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闱品读--汪曾祺《生活,是很好玩的》
趣,是最个人也最快乐的词,未必需要那么多喧闹,安静的享受就好。《生活是很好玩的》是汪老的人生哲学,一句大白话道出了生活的真相,让平凡的万物有了高雅的情趣。我是一个喜欢生活情趣的人,若能让这份趣升个级,变得雅,那就是一件美事了。
价值
汪老说:“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人生少忧虑,生活才好玩。”
我说:经历生活就是经历苦与甜,悲与乐,人是边走边获取,才有了故事,这是好事,不然白来一趟,取个真空再回去么?
最初喜欢他,是因为他带盐了“高邮咸鸭蛋”,写得那是一个馋。蛋黄不是我们常见的绵沙状,而是流油,就这两个字便足以勾起淡化的食欲。后来喜欢是因为他总能发现生活里普通的美好,让很多东西被人重新发现,这是他最大的好。
他书里写的人间草木,春夏秋冬,人文风情,是我们常常会忽略的东西。我们总是轻易的就忘了它的好,慢慢的,人也开始忘了“趣”是什么。想起一句话:“很多东西无法计算其价值,计算出价值的东西未必就有价值”。汪老用他的人生风格阐述了这句话,也让我重新去定义价值这两个字。
口味
梁文道读汪曾祺时说:“表面无风无浪的故事之所以还能好看,除了语言的鲜明生活,那就是因为他看到了生活中平淡的味道”。
汪曾祺文章味道清淡,和我们今天热辣的网文完全不一样,他的笔下都是清粥素面,调味料也是少的可怜。而我们今天读者的胃口早被喂刁了,统统变成了重口味,所以汪老这一口清淡,反而让人难得的舒服。
想起《一碗阳春面》,那种日式独有的慢节奏和生活化,让这篇文章读起来格外轻松。但当时还真只是读而已,现在回过头再看,发现已是热泪盈眶。汪老的文章,就像这篇文章里的阳春面一样,好的味道不止在于高超的厨艺,而在于是否给了食客一份贴心的温暖,这是一份高级的人情味。他带给我的的那份热气腾腾,让生活有了烟火气,更有了人间香气。
书里说了很多地方口味,其中不乏一些让人难以脑补的味道,但每一种味道都是当地人的最爱,爱的是从小到大的习惯和对家乡的依赖,像是汪老无法接受的贵州折耳根,却是我们贵州人最爱的美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贵州人的独特就像折耳根一样,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脾性,虽不至美,却绝对的养人,这就是山清水秀的黔城孕育出来的灵性。口味,代表着我们自己。
故事
他的文章,像北欧极简风,返璞归真。喜欢梁文道说的一个比拟,说汪曾祺的文就像是把事物表面的灰拂去,透出光亮温润的部分,但又不会过度暴露出全部,还是保留了一些东西。这就是故事,从生活中脱胎,又不完全生活化的东西,它是生活的一种选择。
故事里最喜欢的地方,一定是与你有关的。汪老书里的冬天写得很真实,就像真的看到冬天冻成狗的南方人。对我来说,一个铁炉子就是冬天的记忆了。小时候的烤二块粑沾引子白糖,把寒假作业铺在炉子上做,旁边伴着烧水壶的声音,就是小时候最舒服的时候了。那个时候的冬天,是一家人围炉默语的时候。就和书里写的一样:“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汪老的故事风格除了极简还有洋气,他是结合了西方与中方的作家,文风独特,这点在他的这本书里也有体现,像是说到“分期付款”这个名词由来时,让我这个晚生了好几十年的晚辈有点恍惚,还以为是在看我这个年代的网文,解释得和度娘没差,完全没有突兀感,真想给他老人家点一个666。
这本书,从人开始,慢慢讲述自然,又从自然慢慢游走到人。跟着汪老,仿佛看自己一样,不知不觉就走完了这一生。如果说你以为这本书是在讲平淡无奇,那就是你没有读懂他,汪老是用他的生活经历,书写对人生的理解,这份理解不是轻飘飘的,而是有力量的。
“在生活不能平静的年代,仍然坚持在生活中看到平静的味道,那就是一种对于这种不平静生活的抵抗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