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你们在哪里?中福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征集1980年前的故事
著名配音演员乔榛、女高音歌唱家黄英,这些文艺大拿都曾在同一个艺术摇篮成长——中福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今年这个艺术团已经65岁了。今天上午,中福会少年宫与上海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共同举行纪录片开拍仪式,该片以“小伙伴”的成长历史、难忘故事和重要时刻等为缩影,全面展现新中国开展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和素质培养的不凡历程,以及“儿童外交”事业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的独特作用。
图说:纪录片开拍仪式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下同)
活动现场还启动了“寻找我们的'小伙伴’”征集活动,面向社会征集小伙伴艺术团上世纪50至80年代的相关史料和人物故事等资料,尤其是1980年之前的影像资料。
童年活动埋下艺术种子
近80岁高龄的著名配音演员乔榛曾是戏剧组的老组员,祖孙三代都在少年宫学习。“少年宫是我从小向往的地方。”乔榛回忆道,上小学时,他每天都会跑去少年宫门前,从门缝里偷看艺术团活动。初中时,乔榛因参加演讲比赛获奖被送去了少年宫戏剧组,终于走进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地方。“少年宫活动、排练过的话剧、欢迎外宾的任务……这一系列活动也帮我打下了表演的基础。表演要有真实情感,这是最基本的,也是少年宫最初教我的。”
图说:乔榛
“没有少年宫的小舞台,就没有我现在的世界大舞台。”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黄英,曾是少年宫上世纪80年代声乐组的组员。听着她在1986年第一次担任领唱《希望的火花》的录音,黄英有点激动地说,在少年宫学习唱歌的六个春夏秋冬,站在大理石大厦二楼合唱室有点摇晃的木质站台上,她学到的不止是唱歌的技巧。“我学会怎样在舞台上克服恐惧、战胜自我,怎样在生活中磨练斗志、学会做人。这都是小伙伴艺术团这个'金色摇篮’给予我们最珍贵的东西!”
图说:黄英(右)
艺术大家庭培养团队精神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曾以为钢琴是一个个体项目,但在小伙伴艺术团里,我感悟到,钢琴也是艺术大家庭中的一员,让我了解了什么是团队精神。”刚刚考取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的朱璟廷,自4岁便进入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学习钢琴。“在少年宫多年的学习为我打下了坚实的钢琴技艺基础,培养了珍贵的乐感;跟随小伙伴艺术团参加各种演出,客串活动主持,塑造了我从容不迫的台风。”
2019年1月11日,曾在2017年荣获第八届施坦威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专业组特等奖的朱璟廷,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琴璟交融 福爱永蒙”钢琴独奏音乐会,将全部票款的个人所得捐给了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用于中福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的艺术新人培养及活动,以此感恩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的悉心培养。
被誉为“上海城市名片”
中福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由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于1955年“六一”前夕创办,开设有舞蹈、合唱、戏剧影视木偶、民乐、管弦乐、键盘乐、书画工艺等七个分团。宋庆龄邀请了当时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界多位名家熊佛西、丁善德、胡蓉蓉、周小燕等担任艺术团名誉顾问。之后,艺术家白杨、张瑞芳、黄贻钧、卫仲乐、马革顺、乔奇、何占豪、赵晓生、肖白、丁芷诺、张森、徐昌酩、钱时信等先后担任艺术团顾问。65年来,小伙伴艺术团始终秉承宋庆龄“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的教育和发展理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门类众多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性的文化演出,积极搭建少年儿童艺术实践平台,有超过10余万小伙伴艺术团的成员在这里与艺术结缘。
在新中国“儿童外交”领域,小伙伴艺术团被誉为“中国的小大使”和“上海的城市名片”。艺术团孩子们共接待近20万名各国友好人士、近60位国家元首、政要到访,还先后出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最生动的方式和精湛的技艺,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后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征集】
如果您和“小伙伴”曾留下一张美好难忘的定格照片,如果您与“小伙伴”共同拥有一段温馨记忆,如果您曾记录了“小伙伴”的珍贵瞬间,欢迎提供资料和线索,经过甄选将有机会加入纪录片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