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育】杨振宁北大演讲大谈“天才”,却只字不提爱因斯坦?

前几年,莫言和杨振宁这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在北大同台演讲,录制“开讲了”节目。期间,主持人曾问了一个很有灵性的问题:众所周知,两位都得过诺贝尔奖,是世人崇拜的天才,我想请二位谈一谈,什么是“天才”。

莫言是个文人,非常自谦地称自己认为杨振宁这样的人就是天才,他说:如果非要我说的话,我认为杨先生是天才。他在20多岁就能有重大的物理学发现,并且获得诺奖之后,还能不断地有重大成果产生,令人钦佩。另外,物理学的成果是实实在在的真理,不像文学那样虚无缥缈,每个读者看到的结果也都不一样,有的人说你写得好,有的人则会说你写得很烂。所以,如果有下辈子,我会选择习学物理。

杨振宁则回答得比较具体,毕竟是资深理工男嘛,他说:我个人觉得一个很重要的事情,父母或者老师如果发现小孩在某一个地方有一些特别的才干的话,一定要注意帮他培养这方面的兴趣。坚持下去,将来就可以让他发展成为一个有用的职业。如果发现得早的话呢,就可以有大成就。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世界公认的“天才”,被奉为是人类历史近400年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为什么杨振宁在节目中没有说出“我觉得爱因斯坦是天才”这种话,或者以爱因斯坦来举例论证天才呢?

要知道,爱因斯坦是1879年-1955年期间的人,杨振宁虽然出生较晚(1922年),但是他对爱因斯坦本人还是比较了解的。杨振宁在1945年赴美留学,并在35岁获得诺奖,也就是1957年,这说明杨振宁在爱因斯坦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是名声鹊起了,以至于爱因斯坦死后仅一年多他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那么,深度了解爱因斯坦的杨振宁,为什么却从未说过爱因斯坦是天才呢?

杨振宁早些年曾在清华大学授过课,在课程的最后几节,他曾讲过爱因斯坦以及20世纪前中期著名的物理、数学、化学家。他说:爱因斯坦之所以有那么大成就有三大原因:

第一:爱因斯坦的物理天赋和功底都比较出色。

第二:他碰上了物理领域的一个好时期,当时物理学界正面临着三个常理解不开的难题。

第三:爱因斯坦是一个胆子非常大的人,敢于打破常规,甚至在大学情书上都经常对女友说自己对XXX理论有不同的看法。经常会说“这个XXX理论我不是太懂,但是我感觉二者之间有什么微妙的联系。”

在爱因斯坦年轻时,比他出色的物理学家大有人在,但正是因为爱因斯坦“胆大”的缘故,让20世纪初期的三大物理难题被他解决了两个半。

杨振宁还坦言,在爱因斯坦之前,至少有两个科学家已经非常接近广义相对论的真相了,但是由于他们一直根深蒂固地认为时间是绝对的,所以始终无法打破壁垒,最终被胆大年轻的爱因斯坦所破解。

除此之外,杨振宁还指出了爱因斯坦的两个“短板”:前期数学差,后期无成就。

早期的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功底虽然很强,但是物理和数学的联系往往是很紧密的,对数学一知半解的爱因斯坦经常会因为数学差而陷入困顿。后来他专门认真研修了数学之后,才取得了广义相对论的成功。

对于这个问题,爱因斯坦还在日记中曾这样说:

“我读书时之所以会选择物理而不是数学,是因为我认为我在数学上的直觉不如物理,我无法分辨数学中究竟哪些东西是真正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而在物理中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所以,我没有选择数学。

后来,我随着研究的深入(很多年以后),我才发现物理和数学的基本结构有很密切的联系,所以以后我也要对数学产生兴趣。”

对于这一段,杨振宁还当场亲自朗读了爱因斯坦日记的英文版原文,并告诫在座的学生要认真记下这一段。

至于后期无大成这问题,杨振宁说爱因斯坦在物理和数学兼备之后,走向了另外一条路——统一场论,他人生的后25年一直在致力于这项研究。但是爱因斯坦至死也没有研究出来,并且生前发表的一些论文也屡屡被推翻,这让爱因斯坦传奇的一生中留下了一段遗憾。

说到这里,杨振宁又表示,爱因斯坦晚年的许多论证虽然不成功,但是通过近些年的物理界的变化来看,爱因斯坦的大方向仍是对的,或许他真的找到了物理界的另外一条路。

我想,看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杨的内心深处还是非常认可爱因斯坦的,他之所以会揭爱因斯坦的“短板”,也是不掺杂丝毫恶意的,他只是想告诉年轻人,这个世界没有神,更没有与生俱来的天才。如果爱因斯坦真的是完美的天才少年,那么早期的他不会因为数学而止步不前,晚年的他也不会因为迟迟无法突破壁垒而抱憾西去。

如果爱因斯坦也是常人,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爱因斯坦。不是吗?

除了杨振宁之外,20世纪著名华人数学家陈省身先生也曾说过类似于杨振宁的话,他说:我在大学期间,曾对物理感兴趣,但后来我却选择了数学,因为我发现数学更简单。

陈省身先生口中的“更简单”其实并不是说物理比数学难,而是在他看来,他更能看清学数学的真正意义,并找到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所以,陈省身成为了最负盛名的华人数学家,没有之一。(这里单指学术上的造诣。)

而陈省身先生是天才吗?他的成功是如何做到的?

陈:

“读书的时候要写论文,不写不能毕业呀,所以我就写了。我写了之后,大家都说我写的东西重要,然后我就只能继续读书了……(毕业后)同事们都在研究,我也不能闲着呀,得搞点结果写出来呀,然后我就把研究结果发表了出来,结果大家看了又说我写的东西重要。然后,不知不觉我就出名了,我也搞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出名。”

参考爱因斯坦和陈省身的故事,我们方能明白杨振宁老先生的用心良苦。一个人要想在一个领域有所大成,首先要学会选择,如果你的内心深处不能看清一个领域内哪些是重要的东西,哪些是不重要的,那么这很有可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选择错误,再怎么努力到头来可能都是白搭。

而这个世界上存不存在天才?我觉得,那些能够洞察到普通人真正兴趣所在的人,才是真正的天才。如果陈省身没有在南开遇到姜立夫,杨振宁没有在西南联大遇到吴大猷,那么这两个人很有可能会沦为二流甚至三流数学家、物理学家,甚至更平凡。不是吗?

杨振宁曾经说过,在西南联大的7年求学时光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里他学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识,也懂得了数学对于物理的重要性,并且数学领域的功底很足,这使得他在后来的求学的路上一直比较顺利,没有遇到大的麻烦和挫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