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大师兄
一掬清泪奉金老
天涯无际觅侠踪
金庸先生走了,他去他另一个江湖里了。
留下我们一个潇洒的背影,还有一句话:
“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这个受江湖敬仰的老头,你闹够了,我们还没看够呢!
金庸这一生,都闹了些什么?
31岁写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自此一发不收拾,在随后十八年内,
写出十四部部部精彩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鸯”。
48岁壮年正盛时封笔后,从政十八年,活跃于香港和台湾。
73岁开始从教八年,任教于我的第二母校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81岁被授予剑桥大学文学博士头衔,并像普通学生一样在剑桥大学学习并取得学位。
94岁高龄悄然仙逝……
他轰轰烈烈地闹,用自己的笔演绎了许多传奇人生,而他本人也是传奇。
他走了,可那远去的刀光剑影,仍然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深刻回忆,不会磨灭!
还在小学的时候,一到晚间,村里人的人们就尽早吃饭洗碗,只为不耽误看《射雕英雄传》。那时候家家户户没有时钟,只要有人出来高声吆喝:“射雕开始啦!”大人小孩都扔下饭碗,连忙跑到十几寸的黑白电视机旁,盯着挪不动脚步。第二天要上学的我们,被父母强迫塞进卧室睡觉,却在装睡后悄悄爬起来,从门缝里看一点影子。我老公小时候更是会想办法,用《自然》课中学的办法,做了潜望镜,眼睛缩在被窝里偷看。最然是偷看的光影片段,却让我们的童年,种下了侠义江湖的种子。
上高中时,流行电视剧《笑傲江湖》,我们每天的课外话题都是令狐冲,小师妹云云,那个情窦初开的年纪,谁没有自己心目中崇拜的“大师兄”和暗恋的“小师妹”呢?《笑傲江湖》也是我看的第一本金庸小说,为了缓解高考压力,在高考前些天,一放学,我便跑到学校对面的小书馆,在狭窄的旧书区书架中间,去看盗版书《笑傲江湖》、《神雕侠侣》,从大山一样的重压下暂喘一口气。
记得大学的时候,学校里有个中年摊主,经常一边卖奶茶,一边捧着金庸的武侠看得如痴如醉,我的一名颇有侠义风范的好友,便常常与其切磋武艺,谈侠论道,说到会心处眉飞色舞,击掌言笑。这样的摊主,眉宇疏朗,虽只经营个奶茶摊,却心怀天下,安贫乐道好不快活,怎么看都像金庸笔下的隐者高手。
我们许多人,平民阶层,最原始的爱国情结,可能都受过金庸小说的滋养与影响吧。金庸笔下的乔峰、郭靖、张无忌,个个都是豪气干云,国家为大,在金庸《月云》小说里以金庸自己为原型的主人公家庭里也可以体现对民族英雄的崇敬。我想,这是金庸小说与其他武侠最大的不同之处吧。当然,要谈他的小说,包罗万象,儒释道兼容,爱恨情仇太多可品读讨论的了。我唯敬他借郭靖之口,在《神雕侠侣》中说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如今,塑造侠者的宗师已逝,这个天下,还有江湖吗?
你看那大义凛然直言不讳的崔永元们是不是,你看几十年磨刀练剑深藏内功的当代科学家们,你看那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救人性命却不留姓名的路人甲们,你看那为国家在全球经济谋得一席之地的马云们……是不是有路见不平的义举,群雄争霸的气势,江湖侠客的影子?
金老走了,江湖还在。我们从来生在江湖,也不曾离开过江湖。我们只是寻寻觅觅,想看到更多侠客的影踪,力挽狂澜,拯救万民于水火。
金老他闹完了,我们还得继续闹。他的武功秘笈不知藏在何处,值得我们继续去追寻。没有金老的日子,努力去做一个侠客。
金老在浙大的时候说,“你们永远都是我的小师弟小师妹,我永远都是你们的大师兄。”有幸做了一回金老的小师妹,还没来得及问,那谁是师父。关于金老与浙大的过往,作为“师妹”不想多评价什么,浙大出于对当地文化名人的尊崇,金老爷出自于对家乡学子的深爱,二者有合作八年的情谊,足够了。浙大作为国内一流学府有自己的要求,金老对自己的定位和人生走向也有明确的目标。这段结合就当作名人与名校的一段情缘佳话,流传千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