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园路865弄英国乡村式建筑
愚园路865弄2-36号原为花园住宅群。建于1930年,具有英国乡村建筑风格,为独立式花园别墅。砖木结构,约1920年代建。英国乡村式别墅,屋顶坡度较大,底层为清水红砖墙面,二层为浅色粉刷墙面并露明深色木构架,入口门洞为仿石面装饰。 隐在弄堂里的英式住宅,斑马纹的贴面装饰和繁复的屋顶结构,是非常典型的英式乡村建筑风格。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5945190000043 愚园路865弄花园住宅 民国 江苏路街道 曹炜-----《开埠后的上海住宅》 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4M016英式花园住宅群花园住宅群愚园路865弄2-36号约1920年代建 愚园路865弄,居东诸安浜路以北,愚园路以南,弄内主要通道在建筑的北面,用地面积约 2415平方米,共有建筑面积约1462平方米。1923年购地,1930年后由外国人经营的房地产公司建造,后再由陆秉祥接手,把房子再分租出去。这里有东西排列的假三层砖木结构英国乡村别墅建筑5幢,荡漾着静谧的气息,弄内绿树成荫,闹中取静。弄里的房子是很英国乡村式的小房子,具有典型的英式ArtDeco建筑风格。每个房屋都是一件艺术品,却又充分考虑了布局的合理性和人性化。英国人的生活享受在这里也能够亲自体会:斑马纹的贴面装饰和繁复的屋顶结构,布局更具人性化,由底层往上形成退台式布局,楼体立面层次感丰富,南北多角度的阳台露台设计,让室内空间与室外美景充分交融,居住者能时时感受绿景环绕下的自然清新;户型空间内部,南北通透、动静分明,建造平面呈十字形,每幢建造均为双折坡机平瓦屋面,底层均有带大壁炉、大客厅、打蜡地板、落地窗门。主体建造底层和山墙均为红砖清水墙面,南面每户都有一个小花园。赏心悦目的景观,露台的拓展,使实用空间被大幅度地延伸。屋子前面小小的院落,或种着爬藤的葡萄,或有花影摇曳,间或听到弄里哪家人家养的鸟儿的鸣叫—夏天底楼里还会有各色昆虫招摇过市,孩子们此时昀是快乐,在树影里抓昆虫,在院落里嬉戏奔跑。 这里曾经还住着一位很值得一提的人物,喜欢交响乐的人们一定耳熟能详:黄贻钧,我国交响乐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黄先生1915年5月4日生于苏州一个清贫的音乐家庭,很小就随父亲学习小提琴、风琴,又自学口琴、二胡、京胡、扬琴、月琴、钢琴,甚至学唱京剧和昆曲。18岁他在苏州善耕中心小学任音乐教师。1934年秋他只身到上海,进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百代国乐队任演奏员,以后随我国早期著名音乐家黄自学作曲。1937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主科学小号,副科学大提琴和中提琴。1938年10月,他进入上海工部局交响乐队(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任演奏员,是昀早加入此团的四位中国音乐家之一。他还是昀早从事我国电影、话剧音乐创作的作曲家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黄先生是陈毅老总委派的接管上海交响乐团的军管会的负责人之一,后来成为上交的首位担任团长的中国人。从那时候起,他的命运就与上海交响乐团更加紧密地捆绑在一起。1950年,他接替辞职回国的洋人指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中的第一位职业指挥家,他从指挥自己的作品开始了长期的指挥生涯—在我国指挥界,黄贻钧以学识渊博、多才多艺著称。抒发了乐观的情绪和对美好前景的追求的《花好月圆》就是他即兴创作的一首乐曲,这首曲子朴实自然,感情真挚,短小精悍,意境深远。或充溢热烈的欢快或是月光的明朗柔和。轻盈的音乐主题,描绘了轻歌曼舞的图景,展现出朝气蓬勃的性格,与之相呼应的另一个音乐主题活泼轻松而又淳厚高雅,并且有舞蹈性的节奏,洋溢着花前月下的诗情画意。每当喜庆之际,人们总能听到这首名曲《花好月圆》。一曲花好月圆,道尽人间的美好,诉尽人们的追求,美满而幸福的意境,使它受到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喜爱,脍炙人口,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记住了这个名字。随着创作才华的爆发,他在作曲方面的贡献可谓洋洋大观:建国前后的众多电影音乐,包括《乌鸦与麻雀》、《小城之春》、《武训传》、《鸡毛信》等。众多中国民乐作品经他重新改编配器,移植到交响乐队来演奏,如《良宵》等。建国后的一些重要交响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也有他的一份心血,如《红旗颂》的曲名就是由他起的。黄先生在音乐方面的艺术造诣,并不只限于指挥一项。作为演奏员出身,他对于很多乐器都非常在行,演奏技术非常高。居住在这里时,除了黄先生的乐音悠悠外,家里的两个孙女,也在这里继承了音乐的非凡才华,一个学小提琴,一个学钢琴,时不时从楼上传下来悠扬的琴声,倒成了弄里一景。一辈子孜孜以求于音乐事业的伟大情操,还有对普通音乐爱好者的平易近人与尽力提携帮助,对普及音乐知识培养听众的热情,以及对名利的淡泊,黄先生看人的眼神,永远是那样的清澈和诚恳,一直没有过变化。这所英式乡村别墅里弄,也维系着一贯的幽静与大气,从容地挺立,隽写着历史。漫步其中,往往“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却又“柳暗花明又一村”,曲径通幽里,一派悠闲和清雅。