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宣德高足碗--宣德瓷器的细部特征
明代宣德高足碗--宣德瓷器的细部特征
朱瞻基年号)青花瓷在烧造技术上达到了高峰,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以至于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官窑青花烧造数量上是空前的,据《大明会典》记载,宣德八年(1433年),朝廷一次就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的任务。其中青花占大多数,由此可见其烧造规模、数量之大。产品不仅供宫廷日常生活之需,而且也作为商品大量行销海外,以及对国外入贡者的答赠,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宣德青花瓷造型秀美,器型多样,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具为主,如碗、盘、罐等,其中青花高足碗造型优美、极雅致华贵。以下是部分馆藏和私藏的宣德高足碗:
青花仕女赏月图高足碗 明宣德
高10.2厘米 口径15.5厘米 足径4.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撇口,瘦底,下承以中空高足。碗外壁青花描绘仕女携童子在庭园中赏月,高足画山石梅树。碗心有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青花发色艳丽,所绘人物生动传神。传世此种造型的宣德青花人物纹高足碗中,尚存有仕女秉烛夜游庭园者,文献中称之为[高烧银烛照红妆]。
青花开光双凤纹葵花式高足碗 明宣德
高10.9厘米 口径15.2厘米 足径4.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通体呈十瓣葵花式,外壁十葵瓣处均以青花描绘一菱形开光,开光内均绘双凤。内底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此种高足碗的装饰题材除菱形开光内绘双凤者以外,尚见有团龙、团状折枝花果及菱形开光内绘单云龙等。
青花海水龙纹高足碗 明宣德
高10.5厘米 口径15.8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内壁印两条暗龙纹。外壁淡雅的青花海水纹,衬托色泽浓重的游龙,对比强烈。宣德时期瓷器上的画风一般多为笔法苍劲豪放,而此碗的海水纹则是一丝不苟,这在宣德时期是少见的。胎质洁白细腻,白釉泛青,碗壁呈半透明状。碗心有[大明宣德年制]双圈楷书款。
青岛博物馆的明代宣德青花龙纹官窑高足碗
青花云龙纹高足碗 明宣德,高10.5厘米 口径15.8米,
首都博物馆藏,胎体洁白,釉面光亮。无轮色釉、图案花纹、造型都十分完美。外壁用进口青料绘以浓艳雄健的龙纹,高足绘火焰纹。碗心有[大明宣德年制]青花楷书款。
尊观堂收藏明代宣德青花缠枝莲龙纹高足碗(一对)高12.8厘米 口径17.6米
胎质洁白细腻,白釉泛青,釉面光亮柔和。碗壁呈半透明状。碗心内绘有团花龙,外壁有两条互相追逐的缠枝莲纹游龙图案。青花色调浓艳泛紫、层次丰富,系以[苏麻离青]料绘画而成。碗底圈足内壁有[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
有关的拍卖纪录:
下面具体来探讨宣德青花的料、釉、器形、胎、纹饰、款:
一、 青花特点
成书于清代的《南窑笔记》宣窑中讲宣德青花“宣窑一种,极其精雅古朴,用料有浓淡,墨势浑然而庄重,青花有渗青,铁皮锈者”。
在不用闪光灯和用闪光灯条件下的对比效果
宣德青花瓷盘用元代剩下的进口料或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苏泥麻青”料,苏麻离青这种进口青料,含铁量特别高,含锰量低,故称“高铁低锰”料。其特点是色泽浓艳,凝重;在炉火气氛好的情况下能烧出宝石般的色泽;含铁量高容易使发色呈现深蓝色,色料凝聚厚处会形成黑褐色的结晶斑点,在一定光线下有锡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结晶,下凹深入胎骨;用手抚摸釉面凹凸不平。如果此处釉层薄会出现干涩、无光的现象。另一类,发色稍淡,雅致,且无“铁锈疤”,可能是较优质的国产和进口料的混和料,但此类较少;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也曾提到:绘制纹饰时既有单独使用,也有混合使用,往往是根据纹饰的不同而决定使用那种钴料描绘那个部位的纹饰。在绘制时常使用国产料淡描勾线,进口料渲染。
图中苏料不论设色深浅,均能展现蓝宝石般地质感发色特征,并透射出淡淡的紫罗兰色调(此两特征最宜在太阳光或日光灯下察辨)。由于其自身的晕染性,往往呈现笔未到处亦有毛茸茸豆沙状的染色,线条间易串色,边缘不清晰,呈互渍浸状,且在线条及浓点等处多见不规则的颗粒放射结晶点(此现象在元、永乐发色纯正的青花瓷中亦常见)。在胎釉中,由下向上呈蓝墨溶散般地汩汩沉涌涤荡状,色料浓重处有不同程度地凹入胎骨的锡痕褐斑现象。故其随笔触呈自然的深浅参差状渗透,仿若笔墨施于宣纸的效果(此系苏料中的铁分子在高温下与钒钛等其他微量元素理化后的痕迹)。
多数仿品的浓青发色蓝中泛灰,浓艳处有明显深褐色斑,疵斑处呈硬黑漆状,与真品苏料常有的浓淡处发色均蓝中略泛紫及烟灶灰状褐斑不同。部分高仿品为掩饰浓青发色泛灰且边缘不互浸染的缺陷,往往以侧锋运笔蘸浓淡青料补色(线条间较明显),其越轨的浸染笔触痕与苏料自然的参差互浸染状效果有异。
二、釉面特点
明张应文《清秘藏》论窑器中描述“我朝宣庙窑器,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汝窑敌。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
宣德青花瓷釉汁均净,地釉泛青,俗称“亮青釉”。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其实橘皮釉是因釉面里的气泡所致。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灿若星辰。
多数仿品的整体釉色亮中偏灰或发石灰白或泛红,部分高仿品为去除釉面的贼光以达到白中泛青的效果,而在釉中加锌等元素,然此类仿品釉色多是白中泛绿而非闪青。与真品脂润剔透的青莹玉质感不同。
三、器形特点
在造型上,宣德青花高足碗,主要为生活用具,造型隽永,看上去圆浑柔和,手感较永乐稍重,侈口窄唇,弧壁,高足柄内施釉,碗壁莹润剔透,柄足肥短敦厚,近底处微外撇,圈足露胎处胎质细腻,以手抚摸似婴儿肌肤。
真品碗体与足的比例约为6.5:4.5。稳重大方之余,略有头重脚轻之嫌,似站不稳的感觉,所以部分宫中旧藏有石膏填底加重的习惯。碗口较元代增大,自碗心至口缘逐渐趋薄,故焙烧时,上部分碗体边缘极易微有翘偏变形。后朝仿品已能完全避免该工艺上的瑕疵。而现代仿品多口缘钝拙,碗底部有生厚胎硬之感。且碗胫至口缘处略呈突兀斜坡状,与真品优美的腹部弧圆相比,美感不足。另外真品在足跟处微微外凸,仿品囿于无麻仓土的限制,加之淘胎工艺不同,故其柄自上而下加厚渐大,足跟不是没有外撇就是过于撇足。有别于真品胎体的薄韧度及相若有秩的气韵。
此类高足碗的足底内可见少许裂釉痕及隐约弦纹,有些底心微有脐状痕。柄内釉色青中泛黄,这也是其区别于宣德其他常见青花高足碗柄足的一大特征,仿者多粘接完好无缝,且胎釉平整光滑,柄内釉偏青。偶见与图类相似的高仿品,但此环节拉坯的微弦痕及施釉衔接仍有细微差异。
四、胎质特点
宣德青花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梅瓶、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中小件器物是釉底。
高足碗以淘洗极为精细的麻仓土作胎,且修胎时综合考虑坯体的自身重量,及迎光时碗壁几近于永乐甜白的薄、莹、透的效果。故此类高足碗与宣德其他相似型制的普通青花高足碗相比,重量轻1/5左右。而大小相若的此类仿品与之相比多手感过重。部分仿品为接近真品重量,故意将整个胎体修薄,以致近乎于蛋壳瓷,这与真品随不同部位的弧线而厚薄适宜的胎体异于霄壤。
五、纹饰特点
在纹饰上,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主要纹样是缠枝和折枝花卉。如莲花、牡丹、山茶、枇杷、灵芝;香草龙常口衔灵芝,尾做卷为草状;龙纹有云龙、团龙、夔龙、螭龙、海水龙、赶珠龙、飞翼龙、龙穿花、莲池龙、龙纹牡丹等。海水习翼龙,龙纹见五爪、四爪,但传世品中不见四爪龙纹盘,多见三爪龙,还经常出现一只拖着长翎的绶鸟正在啄食枇杷的图案,意境幽深另外宣德青花瓷盘将绘画艺术成功地运用于瓷盘之上,以写意为主,图案画的很满,纹饰繁密,纹样工整,线条往往会出现浓淡不一的笔触,有自然的晕散现象;龙嘴翘如猪嘴,须上翻,身变粗;宣德青花盘中心画犀牛望月或一条鱼;莲花多为双边莲瓣。
宣德龙纹描绘在整个明代最富有生气,龙首威武昂扬,龙嘴翘如猪,头发长而向上飘起,有双角,龙身舒展修长,矫健勇猛,体现宫廷龙纹的威慑感。龙除了与朵云、海水和缠枝莲组成图案外,当时也常和凤结合在一起。
以龙纹为主饰的高足碗而言,偶见内壁暗刻龙纹者。外壁则均为二龙、五龙、九龙三类纹饰组合。二龙纹饰均以前后一追逐一回首嬉戏的二游龙为主饰,纹饰中无论前面回首戏玩的雌龙,还是后面奋力猛追的雄龙,均为张口龙,故与常见的闭嘴龙相比,大有气吞山河之势。、
1)龙脊背上以较深的青料,随脖脊尾的弓耸弯转以重笔勾绘出尽态极妍的倒勾三角状龙鳍(部分大型永宣器物的龙鳍内加添内勾的小三角,此也是永宣龙鳍比元龙鳍更臻成熟的一种画法),使龙背灿若披锦。
2)龙鳞的画法也一改元代高足碗、玉壶春瓶等中小型器物上常见的不分阴阳区域的斜网格状龙鳞画法故辙,采用随龙体阳背阴腹的拧转而勾填的折扇形及小菱形鳞片,与元龙鳞相比,永宣龙鳞的刻画更符合龙体骨骼肌理的形象化和逼真度,使祥龙肌圆肤润、片甲粼粼、神采奕奕。
3)在设色上,为表现龙体阴淡阳浓的的鳞区及龙肚鳞甲的置排效果,将雕鳞琢甲之形置于色的深浅皴染之中,而龙肚则用浓竹节间隔留白取代常见的盘珠状间隔留白的设色手法,恰如其分地反映了龙体动态变化时不同部位受光面的透视效果。使鸿节鳞艳的蛟龙纤尘不染,闪烁生辉。
一般仿品的龙纹拧转或拙笨生硬或形转塌糊,诸龙相互间的比例大小把握不准,相互照应性差,有生拉硬拽贴上去的感觉。线条或短或粗,僵硬易交叠,粘连不清,且始收笔处粗细一致,无真品中锋运笔的泼辣遒劲之威。在龙体的鬃翅、鬓须、肘毛、甲爪等不易察觉的部位,却偶有收笔不住的截穿线。
六、款识特点
宣德青花款识曾有满器身的说法,在落款上,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书写。宣德青花出土器物中早期为四字篆款,晚期全部有帝王年号款,为“大明宣德年制”,款分无边框六字一行楷书款和有边框六字一行楷书款两种,款以“制”字为多,个别用“造”;“德”字中“四”与“心”紧靠,中间无一横;“制”字中“衣”的横边不超过“刀”,“衣”字第四划的勾与第五划的撇不相连。鉴定时应注意分辩。宣德款识结构布局都很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笔划粗细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颇有颜体书法之韵味。笔法遒劲有力,书写工整、结构端庄、字体清晰,浑厚而古朴。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宣德款识,作有歌诀“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坚花四双单园,晋唐小楷最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