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的祖父辈乐器——母子维金娜琴,来自1600年的问候
母子维金娜琴(Double Virginal),1600年 ——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台历2021年1月11日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台历2021年D11,购买台历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小程序码即可。
每天一堂艺术课,原价18.99美元,现价人民币118元。
——购买台历长按第二张图,识别小程序码即可——
洛德韦克·葛洛沃斯( Lodewijck Grouwels),比利时佛拉芒,活跃于荷兰 16世纪晚期开始, 现在比利时的弗拉芒地区成为欧洲文化艺术的中心之一。
在中世纪晚期及文艺复兴时期,这个地区在各个领域都诞生了很多艺术家:尤其是乐器制造商家族。1583年,一位来自佛拉芒地区安特卫普的名叫汉斯·拉客尔(Hans Ruckers)的乐器制作者拿着他跨时代的作品觐见英国女王,这个雕饰着古朴花纹的盒箱式乐器就是现代钢琴的祖父级产品,女王给了这个乐器一个优雅的名字——维金娜(Virginal,意为天真无邪)。
维金纳琴在十六、十七世纪颇为流行,拥有41个按键,也就是41个音。其中25个白键16个黑键。琴弦与键盘平行,每根琴弦只能发一个音。按下键盘按键便可使羽毛拨奏琴弦。
维金纳琴
联动杆、共鸣板还有盒箱按键都是木头做的,止音器用的苏格兰羊绒。乐器发声原理则是用联动杆连接键盘和拨片,按下按键的时候,拨片上抬会拨动琴弦发声。盒箱顶盖有支架,可以分别形成60°、45°、30°角以方便调节声音大小。
维金娜琴是钢琴的祖父级辈乐器,钢琴的发展大致经过了维金纳琴——羽管键琴——钢琴这么几个阶段。
得到女王奖赏的汉斯·拉客尔家族的后人再接再厉,几十年后,他们把维金娜琴从小型的手提乐器发展成能上得了台面的宫廷乐器。它就是西方“现代音乐之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的本命乐器——羽管键琴(Harpsichord)。
羽管键琴也叫做大键琴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这款乐器是制琴师洛德韦克 ·葛洛沃斯仅存的唯一作品,制作于公元1600年。
葛洛沃斯是一位新教徒,1593年离开天主教统治的佛拉芒大区安特卫普省,搬到聚集了新教加尔文派信徒的米德尔堡居住。
这种乐器一般被称为“母子维金娜琴”,因为有一个主要的维金娜琴(母亲)和第二个较小的可移动的八度维金娜琴(孩子)。小键盘是1896年著名的羽键琴制作者阿诺德·多尔梅奇(Arnold Dolmetsch)在修复这个乐器时所做的替代品。
这台乐器装饰得非常奢华,前面的键盘孔、音板和盖子内部都涂有油漆。乐器的音板上都绘有鲜花和水果,上面写着制作者洛德韦克·葛洛沃斯.的首字母L.G,上面还绘制了牧神潘吹风琴的图案。
大键盘下部书写拉丁语座右铭:SCIENCIA NON HABET INIMICUM NISI IGNORANTEM,即“除了愚昧,科学无敌人”。副键盘下部写有拉丁文座右铭:ARS VSV IVVANDA,意为“艺精于勤”。
盖子上的画描绘了大卫和歌利亚的故事。在最右边可以看到年轻的大卫用弹弓和巨人歌利亚之间的战斗(《圣经》中记载,歌利亚是非利士人的勇士,他拥有无穷的力量,进攻以色列的战役中所有人看到他都退避三舍,不敢应战。最后,牧童大卫用投石弹弓打中歌利亚的脑袋,并割下他的首级。
大卫日后统一以色列,成为著名的大卫王。米开朗琪罗著名的《大卫》雕像也是表现这一题材的)。在盖子的中间部分展现了大卫手持歌利亚的头颅胜利游行的场景,左部则是米德尔堡的城门。
这个故事是一个隐喻:暗示新教徒聚居的米德尔堡必将取得对天主教的胜利。自1581年以来,新教的米德尔堡是联合尼德兰(即北尼德兰,现在荷兰王国的前身)的一部分,与天主教的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西班牙属尼德兰(即南尼德兰)接壤。
维金娜琴后来被全音阶古钢琴和拨弦键琴取代。有了维金娜琴后的100多年后,通过一代代匠人的传承与改进,1709年,意大利人克里斯托福里(Bartolomeo Cristofiri,1665--1731)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钢琴。
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克里斯托福里钢琴
不同于羽管拨动琴弦的羽管键琴,钢琴使用锤子敲击琴弦,力度可以控制,能使音量有大小不同的变化,所以当时被命名为“有强弱变化的羽管键琴”,弱(piano)和强(forte)两个字拼写起来就是“pianoforte ”,后来简称为“piano”,也就是现在钢琴的名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