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杰老师讲伤寒论1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回顾上次讲的: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个是太阳病的总纲。中风的脉象是脉浮缓,伤寒的脉象是脉浮紧。

这里解释一下,脉阴阳俱紧中的阴阳,可以理解为左右手,也可以理解为营卫俱浮紧。

读伤寒论关键是尽可能还原情境,运用临床即可

巜伤寒论》中有没有治温病的经方

 所谓的“温病”,经方也可以治疗

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这里的温病,指津液不足的外感疾病

如果遇到津液不足的,不可盲目发汗,需要照顾津液问题

发汗已,身灼热者,风温。这里本不该发汗,发汗以后患者出现自汗出,身重,多眠睡等症状

学经方的,不要以为伤寒论就是辛温,扶阳,发汗。

也有白虎汤证,黄连阿胶汤,泻心汤等等

这里面讲了温病与伤寒中风的区别

如舌苔黄腻,甚至苔黑,不恶寒,口干舌燥,脉沉细等等

若被下者。。若被火者。。这些情况都是津液严重不足的情况,需要救逆。再发汗患者会更加陷里

若火熏之,后面就是按天算的

这里讲一下,艾灸不是所有情况下都适用

特别是燥证,已经气血津液不足了,再用灸去耗干津液,不可以

另外,这种类型的病人,不可以睡电褥子,烤火炉

另外,不可以用附子干姜等猛攻

有些“阳虚”的病人,需要看看阴方面有没有不足

确实也比较怕冷,比较虚,你给上干姜附子不行

也就是燥热本身是阳盛不可以再用补阳的猛药

这里面主要是讲温病不能做什么,不能伤津液。

汗,下,火,不可以

津液不足引起的问题,你再去泻津液,雪上加霜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已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这个讲了传与不传的问题,有些感冒轻的,不传,七天自己会好

以行其经尽

就是病传到这里不能再传了,自愈

有些不一定是你的医术好了,对方感冒就好了,要知道患者有自愈性

如果是医术不好,反倒可以导致疾病病传,甚至内陷

欲作再经者,就是要传病入里。这时候针刺足阳明

子一般指晚11点至1点

以此类推各类时辰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

不了了,就是我们现在不了了之一个意思

胃气强,不传,自愈。

太阳病,自愈时辰,大概在中午至下午。

古代时辰从子丑寅卯戊。。。

不了了,表解,十二日愈。不必纠结具体几日,伤寒里面的日,只是仲景的一种记录

跟我们现在的病案一样,叙述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

这个条文讲的是寒热辨证

欲不欲近衣,只是一方面,也要结合其他四诊

热在骨髓,舌脉都是阳性的。苔黄腻,脉弦滑。寒在骨髓,舌脉都是阴性的。苔白滑,脉沉细弱。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这里有解释,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为什么阳浮?因为热。

这里的“自”,意思是手指指着鼻子👃

通常指的是本人

为什么阴弱?因为汗出

阴弱,表示患者汗出的脉象特征。

去掉副词,恶寒,恶风,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所以寒热往来,发抖,都可以是桂枝汤

一会儿发热,一会儿不发热

鼻鸣,鼻塞,喷嚏

干呕,就是胃肠反应。

有些不会表现这么厉害,食欲不振居多

呕不出东西,打嗝,反胃

这个时候,桂枝汤主之

补充:阳浮阴弱,表示卫气营气的意思

阳浮,是因为卫气出外抵抗,把邪气往外推排。阴弱,是后方营气粮草不足,所以桂枝汤大都是资粮之物

感冒后的怕冷,是因为身体的卫气在表抗邪,内部空虚是暂时的,如果这时候过于温里,会引起拥堵,进来的物质,还是需要人体的能量转化的

(0)

相关推荐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

    目录1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2 前言3 医家小传4 全书概要5 本书读法次序6 目录7 伤寒论六经原文读法篇7.1 序7.2 读法总纲7.3 上篇7.3.1 荣卫病7.3.2 太阴脾脏病7.3.3 少阴肾 ...

  • 收藏 浅析《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思路

    原创 徐远怀 星光片羽 2021-10-25 作者:徐远怀 文章字数:3600字  阅读时间:约15分钟 注:为书写方便,把"第···条文"省略成"数字."-- ...

  • 经方实验录:葛根汤为中风伤寒津液受损之太阳温病主方

    天人合一六吉堂▲ 点击"六吉堂"关注公众号 经方实验录 丨作者 / 莲花笙 这是六吉堂第43篇原创文章 自清代温病学派之兴起,推进了温热病的实践创新,但也对一些学医不崇尚古代经典,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9,30条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1,32条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方一.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太阳病,背项胀痛,无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7,28条

    ​今日学习 第27条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有表证之像,但脉是微弱的不浮,说明邪不表,回顾第二十三条,脉微,但是面有热色,身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5,26条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方十二.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7,38条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1,22条

    今日学习<伤寒论>21条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恶寒者加附子. 太阳病下之后,这是外内夹杂病,因内证明显,外感不显,用了下法.不可能太阳表证用下法. 第十五条也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19,20条

    今日学习<伤寒论>19条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服用桂枝汤呕吐 者,为什么用桂枝汤,说明患者是有表证的,用了之后吐了为何,咱们回顾第17条:就明白了. "若酒客病,不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9,40条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大青龙汤发. 这条同上一样用大青龙汤,补充了不同体质产生了不同的症状,同病不同症的个体差异. 太阳伤寒本是脉浮紧,恶寒无汗,身.这里脉却浮缓了,身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41,42条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有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心下有水气,外有伤寒恶寒无汗发热,内有水饮的内外夹杂病,上一条已经讲了. 这里渴不渴的服用小青龙汤后,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