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到不了的地方,它可以
记录点滴美好
文字,是人类最原始的记录和表达方式,人是一个习惯于交流的物种,就算是当年隐居在瓦尔登湖的梭罗,也会把那两年的生活点滴记录下来,不论是思考亦或是言论,我们都没有办法让它一直留存下来,写下来,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习惯动作。
记得小时候,安静的看爸爸伏案写作,那时候的我并不明白写作到底意味着什么,只知道每个月可以拿着爸爸的稿费和妈妈去买好多好吃的东西。后来大一点,老师说我的文章写得好,我以为写作就是别人的夸奖,为了这份毫无底气的虚荣感,我写了一些不成器的小文,就像冯唐说的,那个时候的辞藻现在看来无比可笑,还好那段黑历史只存在于我的记忆里,不然还真是大写的尴尬。直到去年,我开始了“闱小闱”的公众号写作,我才认真开始思考写作到底是什么。
昨天和朋友聊天,他是一个可爱的作家朋友,也有自己的公众号(聞私语),对于文字我们有一些相同的看法,虽只见过几面,却透过文字成了朋友。他说我现在像是变了一个人,更自信更爱思考了,我告诉他,其实这才是真实的我,只是过去我不想表达自己,他给了我肯定和理解,也在一些时候给予了赞扬,那是温暖的信任和分享的快乐。而身边的朋友之前也曾建议我,把我的想法写下来,记录成册,对他们来说不仅是很好的读物,还是我们之间很好的交流。我才意识到,原来人真的需要去沟通、去表达 ,而不是故步自封的呆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想,现在我可以回答那个朋友的问题了。我为什么喜欢写作?写的不仅仅是文字,更不是炫耀的优越感,而是我渴望对外界诉说的感受,是我生而为人的困惑,是我作为普通大众的卑微感,是我孤单时候想要伸出的双手,是我想要保留的一个干净的自己,是我在被混沌阻隔时继续向前的动力,是我有限人生里无限的活力延伸,是我,呐喊声到不了的地方。
语言是个有意思的东西,有时候说话感觉好,有时候不说话更好,很多人害怕尴尬的沉默,我却蛮享受这种安静的感觉,于我来说,很多美好的时候恰恰是不说话的时候,像顾城诗里写的:“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像余光中写的:“你带笑地向我步来,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颜色”,像傍晚抬头看天空时的“今晚的月色真美”,像找到某个共鸣点时的默契一笑。文字是静止的音符,串联起我们彼此之间的心流,那是可以让时空从二维跳跃到三维甚至四维的神奇魔力,即使相隔万里,跨越几个时代,我们依旧可以通过那些留存下来的文字,触碰到当时那个人的温度和真实。
也许,文字不能喂饱我,不能让我披上华贵的袈裟,更不能让我变身成一个完美的人,可是我爱,我爱每个字落下时的快乐,这种无用的快乐让我乐此不疲。我曾经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急迫的闯荡江湖,却发现自己始终是那只可爱的小青蛙,没有广袤的天地也看得到井口上流动的云朵,我会想,那会不会是当年曹植笔下的洛神,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文字,给了我美丽的幻想,写作,就是把这些美好长久的与人分享。守住自己的心,才是我写作的初衷,这样当我回头看过去的时候,不会再觉得那些是我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是我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现在,我也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喜欢文字呢?或者说,为什么喜欢“闱小闱”的写作呢?期待,后台与你们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