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必知八大地理单元,逐步纳入中华版图的金角银边
上一篇文章,分析了在中华版图内,在历史长河中占主导地位的的七个核心地理单元:中原、关中、陇西、河东、江淮、巴蜀、江南。逐步纳入的还有河西走廊、西域、河套、塞北、漠北、东北、云贵高原、青藏高原这八个广袤的区域,从古至今对中国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
河西走廊:祁连山下 长河落日
位于中西部,北面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和戈壁滩,南面是高耸入云的祁连山脉,这条最窄处主要一百公里的狭长通道,从天山东端起,斜向东南,到达兰州,长达一千一百公里,串起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赫赫有名的历史名城,是古中国通往西方诸国的唯一通道。河西走廊,自汉武帝时期的“河西之战”后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对汉朝的战略意义无比重大,也留下了卫青、霍去病的赫赫战绩,之后的盛唐时期,此地更是成为无数边塞诗人歌颂建功立业的主场。
西域(新疆):三山两田,故土新归
指现在的新疆和中亚的东部,大多数时候,只指新疆。自北至南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三条高耸如云的山脉夹着两块巨大的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生动的阐释了“疆”字的三山夹两田。新疆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三个王朝密不可分: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通西域后,又经过一系列的战争,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纳入汉朝版图;大唐时期,在此地设立北庭、安西都护府,西域正式并入中国版图;后几经争夺,在公元1877年,左宗棠“抬棺出征”,以必死的决心将新疆彻底收复,“故土新归”,这就是“新疆”作为正式建省名称的由来。
河套:敕勒川 阴山下
即黄河顶部“几”字地区,黄河像个套子一样将这块地方套在里面,北面是阴山,西面是贺兰山,沿黄河两岸有很多的绿洲,靠西的银川平原,西北角的巴彦淖尔平原,东北部的土默川平原(就是传说中的敕勒川)是其中最大的三个。“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是有名的塞上江南。这里也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民族争夺最为激烈的地区,最早的战国时赵国的长城就是沿阴山和贺兰山而建修筑的。汉武帝时,河套易主是奠定整个战争胜利走向,对匈奴转守为攻的决定性战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古代,把游牧民族赶出阴山,就意味着农耕文明的胜利。
塞北漠北:广袤草原 苍茫大漠
塞北,也称“塞外”,指万里长城以北,西起阿尔泰山,东到大兴安岭的蒙古高原一带,古称大漠或瀚海。狭义的塞北指到外蒙古边境,也成为“漠南”。广义上的塞北包括“漠北”,就是万里长城到贝尔加湖的外蒙古区域,瀚海沙漠群的北边。这两个区域整体寒冷干旱,是中国历史上产生外患最多的区域,除八世纪的吐蕃王朝和十九世纪之后西洋海上威胁外,古代中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对外战争均来自于抵御塞北游牧民族的侵略。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女真、蒙古,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征战、融合,才造就了现在的中国人、中国文明。
东北:白山黑水 关外宝地
也称辽东,因位于长城起点山海关之北,也成“关外”。本区拥有两条大的水系跟两个大的平原,即松花江平原和辽河平原。公元前十二世纪商周时期,这里就有两个古老的民族,大兴安岭的东胡、长白山的肃慎,之后也出现过很多独立王国。七世纪末,渤海王国一度兴盛,之后又先后崛起由女真建立的强大的金国及更强大的清帝国。这个区域和巴蜀一样,是一个完整的经济和军事单元,具有独立的防御和进攻能力。新中国更是称为“共和国的长子”。
云贵高原:夜郎自大 南边云下
包括云南和贵州两省,由无数的大山、湍急的河流及险峻深谷构成的广大高原。困难的交通和阻塞的地势,是云贵高原最重大的特征。贵州号称“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两银”,云南虽气候较为适宜,但交通的不便比贵州更甚。云贵两地,是最晚于中原想通的地方,直到汉武帝时期,中原才知道这里有个夜郎国,“百濮”是当时对这里的称谓,这里也很少能有割据政权的存在,贵州的闭塞直到近代才有所缓解,也因此保留了很多古老的村落与风俗。云南有两个大湖,滇池、洱海,在逐水而居的时代,这里先后出现过两个古国——滇国、大理,汉朝时期短暂臣服,乱世复又自治,之后就是唐朝时的南诏国,宋朝时的大理国,直至元朝时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中国西南边疆。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吐蕃故地
世界屋脊,吐蕃王国故地,藏民族古老的生存空间。空气稀薄而寒冷,山上遍布千年以上的积雪,七世纪时,建立强大的吐蕃王国,征服西域,与唐王朝廛战不止。之后王国内战瓦解,人口也急剧减少,青藏高原再无兴起强大的独立王朝。
参考书籍: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李不白《透过地理看历史》
图片部分借用《地图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