

这本《乐善堂诗集》是什么来头?背诵这个能得到皇上欢心?

这还得从乾隆皇帝登基前说起。

02

1734年农历腊月初一,当时还是皇四子的宝亲王弘历,书写了一块“乐善堂”的牌匾,悬挂在住处崇敬殿的上方。

第二年弘历登基,即乾隆皇帝,他对昔日的乐善堂念念不忘,四年后,他将自己当皇子时所著的诗文整理成册,命名为《乐善堂诗集》在全国出版发行。

《乐善堂诗集》的内容以记录弘历的政治抱负、生活情趣为主,整部诗集共40卷,合10万余字。

乾隆的诗作因为质量太滥而被后人吐槽,而且其诗用字拗口晦涩。

但在当时,众多权贵都以能背诵其诗作为荣。

这样的环境下,这也就诞生了五岁就能背诵这10万字的神童。

当乾隆听到这样的传闻,不觉将信将疑,这莫非是济南府官员阿谀奉承的把戏?

当眉清目秀的张永清来到面前时,乾隆仍然难以置信,他当即抽了几首难度较高的诗来考考张永清,没想到张永清居然镇定自若,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

乾隆大惊,就在这时,一旁的张廷曌恭敬地补刀:“启禀皇上,愚孙并非死记硬背《乐善堂诗集》,他还能解释诗集中的意思。”,说完又对着孙子耳语了一番。

接着张永清又对诗句一一解读,全程不仅解释得滴水不漏,连平仄韵律都说得头头是道。

眼前这个孩子确实不简单,对于济南府的这次安排,乾隆极为满意:“我大清有如此神童,可见天下富庶,百姓尊师重教,此乃祥瑞也!”

随即他写诗表达喜悦:

七岁神童传李泌,于今转觉两年迟。

松称晚秀终为贵,桐解先荣亦自奇。

道左趋跄浑特达,车前奏对式威仪。

张家古有郎中例,克继芳踪舍汝谁。

随后张永清被太后和皇后召见,等待这个神童的,将是一场超越同龄人的恩宠。

03

此时的富察皇后还沉浸在丧子的悲痛里,她两岁的儿子永琮两个月前因为出水痘夭折,如今见到这般聪慧的张永清,不免百般怜爱,对其赏赐无数。

济南府的官员们终于长舒一口气,看来这次是赌对了,不仅皇上高兴,连太后皇后都跟着欢喜,日后飞黄腾达岂不是指日可待?

经此一事,“乐善堂神童”的声名不胫而走,张永清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承受着无数家庭的艳羡。

时光辗转,九年后,乾隆皇帝再次南巡,路过济南府时,他仍然念及神童张永清,这次没有官员的安排,他特别下诏命张廷曌祖孙前来面圣。

再次见到已经成长为半大小伙的神童,乾隆满怀期待地问张廷曌:“几年未见,永清如今考取了何等功名?”

张廷曌尴尬得恨不得找地缝钻进去,他小心翼翼地回复:“永清目前还在家里读书,暂时没有考取功名。”

也就是说,这孩子读到现在,连个秀才都不是,还是个童生!

乾隆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再看看身后跪着的张永清,一副资质平庸的模样,哪有当年背诵《乐善堂集》的风采?

感慨了一会儿,乾隆又写诗抒发自己的抑郁:

五岁神童亦自贤,谁知深恨触悲弦,

那堪嶷嶷将成冠,鞠躬趋迎跸路边。

当初那个能背10万诗集的神童,如今成了跪在地上迎接的平庸奴才,这岂不是在打我大清的脸面么?

再过了十几年,成年后的张永清参加科举屡屡落第,乾隆得知后念在当初他是“乐善堂神童”的份上,赏赐他一个举人的头衔。

神童张永清的传闻,就此烟消云散。

这则清代的神童故事,对现代人依然具有的警示意义,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超人的天赋。

教育的本质不是发现天资聪慧的神童,不是家长将自身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而是引导每一个孩子思想健康地成长,传授他们应对生活的能力。

对于那些在培训班鸡娃的家长,这样的故事值得警醒。

参考资料:《清稗类钞·异禀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