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福乐 任梦 吕清: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黄炎培等人在蔡元培劳动化教育方针的基础上对劳动教育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对新文化运动时期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面对当下劳动育人功能亟待加强、劳动教育被弱化等现象,探讨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不仅对完善我国劳动教育理论具有一定的学理价值,也对改善我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思想来源: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形成

黄炎培(1878—1965年),号楚南,后改名韧之、任之,笔名抱一,江苏省川沙厅(今上海浦东)人,爱国主义家、民主主义教育家,近代职业教育发展奠基者,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对于我国近代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黄炎培重视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认为社会工业化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结合。他通过实地调查,将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招生人数、职业道德、毕业要求等都重新进行了制定,做到与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如此,他还通过中华职业教育社与中华职业学校来传播、实践劳动教育思想,对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不断实践、推广中逐渐形成了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

二、思想框架:黄炎培劳动教育的范围与内容

1.劳动教育范围:平民化、大众化、社会化。劳动教育范围平民化、大众化与社会化,面向的是整个社会的劳苦大众,不仅能够促进广大劳动者参与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提高劳动者素质,对于开化民智、启迪人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改善社会不良风气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劳动教育能够如此大范围在全国开展,与黄炎培等人教育考察、著书立说、举办系列教育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2.劳动教育的内容:实用化、立体化、有效性。黄炎培认为劳动教育的内容应该具有实用化、立体化及有效性特征,教育内容的实用化、立体化能吸引劳动者参与劳动教育,使劳动者通过劳动体验、参与劳动活动,在学做结合中掌握劳动技能、劳动必备知识。不仅如此,黄炎培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考察,从实际出发,在中华职业学校开设了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的专业,不断探索最适用的课程与教材,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教育的有效性。

三、当代价值: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借鉴意义

1.精神层面:崇尚劳动,形成风气。黄炎培认为“凡精神必由形式而生”。作为价值层面的劳动精神势必在劳作中形成、发展与传递。由此可知,营造尊重劳动、职业平等的氛围尤为关键。劳动精神作为劳动教育的价值追求与核心目标,是学生内在认知的基础和对劳动教育、劳动、劳动者的认同。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具有天然的优势,在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对于技术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价值层面:尊重劳动,提倡平等。在价值层面,黄炎培提出“作工自养”是人们最光明、最高尚的生活。他将劳动价值放到两个“最”的位置,认为劳动是创造人们幸福生活的来源。他将“尊重劳动”视为劳动教育的基础,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提倡职业平等,摒弃“鄙劳”不良风气。这与现在追求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契合度较高。尊重劳动是劳动教育的起点,是将劳动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的逻辑起点。

3.行动层面:手脑并用,辛勤劳动。劳动行为是劳动精神、劳动价值观念的践行,是检验劳动精神、劳动价值观念的标准之一,是实现劳动者价值的必要手段。针对“鄙劳”的社会现状,黄炎培提出了“手脑并用”,学生通过手脑联合劳动,能够实现自身价值,通过辛勤劳动,不仅能够“日以精良”,还能够“日以优焉”。同时,劳动行为对于劳动精神的传承、劳动价值观的养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不断的手脑联合训练中实现劳动价值,养成尊重劳动的劳动精神。

注:1.本文已经发表在《教育与职业》2020年第24期(原文字数:9998)

2.作者简介:槐福乐(1995- ),男,河北河间人,河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任梦(1997- ),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吕清(1981- ),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0)

相关推荐

  • 社会需求调研:事关职业教育的成败 ——品读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1)

    2020年,我曾去一所学校督导专业建设.学校在汇报中把这个专业夸成了"一朵花":校企合作好,师资队伍好,生源情况好--.然而在汇报材料中我发现了一句话,大意是,为解决大部分学生的顶 ...

  • 【活动】黄炎培故居观后感——黑山居民区党总支参观活动

    阳春四月,我们黑山居民区部分党员在总支带领下,前往坐落于浦东新区川沙新镇新川路218号的黄炎培故居--"内史第"进行参观,该故居被评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虽是黄炎培的故居,但曾在 ...

  • 教育学考研考前检测(四)| 黄炎培的教育思想

    (全文共计1500+字,预计4分钟复习完) 黄炎培 我国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经历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挫折和反思,他以毕生精力从事于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他的职业教育思想是在反 ...

  • “三个精神”的时代价值

    作者:李睿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副主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厦是靠一砖一瓦砌成的,人民的幸福是靠一点一滴创造得来的.伟大的中国人民以勤劳.智慧.创造和奋斗铸就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让&qu ...

  • 职教人应该知道的几件事 ——品读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2)

    一.我国近代新教育制度创始于何时? 黄炎培认为:"宜断自清同治初元北京及广东之设同文馆与上海之设广方言馆." 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于1862年8月24号正式开办 ...

  • 《你不全知道的劳动世界》:解读劳动的秘密

    伴随着石块之间的摩擦声,石器时代在古人类的劳动下来临了:历两千年而锋锐不减的越王剑,是青铜时代人类劳动的巅峰之作,剑身的纹路上,仿佛还可以看出昔年锻造师的一次次挥舞:而雄立渤海之边的沧州铁狮,这是铁器 ...

  • 【温故】黄炎培:东西两大陆教育不同之根本谈

      按    语     黄炎培(1878年10月1日-1965年12月21日),号楚南,中国教育家.实业家.他于1898年中秀才,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1901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深受蔡元培爱国主 ...

  • 【听Ta说建筑】黄炎培在黄浦的足迹

    " 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的朋友都知道1945年毛泽东主席和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在延安窑洞中的谈话,史称"窑洞对",黄炎培先生问毛泽东主席:"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 ...

  • 黄炎培《延安归来》

          1945年7月1日至5日,黄炎培等6位国民党参议员访问延安,黄炎培写了"延安五日日记".1945年8月,重庆国讯书店岀版<延安归来>,该书公开发行引得很大的 ...

  • 黄炎培:延安归来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15年12月01日 分享 所谓"窑洞对",是指1945年7月初,黄炎培等人访问延安时,黄同毛主席之间有关"周期率"的一段谈话 ...

  • 姚维钧黄炎培:相差31岁的爱恋,相守20年,她受丈夫牵连自尽

    姚维钧和黄炎培 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之时,与毛泽东进行了一次谈话,这就是著名的"周期率"谈话.从延安回家后,黄炎培将这次谈话写成一本书,名叫<延安归来>. 本来这 ...

  • 内史第一一黄炎培故居、宋氏家族居住纪念地

    内史第为沈树镛祖上所建,原为三进两院两厢式二层砖木结构名宅,共70间房.清咸丰九年(1859).沈树镛中举,官至内阁中书,沈家大院陏改为内史第,为沈树镛的住宅(黄炎培祖父黄典谟是沈树铺的姐夫.外祖父孟 ...

  • 名人故居(21)黄炎培故居

    内史第立本堂(第二进)和第三进内宅之间是一个非常狭窄的过道. 内史第的第三进内宅就是躲过拆迁而幸存的历史遗址--黄炎培故居. 第三进的门前挂着由陈云题写的"黄炎培故居"木牌. 在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