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医邂逅商业保险,蓝海还是乌托邦?

第 70 期

中医药应该跟商业健康保险结合,找到一个新的发展路线。

■ 者|大地保险  曾祥细

最近的新闻报道,经常会看到国家特别是新一届政府对我们的商业保险提了很多的思路和要求,为什么会出现这么高频率的一些字眼,我想是因为在我们医改持续推进,持续深入的时候,需要商业保险来支持。

医改的最终落地目的是为什么?让老百姓方便看病,敢看病,能看病,看得起病,这是我们医改的终极目标,所以李总理也专门为我们商业保险如何跟社保相接轨专门开过常务会议,特别提到发展大病保险,目的是为了缓解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这些问题。

为什么国家现在要考虑到要用商业保险来解决医疗问题呢?我想有两层面的考虑,在治理国家层面,医保现在已经不堪重负,需要把医保的市场逐渐放开,让商业保险公司也能够参与进来,目的还是为了减轻咱们老百姓看病医疗费用贵这么个问题。

从国际的通用惯例来看,特别是在欧美的发达国家,保险是每个人都需要有的,而且用保险来看病,走保险的结算通道,也是一个最安全,最便捷,也是最便宜的通道,但是反观我们中国目前老百姓看病里面,有57%的比例我们需要自己掏现金去解决。所以说商业保险是时候应该跟基本医保去融合了。

商业保险跟医保相结合,最紧迫的原因还是近年来医保的费用涨幅非常惊人,我看了一个数据,今年5月30号人保部刚刚公布的2015年医疗数据,15年我们城镇职工参保大概有6.6亿人,比上年增长6%,但是我们的医疗费用支出去年是9312亿,比2014年增加了2229亿,增幅是14.5%,意味着他会慢慢的入不敷出,所以有个预测,有可能到2024年,我们整个医保基金会出现亏损近8000个亿的严重赤字,这是个非常大的问题。说明了两个问题,一个老百姓看病还是贵。第二个,对于我们中医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一个新蓝海,一个新商机。

因为9000多亿里面,我估计99%都放在西医里面了,中医能占多大比例,我不清楚,因为不研究。如果中医能够切分10%甚至20%的蛋糕,我们可能就有上千亿这么规模的收入,中医的蓝海已经到来,中医的红利已经到来。所以面对现在的形势,从政府、保险公司、个人、中医四个关系来看的话,现在政府的一个问题就是基本医保的费用的增长过快,基本帐户随时会爆表,政府的医保是有压力的,保险公司商业保险发展也进入到高速公路的时代,而且有近千亿的保费这样的潜力,从个人来讲,他要解决医疗负担重的问题,特别是中国很大的惯例是治已病,不防未病,这也是导致我们西医医疗费用过度增长的原因,有病出现之前没有做好预防,结果得了已病了才治疗。

第四个问题,我们中医是几千年来的文化瑰宝,但目前的一个现实就是整个社保支付体系包括我们的商保支付体系还是以西医为主。所以说中医在新的蓝海前有两个通道可以建立:第一个要确立我们中医在基本医保支付的地位,这个体系要建立起来;第二个通道是联合现在险企,保险公司,进入到商业保险的运作里面来。这两个通道能够让我们的中医,应该说是一个分享红利的走向快速发展的平台。

如果说要走医保结算的通道怎么办?可以看看台湾是怎么做的。台湾在1995年3月15日就实现了全民健保,他当时在管理条例里面,就明确把中医纳入到他的医保支付体系里面了,但是这个纳入是经过台湾的整个中医界之同仁不断努力争取获得的。纳入医保以后,要求公立医院的内部都设立了中医科或中医部,这第一个。他在法理上有地位。

第二个,他全民健保实施,也帮助了台湾中医医疗服务的发展,特别是台湾所有医师里面中医是诊所最多的,1999年底的时候,台湾就有中医院66家,在医院服务的中医师就有562个单位,服务于各个诊所的包括社区诊所、街道诊所的中医师就有3000个,是1999年数据,现在过了十多年了,我估计数据会有更大突破。

第三个,健保局怎么来规范中医呢?它也是在中医的医疗服务活动他管理,比如说针对我们中医的病例本病例不统一,各家有各家的写法和做法的时候,健保局联合台湾中医委员会,专门制订了全民健保特约医疗院所中医标准化病例,把它标准化。

第四个,还加上科研。在台北市中医医院设置了住院病人在使用中医中药疗效评估计划,这个评估评估什么,评估了B型肝炎急性发作,还有一个就是评估了肾病的发作,评估肾病为他的支付奠定了基础。

第五个,他的标准在不断改变。特别是现在设置了一个叫中医总额支付制度,但是尽管这样,目前中医在台湾还是受限制的,住院仅仅是慢性病住院,对普通病的住院中医还是不能在支付里面。

最后谈一下我们对中医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第一个,中医可以考虑将中医学里面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和疾病治疗的一些思维向其他的学科去渗透。怎么讲渗透?因为我认为中医是唯一一个不打开治疗,不打开人体这个“黑箱”,保持人体完整性的情况下去治疗的,是把人的身体看作一个整体跟自然跟社会去考察。这种治疗方式是否可以用在我们企业咨询、企业管理里面,特别是在企业的组织架构标准化流程方面可以做些探讨,从古至今老百姓就有计划,叫做下医治病、中医治人、上医治国,中医不单是治病救人,中医还可以治国治理公司,这是中医新的发展的触角。

第二个,中医要定价贵还是便宜的问题,我们看英国的做法,中医要走出国外以后,他们的发展策略是差异化的发展战略,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我们人有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保健预防是可以避免的,有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早期发现是可以有效控制的,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有效信息沟通是可以提高治疗疗效的。

现在英国的整体医疗费用里面,英国的国家保障体系就是医保,他的医疗费占到整个市场的74.3%,私人医疗占到24.3%,慈善机构3.5%,其他的补充性医疗保健占0.9%,就包含了针灸、草药、按摩这些占了0.9%,他0.9%在英国整个医疗体系里面非常高的比例了。所以我在想,英国的定价,他是以客户的需求的导向为他的中医药的定价标准,简单说就是在处方和诊疗上,他采用是高价厚利,只有这种高价厚利才能把我们中国中医几千年沉淀的医药价值跟传统文化挖掘出来。最后就是说也能引起风投,投资再开发我们的中医药事业。

最后,中医药应该跟商业健康保险结合,找到一个新的发展路线。

本文由作者在“2016全国中医馆发展论坛”的演讲整理而成,内容有删节。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医馆界》立场。

对于作者论述的中医如何与商业保险相结合,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和启发?来评论区一起聊聊吧!(欢迎理性思辨,过于偏激的评论是不会被显示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